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要点控制

时间:2022-10-25 04:06:47

浅述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要点控制

摘 要:混凝土是水利施工中最常用到的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材料,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加强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从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在施工前的准备、施工中、施工后的养护这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工程质量;要点控制

Abstract: Concrete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most important key material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quality,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projects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works in the pre-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after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three stages of quality control poin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concrete; project quality; point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水利工程日新月异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要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首要任务是控制好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接下来,笔者就针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1.1施工机具的准备和人员的安排

以下表格内是施工前必准备的施工机具。对于施工人员的安排要充足,在混凝土施工中应准备20名泥工,若有需要应加派人手,将人员分为两班24小时连续作业。

1.2混凝土工程的原材料

(1)水泥

水泥采购回来进仓前,应查看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时,应对水泥的级别、品种、出厂日期等进行仔细检查,并且对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严格的复试检查;入库后,应存放在干燥的室内,水泥的堆放不能超过15袋,堆放过高会造成最下部的水泥受压成块,按照先到先用的原则。水泥的使用期限是从出厂日期起三个月内,主要通过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的检查检验来证明。

(2)砂、碎石、卵石

对砂石和碎石粗细骨料的控制环节,我们按照品种分门别类的堆放,严禁与石灰等物料相邻堆放,避免混杂在一起。对无试验资料的砂石进场前,应从大堆上的五个不同部位取样进行拌合,拌合后采取四分法对角线部位取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然而,由于砂石原材料属非均质材料,批次不同的材料存在着质量差异,因此对于有试验资料的原材料,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定期抽样检验。

(3)水与外加剂

对于水的要求是无杂质,洁净。而对于混凝土中要用到的外加剂则要求必须有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并在使用前进行性能的检测,其质量和应用技术都应该符合国家的现行标准,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阶段

2.1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应该由监理工程师对其严格控制。首先对原材料的取样进行见证,并且合理的填写相关的取样单,然后交由有相关资质等级的实验室,对原材料样本进行试配设计。最后,由实验室出具混凝土配合比但及相关性能说明,在满足水利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才能进行搅拌以及浇筑等工作。当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时,应当履行开盘鉴定检验其工作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在后续的搅拌过程中,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因素的含水率,所以在拌制前,应该测定砂、石的含水率,根据相关的测试结果进行配料,需经常进行检查并提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2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设立环节

水利施工中,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由模板固定控制,因此在树立模板的环节至关重要。首先,应预先对建筑的基层、调平层上的杂物及浮土进行清理,然后将模板牢固的、紧贴的固定在基层或调平层上,确保模板在振捣后不走样。若出现模板底部与基层之间有空隙,应进行垫衬处理,为避免在混凝土振捣时出现漏浆的情况,尽量堵好间隙。最后,当模板设立好后,应该对模板的高度和板间宽度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在模板内侧涂上隔离剂或者铺一层塑料薄膜,以便于拆模和防止漏水漏浆的情况发生,薄膜还可以使拆开后的混凝土板侧面平整美观,更不会出现蜂窝,同时保证了板角和板边的强度及密实度。

2.3混凝土施工中的拌制环节

混凝土配料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是关键环节,因此对于配料的过程的各个步骤应该严格控制。在施工配料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称量不准和施工配合比没有按照砂石的实际含水率进行配比。混凝土施工配合不合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粘聚性及流动性。然而,原材料汇集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当无外加剂和混合料时,其顺序是:石子-水泥-砂;当有外加剂(干粉)是,其顺序是: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当有混合料时,其顺序是: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对于混凝土拌制的时间,应该不小于规定的最短时间。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坍落度进行混凝土的拌制,不能随意增减材料用量。对拌制好的混凝土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步操作,随时检查拌合的深度,使拌合物达到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并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及保水性等,而且不泌水、不离析。检查后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还应根据情况,安排相应的负责人,专门处理土块中超尺寸颗粒及杂物等。在混凝土浇筑时,核准振捣是否密实,其密实的标准是:混凝土不再下沉、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不出现气泡,以及保证混凝土在同一施工段连续浇筑。

2.4混凝土施工中的摊铺环节

对于拌制好的混合料进行摊铺时,应用大铁耙子将混合料耙散,然后用铲子、刮子进行细致的处理。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孔洞和蜂窝的现象,在处理模板附近的时候,需要采用方铲结合扣铲的方法进行撒铺,并且需要完成多次插入捣,将砂浆合理捣出。

在这个环节,把控时间是关键。施工期间不能停留太长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倘若因故停工一个小时,在这个期间应当将已完成的混凝土采用麻袋覆盖的方法,对摊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水处理。在恢复施工时,应将混凝土进行重新耙松处理。而对于停工时间超出一小时的情况,我们应当注意对施工缝的处理。当施工中途遇雨需停止铺筑时,一边做好施工缝的合理设置,一边可以继续进行棚下抹面工作。

3施工后的养护环节

标准的混凝土养护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上,养护的时间为28天。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无法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为考虑到经济又适用的施工,只能尽可能的达到良好的养护效果。

从大范围上,把混凝土分为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种。而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管理要点是:首先在完成浇筑的12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初凝覆盖和终凝浇水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准,所用的水应与拌制时的用水相同。然后养护时间的控制是根据混凝土的水泥成分不同来确认的。若施工环境的平均温度在5℃以下的可不进行浇水环节。在缺水地区,不便浇水或覆盖塑料布的情况下,可以涂刷养生液对其进行养护。

4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努力加强水利工程中各个阶段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使水利工程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苗莉.浅述在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421.

[2]刘学才.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81-282.

[3]许国川.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30(8):178-17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由ICU现实问题引发ICU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城镇规划与建设实际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