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中的等待

时间:2022-10-25 01:24:37

我和妹妹是孪生姐妹,我叫冷静,妹妹叫冷玉。我们长相虽然酷似,性格却大相径庭。我文文静静,胆小懦弱,像妈妈;妹妹则风风火火,泼辣能干,像爸爸。小时候我俩一块儿出去玩儿,遇到天下雨妹妹一准把上衣脱下来披到我的头上;遇到调皮的男孩子欺负人,妹妹也总是挺身而出,把我挡在身后。我们12岁那年,当警察的爸爸在一次执行公务中身负重伤。在医院里我们见到了生命垂危的爸爸,我和妈妈哭成一团,而妹妹则一声不吭,紧紧地咬着嘴唇。我清晰地记得爸爸的最后几句话:我性子烈,这辈子吃亏就吃在这上了,小静性子软,我没啥惦记的,倒是小玉太要强,我放心不下呀!

中学毕业后,作为烈士子女,我和妹妹到一家大型国企上班,我做出纳,妹妹到厂办做了办事员。那一年我们18岁,正是女孩子最漂亮的年龄,我和妹妹穿着一样的红大衣,在飘雪的季节走在厂区洁白的甬路上,成了一道风景。后来,在妈妈的参谋下,我选中了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工程师,不久结了婚。而妹妹则千帆看尽,一脸的漠然。后来我才知道,她心里早就有了人。

妹妹的心上人叫于强,是厂里的翻砂工。尽管早就听说小于人长得帅,但妹妹的决定还是吓了我一跳。因为我俩没能读大学,所以我们在一起谈到未来的男友时曾说过一定要找个大学生,可小于只是一个力工,连技术工都不是。多少年来厂里一直流行这样一段顺口溜――“车钳铣没得比,铆电焊将就干,要翻砂就回家。”翻砂工在厂里算是最差的工种了,亲友听说后都不同意这门婚事,母亲更是气得要和妹妹断绝母女关系。我知道,这种事情一味地反对只能适得其反,再三考虑后对妹妹说:“即便不看重文凭,也得看看人品和能力。这是对一个男人起码的要求。能不能找个机会在于强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我见见他。”妹妹同意了。

第二天刚上班,妹妹就打电话告诉我于强要去她的办公室找她,我可以在走廊里看一看他。放下电话不久,对门的王姐神秘兮兮地跑过来说:“刚才下楼打水时,我看见你妹妹的对象过来了。”同屋几个刚毕业的女孩子都没见过于强,听了这话纷纷找借口出出入入,想借便看一看这位美男子。工夫不大,楼梯口走上来一个中等身材的男青年,人长得很帅,不用猜就是于强。厂长办公室在走廊的最里面,一时间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作为一个男同志,他的眼神有点太活了。过后,我对妹妹说了自己的感觉,可妹妹却不耐烦地说:“眼神儿活那能算毛病吗,那正说明于强机灵有头脑,总比呆头呆脑好吧。”看着妹妹四处找毛衣编织图样,夜以继日地为小于打着毛衣,我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妹妹是在她27岁那年把自己嫁出去的,一年后她生了一个女儿。这时,我的丈夫在厂里调整班子时当上了副厂长。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他终于小小地行使了一下权力,把于强调到了厂工会任文体委员。

应该说,于强在工作上还是有一套的,这一点妹妹没有看错。他在这个岗位上干得很好,把厂里的文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市报记者特意来采访了我厂的工会活动,并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向全市推广。一年后,市总会来我厂考核青年干部,我那做厂长的丈夫极力推荐于强――他不想一家人都在一个单位。就这样,有了一定业绩的于强调到市里做了工会干部。

于强一步登天,最高兴的要算是妹妹了,我也以为帮了妹妹一把,没想到这皆大欢喜的一幕,却是悲剧的序曲。

这世界上恐怕没有一种人性是完美无缺的。能干要强的妹妹婚后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得干净利落,谁见了都会夸上几句,可最大的受益者于强却不领情。原因是妹妹过于苛刻,凡是于强做的家务活,妹妹总能挑出毛病。于强爱和女孩子开玩笑,加之他做的是工会工作,每当组织什么活动的时候,总有一帮姑娘小伙围在他的身边。每次看到于强和女孩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妹妹就气不打一处来,她总是颐指气使地把于强叫走。最初于强还能忍受,后来两人便针尖对麦芒地干了起来。还是在他俩度蜜月的时候,于强就不分场合地对人大讲他们夫妻间的矛盾。我听说后很生气,又不便当面说,就借了一本《教父》给于强看,顺便聊起其中的一个情节:教父在和人谈判时,他的儿子当着对方的面表示了和父亲相反的意见,对方看出他们父子的矛盾,设计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果然得逞。聪明的于强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他红了脸不再吱声,而妹妹则全然不晓。事后我也劝妹妹改改性子,可她一点都听不进去,还气愤地向我数落了于强的一大堆不是。

不知道是于强的本质问题还是提干给他造成了机会,也许二者兼而有之,这事谁也说不好。总之,他到市总工会不久,就和一个公司的打字员打得火热。像所有的婚外情一样,妹妹也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上发现的问题。性子刚烈的妹妹对谁都没有说,她按照自己一贯的处事方式,咬牙切齿地制定了计划。几天后于强出差,妹妹借口家里的钥匙锁到屋里了,她找到于强的同事,说还有一把备用的钥匙在于强办公桌的抽屉里。于强的同事帮她撬开了抽屉,妹妹毫不犹豫地把于强和女打字员丑态百出的照片公之于众,让于强那些闲得无聊的同事大饱了一回眼福。在妹妹的强烈要求下,单位领导不得不召回了于强。

妹妹所做的这一切,把于强仅有的那点自责全部抵消了,他没有像妹妹想象的那样跪地求饶。当两个人关起门来妹妹又一次燃起战火时,于强出手之重出乎妹妹的意料。当她倒在地上以为于强起码还能把她扶起来时,于强只是留下了一个极其憎恶的目光,便摔门而去。

妹妹整整两天没有起床,于强临走之前的目光对她的刺激远大于肉体的疼痛。妹妹对自己的反省,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责那样折磨人,妹妹再起来的时候目光愣怔,人也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这件事对于强影响很大,他煞费苦心在众人面前经营起来的形象转眼间一败涂地。心灰意冷中的于强索性破罐破摔,和那个女孩同居了。而且,他提出了离婚。这一连串的打击,消蚀了妹妹原有的气概,从内心讲,她仍旧深爱着于强,从没想过要离开他。她找到于强的单位,让领导出面做工作,可这样的事情谁又愿意管呢。这期间,于强单位组织后备干部去北京学习,于强的名字又被划掉了,屡屡受挫的他,把一切都归罪于妹妹。一次他回家和妹妹商谈离婚的事情时,两人言语不和再次激烈地争吵起来,于强又一次动手打了妹妹。第二天早晨,我去妹妹家,看到她正躺在床上,伸到被子外面的胳膊青一块紫一块的,脸也肿得老高。外甥女怯怯地告诉我:“昨晚爸爸回来了。”我咽不下这口气,先到单位给妹妹请了假,然后直奔于强的单位。

在市总工会的走廊里妹妹追上了我,她气愤愤地对我嚷道:“我骑车不小心摔了一下,这事谁要你管!你瞎掺和什么?!”我愕然地盯着妹妹,她眼圈一红转身走了,肩膀一抽一抽的。

后来,我丈夫找到于强劝解了一番。于强答应不再打妹妹,但他同时又说:“如果冷玉想拖着我,那就别怪我心狠,孩子的抚养费我一分都不给!”

这年妹妹刚满三十岁,尽管眼角已出现了浅浅的鱼尾纹,但皮肤依然白皙,身材也一如当年苗条。我和妈妈都劝她:“离就离了吧,以你的条件再找一个好样的也不难。”然而,妹妹却总是沉默。

两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妹妹神色黯然地来到我家,我知道她有话要说,急忙支走了丈夫和儿子。过了好久,妹妹才开了口:“姐,我想等他,一直等到他回心转意的那一天……”话没说完,眼圈已经红了。我沉吟了好久说:“你觉得――值吗?”“值!”妹妹擦了擦眼睛,怔怔地说:“一想到他将来要领着别人的孩子上幼儿园、上公园,我就憋闷得不行,就要发疯,我要让他们看看,于强终究是我的,谁也夺不去――再说,我也不是一点错都没有……”犹豫再三,我还是说出了下面这句话:“如果于强一辈子不回来,你怎么办?”妹妹的手抖动了一下,然后咬着牙说:“那我就等他一辈子,我就不信,他就真的那么狠心……”话没说完,泪水顺着妹妹的脸颊流了下来。性格就是命运,就像我当年无法说服她离开于强一样,如今我仍旧无法改变她的决定。

妹妹这一等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于强说到做到,从没给孩子出过一分钱的抚养费。因为不往家里拿钱,所以打字员也没有逼他离婚,妹妹也没敢逼他回家。民不举官不究,他就和那个女孩子在外面过了起来。

于强走的那年外甥女只有三岁,妹妹一个人带着孩子,每天从城西赶到城东,又从城东赶到城西。那年冬天社会治安不好,偏巧单位活儿多,又总加班,下班时都在七八点钟左右。有一天晚上妹妹已经走到了家门口,这时从旁边的胡同里窜出来两个男青年,其中一个人掂着刀说:“大姐,兄弟我没钱了,跟你借点钱花花。”妹妹吓呆了,她飞快地掏出身上的四百元钱,然后逃进屋里,好久不敢开灯。那时妹妹家住的还是平房,那两个人见屋里不开灯知道男主人不在家,就放肆地打门,满嘴都是污言秽语。妹妹抱着孩子缩在黑暗中瑟瑟发抖,后来邻居家回来人,这两个人才走。从此妹妹天一黑就不敢回家,经常带着孩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蜷缩一夜。

无论怎样刚强的女人,骨子里都是有依赖性的。妹妹曾不止一次地说:“只要于强回来,门口放着一双他的黑皮鞋,即使他什么家务活也不干,我心里也踏实啊!”形销骨立的妹妹说这话的时候,眼里的无奈、幽怨和期待让人心碎。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于强一点回来的迹象都没有,有几回妹妹想让于强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可他哼了一声就把电话挂了。

转眼就是五年,妹妹变得愈来愈少言寡语。我不忍心看妹妹在痛苦中煎熬,一次,硬拉着她出去逛商店。没想到,在百货大楼的长椅上,竟看到了喝着饮料紧紧靠在一起的于强和他漂亮的小情人,刹那间,妹妹仿佛被电击了一般,脸色煞白,一步也走不动了。是我连拖带拉把她弄回去的。

事后,我肠子都要悔青了,那场景对妹妹 的打击太大了。不久,单位的一个清扫员告诉我,有一天她提前一个小时到了单位,一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歇斯底里的歌声,她吓得都不敢上楼了,后来她跟着大家一块进去时才发现,整个二楼的办公室里只有我妹妹一个人。她没说完我就忍不住流下了泪:可怜的妹妹,她心里憋得慌又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地方,以为办公室没有人才大声嚎叫的。妹妹,你这是何苦,你这是何苦啊!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

我没有问妹妹这件事,我怕她受不了。最根本的,是我无力帮助她,问了也是白问,倒惹得她更加伤心。我只是叮嘱清扫员不要惊动妹妹,她愿意唱就唱吧,发泄出来总比闷在心里好啊。

对于强的所作所为,他家里人一直保持沉默。潜意识里,他们一定也认为妹妹不对。于强离开妹妹后,他的父母从没有过问过妹妹母女俩的生活。倒是妹妹,一直以儿媳的身份,隔三差五就往婆婆家跑,到了那儿又是洗衣又是做饭,甚至连修下水道这样的活儿也是妹妹来干。逢年过节的时候,于强的父母、弟弟、弟妹、妹妹、妹夫一大家子人都在厅里打麻将,只有妹妹,佣人一般在厨房做好全家人的饭菜,待大家吃饱后又一个人把一切都收拾停当。对妹妹所付出的劳动,于家从来没人表示过一丝感激,他们甚至认为是妹妹赖在家里不走,所以于强才不能回来过节。我不知道,一向要强的妹妹在做这些事时,心里该是怎样的屈辱、怎样的酸楚啊。

1997年夏天,于强的母亲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于强的弟弟妹妹在外地都没有回来,于强又啥都不会干,老太太住院期间几乎都是妹妹一个人护理的。这次老太太真是感动了,病好一点后她拉着妹妹的手说:“小玉呀,这些年真委屈你了,我自己的儿子啥样我清楚,你别再等他了,趁年轻给自己找个伴儿吧。”听了这话,妹妹失声痛哭:“妈,我知道我错了,可错了就得用一辈子来偿还吗?”这一年的秋天,于强的母亲去世了,去世前她对于强说:“你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别不识好歹了,有的人能陪你年轻陪不了你老,可小玉却是无论你怎样都能陪你的。”

这一年我和妹妹都已是四十岁的人了,生活的重负和精神上的压力已全然消去了妹妹红颜,昔日油亮的黑发已大半变白,乍看起来她像比我大上十多岁。前几年还不时有人试探着给妹妹介绍对象,可她放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如今,人已成了明日黄花。我既心疼妹妹又无法理解妹妹,这十年正是孩子最需要父亲的教育、妻子最需要丈夫的恩爱的时候,这个时候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他不在你的身边,以后他回来了你还要他干嘛?妹妹,你怎么这样傻呀!

2000年7月,15岁的外甥女参加中考,我陪着妹妹在考场外忐忑不安地等着她。这时,人群中径直走过来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方方正正的脸庞上仍是那双灵活的眼睛――是于强。瞬间,妹妹苍白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红晕,眼睛也立时明亮起来。本想痛骂于强几句的我,只好悄悄地离开了。

于强就这样回到了妹妹身边。本就英俊的他在机关混了十多年后如今又增添了几分风度和气质,十年岁月于他竟然雁过无痕,他年轻得令人不可思议。

于强回家的具体原因谁也不清楚,妹妹说他是“迷途知返”了;也有人说,他那个情人见他始终离不了婚离开他了;还有人说男人年纪大了就开始恋家了;更多的人说他是被妹妹感化了。

于强回来后,妹妹着实高兴了几天,她手脚麻利地照顾着略略发福的于强,换着样给他做好吃的。外甥女也很容易地接受了爸爸――因为妹妹从未对她说过一句于强的不好。只是妹妹从不和于强一块儿上街――她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过,妹妹洗完脸后不停地拍打着眼角,直到把太阳穴打红。于强依旧不做家务,每天晚上都回来得很晚,到家倒头便睡。妹妹从不过问他的事,只是又变得沉闷起来,忙完家务后就呆呆地坐着,那神情让人想起祥林嫂。每次问她有什么事,她总是欲言又止,而后摇摇头,长长地叹口气。为了让她开心,八月,我和丈夫邀请他们全家到兴城去游玩。在海边,于强教女儿游泳,父女笑作一团,而妹妹只是用浴巾裹着自己干瘪的身体远远地观望着,脸上有一种满足,也有一种凄凉。

从兴城回来不久,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了于强惊慌的声音:“不好了,小玉服毒了!”

妹妹就这样走了。那天晚上家里没人,外甥女考上高中便开始住校,于强回来时已是夜里一点,那时妹妹已没有一点抢救的余地了。妹妹没有留下一句话,人人都奇怪她怎么能在苦守了十二年、在人们看来终于大功告成的时候选择了自杀。只有我明白,于强回来后妹妹才发现,她苦苦等候了十二年的结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两个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那些天于强每天都回来得很晚,无法把握丈夫给她带来的压力比从前的期盼更加折磨人,她虚构了十二年的幸福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对生活,妹妹再没有了希望。

妹妹死后,不少人都议论说,我带着福相,天生就是做官太太的命,并把妹妹的死归究于她的名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实,自从妹妹决定等候于强那天起,她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天下又有几个回头的浪子呢?古时的王宝钏虽然寒窑苦守十八年,但毕竟做了十八天的皇后,可妹妹呢?她是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过过呀。一想到妹妹十二年来所经历的苦难,我就忍不住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妹妹啊,你这样做,值吗?

(责编 丁可)

上一篇:改变中国人娱乐观念的十件事 下一篇:平的故事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