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安到律师

时间:2022-10-25 02:13:06

从保安到律师

【√】保安工作虽然解决了王铭基本生活问题,但清闲的工作也时刻“折磨”着他,当他感觉“空虚”的时候,为了减轻“负罪感”,他在就挑一些关于法律的书来看

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街道七区,有一家成立近8年、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的“法苑民家”服务站,一位在这里义务做调解员的律师特别忙,他叫王铭,85年出生,来自北京市汉威律师事务所。他每周四都过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因为按时坐班、态度温和,很多小区居民都愿意找他聊。

11月7日上午,王铭刚刚来到办公室,手机就响了,有人打电话向他咨询遗嘱问题,“您按照我之前教您的遗嘱格式写就行,没有问题。”王铭应答。这边还没放下电话,座机又响了,还是找王铭,跟医疗纠纷有关。可能对方口气比较急,王铭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边安慰:“您别急,慢慢说,我听着。”

每周四的“法苑民家”因为王铭的存在,比往常要“热闹”许多,王铭告诉《方圆》记者:“有时候电话一接就停不下来,耳朵都听得疼。昨天晚上还流鼻血了,因为上火。”

作为一名律师,王铭平日以在律所接案源、收取报酬或提成为主要经济来源,一个月能挣几千块。他在通州区租了一套房子,和刚交上的女友住在一起,生活还算可以。

因为在律所工作不用坐班,王铭就联系上了“法苑民家”,抽空闲时间从事法律援助,两年多来,已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千余次纠纷。

除了社区服务,王铭还参加了各种志愿活动,在社区做义工、义务为农民工讨薪。记者问他为什么喜欢做这些无偿的工作?王铭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我做律师之前是一个在北京‘漂’着的保安,自己之所以能够通过司考成为律师,也是北京这个城市改变了我,让我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王铭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农村家庭,因家里经济困难,他曾在高中辍学外出打工,做过餐饮服务生、印刷厂学徒等,在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回到学校,拿起书本,考上了河南警察学院。

2007年,警校毕业的王铭开始四处找工作。起初他是想去新疆做一名教师,到了那里才发现教书有教师资格证的限制,于是辗转东西部各地,去过乌鲁木齐、哈克苏、西宁格尔木、拉萨等地。“有过乱投简历的那么一段时间”,在屡屡碰壁之后,王铭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的境遇也没让王铭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善,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为一名保安。那天,来北京很长时间没有工作的王铭又累又饿,走进了西直门一栋写字楼,在相对安静的地下一楼的楼道里,铺了几张报纸睡着了。没过多久,保洁人员在清扫过程中就发现了王铭,“哇”得一声说:“这里怎么有一个死人!”不一会,王铭就被两个健硕的保安人员“架”出去了。但狼狈的王铭从两名保安那里得知,在写字楼当保安管吃管住,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保安公司应聘,得到了一份工作。

保安工作虽然解决了王铭基本生活问题,但清闲的工作也时刻“折磨”着他,当他感觉“空虚”的时候,为了减轻“负罪感”,他在就挑一些关于法律的书来看。2008年8月,王铭参加自考,拿到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的本科学历。

“因为之前在河南警察学院学的也是法律,对这方面感兴趣。除了想当老师,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是做一名律师。”王铭告诉《方圆》记者。

让王铭没有想到的是,一次领导视察中,自己与领导的一次谈话,竟成了他梦想变为现实的契机。那次,他所在的保安公司派了一位领导来王铭的小区视察工作,走到王铭面前,王铭冲着他傻笑,领导“感兴趣”多问了两句。当领导知道王铭是学法律出身的,问了王铭两个法律方面的问题:“法律和规章的区别是什么?”“犯罪与违法的区别是什么?” 王铭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超出了领导的想象,他回忆,当时领导“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领导拍着王铭的肩膀说:“怎么不去参加司法考试?”领导的一句话,让王铭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有别的“路”可走。

从此以后,王铭开始系统地学习法律。因为工作相对轻闲,他能省下很多时间用来备考,而那时离司法考试仅剩下半年时间。为了多看书,王铭选择了值较为安静的晚班,他在帽子里藏个MP3,一边工作一边听法律课的录音。他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2008年9月,王铭通过了司法考试。“看到成绩的时候,我从床上跳了起来,我高兴坏了!”王铭说。

从成为一名律师的第一天起,王铭就有着清晰的律师生涯规划:他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帮助更多的人。北京一家打工者维权机构统计,得到过王铭帮助的打工者已有千余人。除了提供帮助,王铭在节假日期间还去这家打工者维权机构接听热线电话,为工厂的劳动者做一系列融入城市的讲座。

王铭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帮助别人就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何乐而不为?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担心”自己学得不够,“当我的世界真正变好的时候,我是否有准备去迎接它?我有没有这个资格?”王铭这样问自己。

上一篇:“甄功夫”并无新突破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