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转制时代高校出版社的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2-10-25 04:03:19

后转制时代高校出版社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高校出版社是我国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的规模实力也逐渐增强。由于来自大出版集团、民营书企的竞争,使得高校出版社发展步履维艰,高校出版社如何选择未来发展之路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出版社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高校出版社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后转制时代;出版社;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20-02

2009年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经营型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要求“所有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9年底前完成转制”。高校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着服务大学教学科研、传播学术文化的使命,始终坚守在推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发展的阵地上,为增强我国学术和文化实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完成转企改制后的高校出版社,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开始自负盈亏地经营,中国出版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转企改制”时代,高校出版社必须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多元化发展战略

所谓多元化战略或多角化战略,是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多元化发展是出版企业做大做强的现实选择,同时助推出版企业寻找新发展空间,形成经济增长点,并与相关行业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外一些大型出版企业早已成功实施多元化发展。贝塔斯曼集团的业务覆盖书刊出版、电视、广播、电子商务、线上增值服务等众多业务领域,成员包括生产图书的兰登书屋、出版杂志的古纳亚尔公司等。培生集团把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展至文化产业、金融、旅游和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在国内,我国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也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

二、国内外高校出版社发展现状

根据201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业统计数据和产业分析报告,我国图书出版规模在逐渐扩张,图书品种总数超过了40万大关,但再版和重印图书、总印数和总印张的增幅小于图书总种类数的增幅。进而重印和再版占图书比重减小,单种图书销量的下降,引发出版成本增加,使出版社经济效益下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大部分高校出版社摆脱了体制机制的束缚后,出版社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并能良好地适应更灵活的运行机制,发展势头依然强大。但是,也有些高校出版社在艰难开拓图书市场的同时,遭遇发展的“两难”境地――所有权体制调整难和用人制度调整难。由此可见转企改制完成后,我国不同高校出版社的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

在国外,美国密苏里大学宣布由于资金问题,关闭密苏里大学出版社。密苏里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了影响广泛的新闻学教材,就在同一时期,多家美国大学出版社都曾经历过倒闭危机。而世界上最大的高校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同年的年度报告中显示,其销售额确明显增长,成为全球首家销售额突破亿美元的大学出版社,并获得了过亿英镑的利润。外不同大学出版社截然不同的发展现状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三、高校出版社发展战略

据统计,出版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有三种,即横向多元化模式、纵向多元化模式、同心多元化经营模式。目前,大型出版集团纷纷采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它们主业突出、辅业强劲。但是,高校出版社自身的实力和资源与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相距甚远,不可能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发展,也不可能走兼并、重组、并购的道路。因此,高校出版社应从出版社自身的定位和环境出发,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模式,尝试与自身资源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1.立足服务教学,尝试数字化发展

随着印刷技术的变革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内容资源的传播更便捷、迅速,覆盖范围更广泛。高校出版社应该牢牢把握服务教学的经营宗旨,抓住机遇,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新的盈利模式,在教育出版领域,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升级为以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出版形式和教学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数字化出版模式。

2013年MOOC课程被引入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利用MOOC平台推广和销售特色教材,打造优势学科品牌MOOC教学平台容易汇集大量自主学习的用户群体。以此为基础,出版社一方面可以尝试直接在平台上销售电子教材,获取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将平台作为出版社纸质教材产品的市场宣传平台。利用公共基础课教材带动专业课教材销售,或者直接宣传、销售与在线课程配套的纸质教材,提高传统纸质教材的销售量,打造自身特色学科的知名度。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清华大学自主开发MOOC教学平台()上“数据结构”课程的同时,宣传自有配套《数据结构》教材,从而间接带动纸质和电子教材的销售。

此外,高校出版社应该发挥自己在选题策划和内容编辑上的优势,主导MOOC课程的开发工作,自行策划特色课程,组织优秀作者和师资力量开发课程内容,按课程或学时获取学生注册学习课程的收入。同时,以MOOC课程项目为契机,整合社内不同部门资源,成立项目小组,建立与课程形式匹配的立体化网络课程产品制作流程工艺,以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2.走校际出版社合作之路

由于各高校出版社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有各种劣势和不足,还受到大型出版集团的挤压,如果再单打独斗,可能会走向深渊。要克服自身缺陷更好地发挥优势,则需要加强与其他大学出版社的交流和合作,达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双赢。尤其是对于那些竞争力弱小的出版社来说,联合起来与大型出版社相抗衡,从而慢慢成长和扩大自身规模,是防止目标市场萎缩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目前,部分高校出版社对校际合作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安徽大学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即校际合作的一种探索形式。重组后的安大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师大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其出版物署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全部业务纳入北师大出版集团整体规划。此前的安大出版社尽管效益还行,在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出版方面也有一些明显优势,但仅凭自身的经济实力很难从根本上打破“小而全”的格局。北师大出版集团以增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安大出版社,并持有新公司50%的股权,是此次重组的突出特点,目的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双赢。用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整合,而这个整合则是通过业务对接、资本运作和市场化等方式经营实现的。

因此,高校出版社应以图书出版为主业,积极寻求外部资源,尝试合作。例如:出版社之间的横向合作,出版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构等出版资源的合作,与专业领域相近行业的合作,与境外的出版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民营书企的合作等。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创新选}策划思路,提高核心竞争力

选题策划是图书生产的首要环节,是学术专著质量控制的关键,也是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一个好的策划方案,能迅速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向心力。所以,制定“专、精、优、特”的策划思路,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秀学术图书选题,是学术出版致胜的第一步。在出版界有一句名言,“出版社的艺术就在于将合适作者的合适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也有人认为“出版的本质就是将合适的图书选择合适的时间推销给合适的市场与读者”。

高水平的选题策划,是吸引优秀作者和高品质书稿来源的重要因素。同时,只有做好选题策划,才能真正把握住准确的市场动向和行业发展趋势,最终有好的发行和销售。独特、有品位的选题风格也使一个出版社有别于其他出版,凸显其出版特色,进而形成自己的出版品牌。高校出版社体制转型以后,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树立起自己的出版品牌,才能在出版市场立于优势地位。而这种品牌建设就是通过自身独特的选题风格打造品牌图书来实现。选题策划不但提高了图书质量,其选题设计的市场前瞻性也有助于高校出版社灵敏感受图书市场的脉搏,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需求,从而可以避免学术图书因专业性强、市场面窄而导致利润偏低,甚至收不回成本的困境。

同时,高品质的选题策划将相应产生一批高质量的图书,增加了社会文化积累、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出版社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肯定,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出版品牌。图书的选题策划力求立体化,研发讲究原创力,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策划有许多独具匠心之处。在学术著作选题上,人大社始终坚持“做人文社会科学的出版重镇”,坚守“深出版”理念,追求原创,关注前沿,比如学术和社会价值极高的大型系列丛书“经济科学文库”“管理科学文库”“社会学文库”等。

在出版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高校出版社的当务之急。发展、改革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高校出版社既不能盲目跟从,也不能停滞不前。要抓住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积累资金、人才等资源,立足服务教学,尝试数字化发展;走校际出版社合作之路;创新选题策划思路,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和学校的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直面市场,勇敢地自我发展。

上一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探寻 下一篇:浅谈文艺晚会的主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