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姐妹成绩逆转的背后

时间:2022-08-22 02:16:06

人们都说双胞胎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好,在某些方面都“很相似”: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体貌特征,性格相近,学习、生活上也常会互相帮助,有“心电感应”,有时虽然也会有误解、争吵,但更多的是默契,可眼前的这对孪生姐妹不但长相不一(从生物学上来说应该是异卵双生),性格爱好也不同,据了解,两人还常“掐”对方的不是,跟我们平常所想象的孪生姐妹截然不同。

为了解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情况,在一次初三某班心理活动减压课上,我采用的是“雨中人”绘画。课前,班主任跟我打招呼,希望我能留意一下他班某两位女同学的心理状况。

经了解,两位女同学是孪生姐妹,小学和刚上初中时两姐妹的成绩是姐姐比妹妹要好,初二开始妹妹成绩慢慢跟上来了,而姐姐的成绩却大幅度下降。两个人的成绩来了个大逆转,班主任和家长内心都着急。人们都说双胞胎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好,在某些方面都“很相似”: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体貌特征,性格相近,学习、生活上也常会互相帮助,有“心电感应”,有时虽然也会有误解、争吵,但更多的是默契,可眼前的这对孪生姐妹不但长相不一(从生物学上来说应该是异卵双生),性格爱好也不同,据了解,两人还常“掐”对方的不是,跟我们平常所想象的孪生姐妹截然不一。

活动过后,我特地把两姐妹的画抽出来分析:妹妹画的那幅很有趣,看了让人心生欢悦,画面人物和字体大小适中,不拘一格地使用雨具(荷叶,并有绽放的荷花在雨中飘),表情也非常沉着乐观,连雨点都呈酒窝状,画面大小适中,这说明她对万事万物都能以积极美好的心态看待,面对压力有足够的信心,心理均衡,有良好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图1); 而姐姐画的那幅,画面人物过大,独自一人打着伞,以一个长长的背影示人,画的右下角签名字体却过小,小到几乎不想让人看见,给人的感觉一方面是压抑、灰暗、沉默孤独,似乎有什么秘密藏在心灵深处,警觉性高,不愿向他人表达,把自已伪装起来,有防御别人的姿态,另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自负、自我膨胀,整幅画呈现给人的是消极应对压力的画面(图2)。

为了能让姐姐更好地了解自已,我在课后藉由为她解释画作,诱导她前来心语室作进一步的沟通,在与她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得知:小学时,两姐妹不在同一班级,她成绩较好,轻轻松松就获得老师家长的关注,上初中后,妹妹成绩慢慢跟上来,无形中对她产生压力……加上在校老师常拿她和妹妹比较,有时还向家长投诉,家里人也会有意无意地作比较,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并把自已的心门关闭起来,把家长、老师拒之门外,内心的抑郁只好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等),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后面发展到连班主任的课都没有兴趣听,成绩一下子就落下了。

心理学发现,很多家庭中,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学习很好的话,另一个孩子常常就没有动力学习,因为成绩优秀的孩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所以第二个孩子常通过捣蛋闯祸让老师家人(特别是父母)不得不时时关注他。更何况此案例中的老师和家人常有意无意拿姐妹俩比较,这样姐姐内心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也就谈不上能心态平和地学习生活了。

我把引起姐姐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反馈给班主任,同时也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并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等交换了意见,班主任及其家长对我的意见一致认同,并表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需调整。姐姐也意识到自已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一味地抵触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对自已的成长不利,现在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大大改善,人也开朗了许多,学习比以前用心,能够正确看待老师家长善意的话语,决心冲刺重点高中。

我们有个别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方式方法,学生有点风吹草动就向家长投诉,更有甚者通知家长到学校当成威胁或恐吓学生的一种手段,导致学生内心的反感恐惧,破坏学生内心的平和,造成师源性伤害,这样学生哪能静下心来学习?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听到老师的投诉后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样更使学生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有时甚至会让学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的不断强化,自尊心越来越强,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单没有效果,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会让学生认为我们的老师无能,继而蔑视老师,那么老师的威信何在?教育从何谈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一位突然变不好的学生,背后定有其原因和故事,我们的老师如果能耐下心来与学生共同寻找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投诉请家长,这样效果会不会好些?

2015年在湖南某地发生的杀师案,虽然是极端个案,但原本应被尊重的老师,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应引起社会的重视,我们在此且不去议论孰是孰非,但老师请家长到校明显就是导火索。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家庭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机构是否应检讨和改进?是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种活在自我世界中精神贫困的学生,如果我们事先多去关注他的内心世界,把他从虚幻的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中,是否会避免悲剧的发生?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但当中大部分人自我意识不足,甚至有很多负面评价,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梳理、澄清和解决,青少年自我的负面评价将会影响其阶段性甚至终生发展,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应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已的内心世界,明确自己成长的目标,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上一篇:慢性窦道的诊治 下一篇:印度:“租借子宫”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