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成难关 职业顾问帮你挠

时间:2022-10-25 03:41:53

“七年之痒”成难关 职业顾问帮你挠

[案例]

王先生面带愁容地走进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他步入职场刚满七年,担任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但是月薪一直是4000元。王先生一直琢磨:如何才能突破自己,使自己的薪水翻一番。

[点评]

七年之痒

在分析王先生的情况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七年之痒”的经典案例。

1997年初,31岁的大卫打算加盟Amazon.com,当时Amazon刚刚成立。他的上司满脸惊讶:“你要离开微软,去卖杂货?”大卫在微软已经工作6年了。他热爱微软,因为有聪明、有趣的同事,有精专的工作职责,当然,也因为微软能使他富有。比尔盖茨警告他:“你这样的年轻主管,离开微软将是一生中最愚蠢的决定。”

但大卫认为Amazon有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这个理由让具有强烈荣誉感的微软人觉得不可理喻。长期以来,微软人觉得自己处于时代的前沿,拥有着别处无法提供的机遇。但事实证明,大卫确实在Amazon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2002年,他是美国区零售经营的总管,身价已达1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微软人步大卫后尘,投身到澎湃的网站、风险投资等“新经济”浪潮中。这些精英有着共同之处:聪明、雄心勃勃、30岁左右、中层主管,雄心未泯。在PC时代,微软人都相信,只有微软才能主宰电脑世界。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软不再是热土,不少人因此而失落。对他们来说,微软再也没有刺激人心的地方,遭遇“七年之痒”,离开微软就像破茧而出。

大多数白领的职业生涯呈现出如下轨迹:前2~4年在基层职位,第5~6年任经理,第7~9年任高级经理/总监,第10~12年任副总经理,第13~20年任总经理。

现在来看王先生的情况,王先生的情况正是处在职场“七年之痒”的境地。他作为一个销售经理,应该在经理任职期间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传授销售经验,维护企业的长期客户。而且要学习管理技能,特别是注意对行业动态和新知识的了解。王先生从事的是食品添加剂的销售工作,公司规模不大。这就导致尽管他业务做得还可以,但公司整体效益仍没有大幅增长,员工工资普遍偏低。王先生现在的阶段是个人事业的奠定期。如果没有上佳的销售业绩和管理沟通能力,可能会被迫离开企业。企业也需特别注重对中层管理者的培养,因为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员工在这个阶段离职就会比较多。

其实,几乎每一个职业人工作到第7年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并深受困扰。就好像婚姻之痒,职场同样有“七年之痒”。据可锐职业顾问调查显示:迈入职场第7年是由中层迈向高层的关节点,这时是职业人最有可能出现事业“瓶颈”的时刻之一。在这一阶段的白领,已经建立自己的队伍,有上佳的业绩表现,能够维护企业的长期客户。具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和上佳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掌握着行业动态,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他们个人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奠定,但却产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感到无所适从的情绪。

可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认为,王先生的问题与所在公司的状况有关。既然王先生在食品行业已经积累较丰富的经验,而且他比较注意行业的新动态以及学习新知识,所以建议他重新选择岗位,特别要注意此行业中较大公司的招聘情况,销售和采购他都可胜任。前述案例中的大卫希望“改变世界”选择了微软又离开微软。王先生自然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转型成功,王先生便会因为做经理的经历而可能参与协调甚至决策,从而从销售转向相关的市场、品牌管理和拓展,使自己成为某一产品乃至某一行业的专家。

将“七年之痒”变成“七年之扬”

可锐职业顾问对职场“七年之痒”现象的研究分析后发现:这个时期是职业“平台期”。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划分为成长、探索、创新、维持和衰退五个发展阶段,而“职场之痒”就出现在职业探索阶段。这个时候,你需要对职业发展方向做一个重新的规划。你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职位适合我的性格吗?

可能你做这个职位已经有些年头,也有了一些成就,但这个职务真的适合你吗?如果工作了七年后发现遭遇瓶颈的原因,也许是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也许这份工作对你而言就如同结婚7年的妻子,虽然彼此间早巳没有了感情,可说分手就分手也不容易。摆脱原来的婚姻和一种自己已习惯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勇气。那么就得拿出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气概来,重新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比如那些天生适合做老板而不是当打工仔的人。当然,重新开始的前提是手中拥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脉资源、管理资源和资金。

如果目前的职务适合你,那么你需要考虑你希望的职务发展方向是否适合你。可锐职业顾问认为,逢七年之痒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些人适合发展成为技术业务专家,有些人则适合往管理方向转型。每个人对职业的期待都很大,但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因此,我们设定发展方向时应寻找“最合适”的,而不必强求是别人眼中“最好”的。“术业有专攻”,业务状元未必是管理高手。这种情况下,止痒需要你抛弃“面子”顾虑,找出“最适合的”。

自己国际化了吗?

七年之痒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职场人士想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打出一片天地的想法与现实阻力之间的矛盾。越往高层走,对一个人的国际化水平要求就越高。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就是专业知识与国际化专业资质要求接轨。阅历的积累很重要,但资格的认证也不可缺少。搞管理的,你有一张国际MBA证书么?搞技术的,你有微软或者Intel的认证职称么?没有,那这就是你的软肋了。你必须拥有所从事行业业务的相关国际专业资质水平,否则突破七年之痒即成空想。

国际化程度同时反映在外语水平上,英语熟练程度与收入高低密切相关,有关调查显示,精通英语者谋取高级职位或得到晋升的机会是英语水平一般者的3倍。如果你在此方面存在欠缺,不妨考虑出国留学去充充电。

针对渴望摆脱职业“七年之痒”,踏上金领之路的白领族,卞秉彬先生指出:“七年之痒”虽然难熬,但同时也是成就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回头反思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随着资历的积累,学历对收入的作用减弱,工作经验的影响趋强,七年的工作积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和职务的提高,用于决策和协调的时间可能也越多,你可以考虑从销售转向相关的市场、品牌管理和拓展,让自己成为某一产品乃至某一行业的专家;也可以从业务中跳出来,成为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甚至彻底转行开始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放弃这个你捧了多年的鸡肋。动荡之时蕴涵转机,切不可听之任之,要积极主动地出击,重新全面规划职业之旅,这样“七年之痒”也可以变成“七年之扬”!

可锐职业顾问公司――中国首家专业研究职业生涯管理科学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率先将职业顾问服务带入中国。2003年被搜狐网、新浪网与《21世纪人才报》共同评为十大满意度与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力资源专业机构。

如果您在职场中遇到任何难题,都欢迎您与《职业》联系,我们将邀请最优秀的专家为您解答。请您将问题发到zhiyezazhi@yahoo.com.cn。

上一篇:企业用人的4个误区 下一篇:如何依法有效地进行岗薪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