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线损情况诊断分析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10-25 03:00:28

电网线损情况诊断分析的研究与探讨

摘 要:根据目前低压线损管理现状,结合实际,通过线上、线下,获取10 kV配网分线、分台线损明细数据,研究降低低压线损的相关管理办法。对10 kV高损线路从供电半径、供电容量、供电密度等进行分析影响线损率的因素;对线损率偏高的台区逐台分析,对抄表及时率、采集成功率、客户用电档案准确性对线路线损偏高的影响程度进行统计;针对同一线路在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供、售电量变化情况,找出影响线路线损率波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找出了淮北电网10 kV线路线损率偏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关键词:低压线损 10 kV 线损率波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038-02

1 线损

1.1 线损的定义

(1)定义:所谓线损管理,就是通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一切措施,以期降低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以最小的电能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最佳管理追求。

(2)分类:一般将线损按损耗性质划分为二种。

第一、技术线损。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损耗无法避免,这是由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决定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我们把这部分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称之为技术线损。

第二、管理线损。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安装计量装置,这些计量装置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差,加之可能出现的漏、估抄等现象,再加上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可能造成偷漏电和其他不明损失。这类损失,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因此称之为管理线损。

1.2 线损电量

线损电量:在规定时间内,电流流经电力网各个电气设备时所产生的电能损耗或损失量,即报告期内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经过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环节输送到用户,产生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介质中的损耗电量,以及配电营销环节一部分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电量,这两部分电能损耗电量就构成了电网的所有损耗电量。

2 线损率

2.1 线损率的定义及分类

2.1.1 定义

电力网线损率:是指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数,简称线损率,其计算公式为: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

有损线损率:是指各电压等级的损失电量与有损供电量比值的百分数,其中有损供电量是指供电量减去无损电量,其计算公式为: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无损电量。

2.1.2 分类

(1)经济线损率:由于理论线损同时与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有关,所以对于电网结构固定的线路,理论线损也并非为一固定值,而是随着供电负荷大小等运行状况的变化而变动。存在的最低理论线损率称为经济线损率,对应的电流称为经济电流。经济线损率能为制定线路改造和降损方案提供依据。

(2)计划线损率:计划线损率也称为定额线损率,是指上级单位或部门根据电力网实际线损情况,经过测算、核准,定期考核用的线损率。

(3)同步线损率:在供电量、售电量统计工作中,由于受抄表手段、抄表方式、电费回收等因素影响,出现供售电量不同步的情况,故统计出来的最终数据,往往是一个报表数据,不能真正客观地感应线损实际水平。

(4)不同步线损率:由于不同步电量的存在,为了清楚不同步电量对综合统计线损率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分析用线损率即不同步线损率。

(5)理论线损率:是指当某阶段电力网设备及结构处于固定状态下,根据电网设备参数、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及负荷水平,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率。理论线损率是进行目标线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6)管理线损率:是指在电网运行及营销过程中,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电量损耗与统计供电量的百分数。管理线损率也是制定降损节能计划、确定目标线损率指标的重要依据。

2.2 各类线损率相互关系

根据线损电量的构成及其相互管理,不难确定与之相对应的线损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不同线损率之间的关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线损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配网结构不合理

一是郊网设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网架不够坚强,电源点大多布置在煤矿附近,郊区电源点薄弱,多为单辐射线路,绝缘化率和联络率不高;通过对400V台区线损异常率高的线路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大部分高损线路为远离负荷中心的电源点,同时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高损线路以及近电远供、供电半径过长、线路迂回过多等一系列情况。二是近年来电力改革不断深化,城乡电网改造、“一户一表”等措施的实施使电网架构、公用变配置、线路供电半径的设计和选择都趋于合理,但低压线路的线损管理水平仍然参差不齐,10 kV及以下系统产生的线损率在全电网中占有很大部分。

3.2 运行方式不经济

一是没有科学的运行变压器,因变压器自身存在有铁损和铜损,其损耗占电网总损耗率的30%以上。二是没有合理的选择导线供电半径,致使线路存在轻载或过载运行的情况,达不到最优状态,故会带来高损。同时,线路的老化也会导致绝缘等级降低,p耗增加。三是城区承担的线路负荷较大,郊网一些线路又缺少联络。四是400V配变缺少部分无功补偿设备,用户侧的小工业用户也不配置相关无功补偿设备,致使线路的无功损耗非常严重。

3.3 设备及仪表原因

线路老化,缺陷严重,瓷件污秽等原因引起绝缘等级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损耗升高。

3.4 管理网络不健全

线损管理网络不够完善;业扩报装不及时,尤其对新增的小区、搬迁新户,没有及时的入户,致使电量无法得到及时抄录,从而影响线损率;不能按照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分解指标,造成各个供电所完成的指标情况大差不差,进一步影响推动线损管理的积极性。

3.5 基础数据不完善

一是台区安装的CT没有按照变压器容量配置,低电压改造更换变压器,CT没有更换或者更换后资料没有更新。二是部分线台、台户关系对应不准确,基础设备信息不够完整,统计有差漏。三是没有及时按照“变与户”变化及时更新对应信息,致使营销系统存在的“变与户”资料与实际有差异,造成线损统计存在偏差等相关情况。

3.6 检查考核力度不大

在抄、核、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估抄、漏抄、漏计、错计等情况时有出现;高损线路及台区治理、考核力度不强,没有严格落实相关的台区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和制度,缺乏奖励机制;用电秩序不规范,农村用电宣传不到位,农村用户对电力是商品认识不足,农电工素质较低,反窃电能力不足,反窃电力度不够。

4 分析结论及改进措施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线损考核指标

按照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将各项线损率指标进行量化,得出科学合理的每条线路和配电台区的线损率指标,确定关键考核指标;参照前一段时间的完成情况、考虑低压电网布局、导线截面、户均用电量等因素,明确降损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使线损率指标与实际相符。

4.2 建立科学的线损指标考核体系

要想抓好线损指标考核管理工作,就要制定线损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对线损指标进行逐级考核,层层分解落实相关的线损指标,责任到人;将线损管理工作与员工绩效挂钩,通过杠杆的经济效用,为员工增加线损管理的指标动力,进一步调动员工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能动性。

4.3 建立规范有序的用电市场

对用电量波动较大的用户定期对其进行各种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用户计量装置的相关缺陷,应制定计量整改方案,保证各类用电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堵塞经营漏洞。开展反窃电专项行动,利用举报、现场检查等各种方式来对用户进行违约和窃电的查处,确保经营成果“颗粒归仓”。

4.4 完善设备的基础台账

进一步梳理线台、线户、台户关系,对高损线路、台区开展对应关系的检查和核实工作;定期提取网损一体化系统中超过8%及负损的高损线路、超过10%及负损的高损台区,与用电采集系统中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后的结果,对高损线路、高损台区倒排计划实行销号整改;加大站用电和办公用电管控,督促运检部开展站用电管理工作,同步督促营销部负责将办公用电纳入营销业务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做好设备异动管理与资料相符工作,严格做到图实相符;加大已经改造的智能表维护,专门抽调计量内校人员对所有的智能表尤其是专变专线客户智能表进行在线监测,一发现异常就派发工单,当天发现问题当天处理完毕,充分发挥智能表的线损管理功能。

线损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当前国家提倡新能源的趋势下,必须将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技力量,认真做好线损分析工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发挥人的能动性,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强.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22.

[2] 峰,叶青.农村电网线损异常分析及管理方法[J].通讯世界,2015(17):119-120.

[3] 李燕燕.电网线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用电,2009(4):32-33.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站园林规划及绿化设计 下一篇: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