春天里的一抹清香

时间:2022-10-25 04:09:23

春天里的一抹清香

绵绵细雨迎来了春的脚步,“幼儿园常规管理”幼教论坛主题活动,犹如春雨催生春草,让我们对于保教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保教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1 人文环境,推动保教质量提高的精神动力

1.1以规章制度为保障,强调角色定位

我们不断修订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幼儿、安全、后勤、收费等多个方面。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卑不尊的公平原则,和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力求使各项制度成为一个系统、一个序列,较好的规范教师的言行。在制度管理过程中,我们重新审视、调整了教师们的角色定位,发挥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1.1教师的角色定位

像“师者”一样实践――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检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保教工作向“生态教育”方向发展。

像“学者”一样学习――新理念及专家的“专业引领”,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充电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

像“研者”一样反思――教师要能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教育行为。

1.1.2园长的角色定位

像园长一样管理――园长负责幼儿各项工作的全面管理,协调各条线工作的关系。

像园丁一样呵护――园长应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包括提供人、财、物、事件等保障条件,让每个成员体验到关爱、激励和支持。

像员工一样参与――园长深入年级组、班级,参与条线活动,适时扮演知音,重视不同教师的心里、情绪和体能,促使教师成为创造性的合作者。

1.2以师德培训为基点,学会爱孩子

在全市上下实施“践行师德争先创优,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切实转变“只要幼儿在学校安全,不出事故,这就是爱”的传统思想,重新审视和解读了什么对孩子的爱。

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第一次离开亲密的家庭,父母的呵护,迈入社会的第一步,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焦虑和委屈会让孩子感到不安,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心灵和情感的理解和抚慰。

爱是理解――不仅满足了孩子心理的情感需要,而且促进了孩子身心的发展。

爱是等待――爱孩子就要给他空间、时间,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在幼儿园就像在家里一样。

爱是包容――孩子曾经有过的伤痛,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们去消除和缓解,重新找回安全和快乐。

爱是鼓励――爱孩子就要鼓励他,在他遇到困难,有所畏惧的时候更要关心他、帮助他。

爱是感恩――教师只有更多地给予孩子爱,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他才能更多地感受到爱。

2 过程管理,决定保教质量成败的关键

企业上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农活上讲究精耕细作,教育上更是需要精益求精。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班级常规,做到抓细抓实,让班级管理不断从被动逐步走向自主管理。

2.1完善组织管理,构建管理网络

我园有26个班级,为解决学校管理层少而管理宽度广的矛盾,我们重点强化了在分管园长负责下的年级组管理模式,把年级组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单元,实施了楼层小组管理和各备课组分小组管理的模式,不让一个班级、一个老师游离于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之外。幼儿园每学期成立各年级组保教工作领导小组,有行政成员任各年级组分管领导,一名中层正职任年级组长,中层副职任年级副组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年级组的保教工作,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2.2深入一线,捕捉教育行为

要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必须深入教育第一线,捕捉教育行为,加强对现场的诊断和反思,帮助教师调整教育行为。

行政跟踪制度化。在管理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坚持一日三巡,每周下班级跟踪2个半日活动,坚持跟踪和反馈相结合,每周五班子会议上汇总常规检查信息,周一教师会议上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调整要求。

常规检点化。结合一日活动环节,我们规范常规检查,坚持每周一重点,从来园活动、晨间锻炼、教学活动、游戏、午餐到下午的离园活动等,依次例入每周的检查内容。检查是手段,解决问题是根本。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检查,更要中反馈;重落实,更要重到位。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在有了定性定量的检查之后能够做出恰当的反馈,拿出恰当的措施改变,不断规范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评估竞赛常规化。常规评估是促进班级各项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每月定期安排1-2项常规评估项目,通过业务部理念传达、班级自主创设、行政分组检查、年级组观摩评估、园内亮点展示、业务部评价反馈的形式来促进班级各项常规工作的提高。 3 聚焦孩子,提高保教质量的最终目标

在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环境中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引领下,我们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参与实践体验为载体,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1按照儿童需要“裁剪”活动

“课程是跑道,是载体”,按照儿童需要裁剪课程和活动,而

不是用课程“修剪”儿童。我们的课程设置规范,包括基础性活动、特色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

基础性活动。涵盖各领域的体验式集体学习、游戏活动。

特色性活动。包括特色体验活动和主题活动。在特色体验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每周五下午开展特色体验活动,如“故事体验”“色彩体验”“环保体验”等,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发展孩子特长。主题活动来园于渗透式课题领域内容,从中挖掘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小中大各做一个,以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幼儿内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课题研究和课程结合起来,把活动做细做实。如上学期大班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班组“生日PARTY”、主题活动小班组“亲亲热热一家人”。

选择性活动。将体验街活动、分室活动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自主选择加以体验。

3.2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的管理目标“管理水平科学、师资素养提高、幼儿健康快乐、社会声誉良好”中关于幼儿管理目标有一条“幼儿健康快乐”。这是我们的解读和理解是,“让幼儿快乐的在幼儿园里生活,了解所关心的,学习所需要的,体验所缺乏的,操作所熟悉的……让幼儿建康快乐成长,成人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重视除集体活动以外的幼儿游戏活动、区域活动,让孩子自由的空间里自主发展,我们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是孩子的活动空间更广泛。我们让幼儿园唯一的一线男教师为大班的所有班级轮流上体育课,这样的形式弥补了幼儿园普遍缺乏阳刚之气,教育趋向女性化的弱点,使幼儿更快乐、更健康、更自信地在运动场上尽情活动。在班级中,中大班的孩子充分扮演“小主人”的角色,本着“我的地盘我做主”,自主设计班级口号如:“愉快学习 健康成长”、“我自信 我出色、“我棒 我棒 我最棒”、“快乐分享 共同收获”等,形成昂扬的班风,发挥激励的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犹如静待花开的春季,让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欣赏到了春天绚丽的风景。最后,用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在管理的路上,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深处浸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参考文献:

[1]宋青.园本化课程经验与操作[J].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4.

上一篇:让“墙壁”与幼儿“对话” 下一篇:感受 体验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