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童话中人物的对话”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5 01:46:01

“写好童话中人物的对话”教学设计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发现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2.能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通过游戏表演创作拟人体童话故事。

2.能编写一个拟人体童话,并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内容介绍:“创作拟人体童话,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是三年级的一次训练主题,本单元选择的典型例文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本文以对话叙述为主,通过地点变换,描述了小骆驼溪边照镜受辱、回家诉说委屈、沙漠亲身经历三个场景,并连缀成整个故事。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下面展示的是“例文教读”板块,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应用文本中的典范语言讲读故事。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回顾整体,引读童话

(一)回顾读过的童话,与童话中的人物见面

1.出示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一起说出他们的名字。

2.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用一句话概括他的特点。

3.教师小结: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许多童话,认识了许多小伙伴,他们陪伴着我们快乐地成长。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相伴,我们的童年才会多姿多彩。

(二)交流预习单,为顺利读懂童话作铺垫

1.交流资料,了解骆驼的

特点。

启发引导:今天的故事中有小骆驼、小红马和骆驼妈妈。课前大家查阅了资料,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2.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内容。

指导难读的字、词;通过观察篆书识记生字“陷”,掌握正确的笔顺,写好这个字。

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不是零基础,通过导学卡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扫除阅读障碍,为读懂故事做准备。】

二、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

(一)抓住提示语和主要标点,读好小红马的话

1.板贴小骆驼、小红马,创设小骆驼与小红马相遇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美滋滋地照镜子,一匹英俊的小红马看见了,他对小骆驼说了什么?

2.学生朗读小红马的话。

趁机指导读好提示语“喷着响鼻”和感叹号,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嘲笑语气。

教师小结:一个动作,一个叹号,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红马对小骆驼的嘲笑。读童话,抓住提示语和关键的标点符号,把自己当成童话里的角色想一想,就能把对话读得有声有色。

3.角色扮演,切身感受小骆驼的委屈。

听了小红马的话,小骆驼,你心情怎样?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让学生切身感受小骆驼的委屈。

【设计意图:读好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基础。本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提示语感受人物内心活动,运用角色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小红马的嘲笑和小骆驼的委屈,走进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抓住关键词,读好小骆驼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沙漠的句子。

(课件出示三幅沙漠图:茫茫的戈壁滩、松散的沙子、无边无际的沙漠)

2.链接资料,了解沙漠的恶劣环境。

相机指导学生读好三个

短语。

教师配乐渲染: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到处都是松散的沙子,没有食物,没有水。面对如此恶劣的沙漠环境,骆驼妈妈和小骆驼说了什么?

3.抓关键句式,读好小骆驼和骆驼妈妈的对话。

(1)拿起笔,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妈妈和小骆驼说的话。学生自己练习读。

(2)出示对话部分,同桌分角色读。

(3)抓住“多亏……如果……”这一关键句式,引导学生读好问号和“多亏”“足够”等关键词,体会自豪之情。

教师小结:读对话有窍门,抓住标点和关键词,把自己当成童话中的人物,多去想一想,就能读好。

(4)链接资料,理解“足够”,感受驼峰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 抓住资料中的数据,理解“足够”,体会驼峰贮存养料的作用,感受小骆驼的心情变化。

资料袋:

嗨!我是骆驼!我的背上有两座高高的驼峰,贮存了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我的生命活动。所以,在沙漠里,我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就是在炎热夏天的沙漠中,我也可以8天不喝水。神奇吧?

②小骆驼,你能不能像妈妈那样夸夸我们的驼峰?

指导学生用“多亏……,如果……,……?”的句式练习表达,体验自豪。

③指导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表演读。

教师小结:提取资料里的数据来帮助理解,真是个好方法。读童话,抓住关键的句子――人物的对话,就能读懂、读好。

【设计意图:教知识性童话,通过读懂人物对话把所包含的知识弄清楚,通过提取资料里的有用信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过抓关键句式、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等多种方法引导体会小骆驼的自豪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读好故事。】

三、角色扮演,讲好对话

1.角色分工,记住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和角色语言,做好表演前的准备。

2.明确小组合作表演的要求:

(1)小组长负责分配好角色;

(2)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3)可以借助导学卡中的“填一填”来讲。

3.分组练习,分角色对话,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再次运用童话中对话的言语形式,重组文本提供的言语材料,创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合作讲故事中打开通向童话的大门,让学生爱上童话,爱上阅读。】

四、拓展阅读,补写对话

1.回顾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个童话故事有趣吗?

教师小结:读这个童话故事,我们不仅认识了新伙伴、了解了骆驼的身体特点,还明白了每个人可能并不完美,但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2.激发兴趣:童话故事多么有趣!老师也写了一个发生在猎豹和小斑马之间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猎豹在草原上奔跑,遇到一匹斑马。

它上下打量着斑马,嫌弃地对斑马说:“瞧瞧你那一身黑黑白白的斑纹,难看极了!”

斑马微笑着对猎豹说:“尊敬的猎豹先生,我可不这样认为。我身上的斑纹,可以使狮子的视线变得模糊,难以发现我,这样我才能保护自己的性命啊!”

3.补写对话:这样的对话大家也可以写。读读下面的童话故事,试着写写大黑猫和小壁虎的对话吧!

大黑猫猛地向小壁虎扑过去,恶狠狠地说:“ ”

大黑猫一下子抓住了小壁虎的尾巴。可是,尾巴却断了!

“啊?怎么回事?”大黑猫盯着断了的尾巴,愣住了。

“ ”小壁虎得意地说着,转眼间钻进墙缝里不见了。

【设计意图:补写练习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地记叙想象内容。因此,补写训练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预知事物的能力。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填写对话的形式引领学生补写故事,引领学生根据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构想人物的关系,推知人物的语言,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创编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村里那座水碓 下一篇:让美景从笔下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