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25 01:38:11

87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负压吸引结合药物灌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87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治疗,同时,研究组治疗中给予药物灌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研究组患儿的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及耳痛等临床症状的治愈率情况更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要寻找适宜的治疗方式,结合患儿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治疗,高负压吸引结合药物灌洗在治疗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在治疗中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糖皮质激素 药物灌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93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98-01

本文主要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使用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的8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其中的43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在治疗中结合药物灌洗治疗,并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现将分析与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使用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7例患儿的年龄4-12岁间,平均年龄6.6岁。其中,在87例患儿中,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者44例。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没有明显差异。在43例研究组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在5-12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在对照组4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2例,平均年龄6.6岁。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进行常规的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药物灌洗的结合治疗方法。本研究的实验组患儿,在进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之前,采用了局麻类药物进行鼓膜表明麻醉的方法。在患儿的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穿刺后吸取鼓室内的积液。当患儿鼓室内的积液被全部吸取出后,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将穿刺针更换后,进行药物灌洗治疗。将5mg地塞米松放入2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按比例溶解完全,将药物溶液从鼓膜穿刺口处注入到中耳腔中,对其反复进行冲洗,直到肉眼可见清晰的冲洗药物混合液为止。用无菌棉球将患处包裹后,纱布固定。同时在治疗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治疗后6-36个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的方法,操作步骤与研究组基本一致,方法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按患儿疾病的情况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鼓气耳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等临床疗效检查和愈后观察。根据患儿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情况,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指导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儿的声导抗结果为正常A图,患儿的鼓气耳镜检查正常,各种中耳炎疾病的典型症状几乎不见为痊愈;患儿还是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典型症状,鼓气耳镜检测发现结果正常或还是存在少量不足以造成危险的病征,声导抗结果为C图者为有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依然存在,各项鼓气耳镜检查结果显示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有加重的趋势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进行表示,两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其差异值,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治愈率比较。在按疗程对31例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后,要对其进行基本的临床诊断。通过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使用高负压吸引结合药物灌洗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而31例对照组患儿虽然也有所改善,但是相较于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不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治愈率比较

2.2 两组疗效判定结果比较。按疗程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分析。经过高负压吸引结合药物灌洗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在31例研究组病例中,19例为显效,11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8%。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差于研究组。(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判定结果比较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严重性耳鼻喉科疾病,儿童的发生率极高[1]。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是得到广泛证实的[2]。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按疗程对研究患者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同时,经过高负压吸引结合药物灌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在31例研究组病例中,19例为显效,11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8%。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差于研究组。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要尽可能的寻找适宜的治疗方式,结合患者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高负压吸引结合药物灌洗在治疗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克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2(1):73-74

[2] 段超文.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J].当代医学,2010,16(19):29-30

上一篇:医学信息管理和服务能力探讨 下一篇: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