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生中后期生育特点与田间管理措施

时间:2022-10-25 12:51:40

夏花生中后期生育特点与田间管理措施

[摘要]根据夏花生中后期生长发育特点,从中耕培土、科学施肥、化学控旺、根外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田间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中后期;生育特点;田间管理

夏花生是柘城县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我县种植结构的调整,夏花生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根据花生中后期的生育特点,加强花生田间中后期管理,是夺取夏花生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和技术服务实践,探索总结出实现夏花生优质高产的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花生生育中期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

花生从开始现花到初见饱果为中期生育阶段。此阶段花生植株营养体与生殖体生长旺盛,制造积累的干物质最多,速度最快。据测定,营养体的90%以上,生殖体的60%以上是在花生中期形成的,因此加强中期管理,是获得花生高产的关键。

(一)调控肥水

花生从始花到单株盛花为开花下针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时叶片放大,叶色转淡,秸棵旺盛,花齐针多,大批果针争相入土,这一时期对肥水的需要急剧增加,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30%左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3%、36.8%和46.5%。如肥水不足,就会减少花量,影响果针入土结实。这一时期花生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如低于40%,就会影响开花受精,必须进行喷灌或小水沟灌浇。7月中旬因旱浇水的花生比不浇的每667平方米增产60千克以上,饱果率提高30%,花生生育中期是大量需肥阶段,此时如发现叶片小而呈浅黄色,叶脉失绿,要及时追肥,每667平方米可追尿素7~8千克,磷肥20~30千克,钾肥8~12千克,其他微量元素按有关说明施入。

(二)中耕培土

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萼管内长出一条果针,果针迅速伸长,它先向上生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在延伸过程中,子房柄表皮细胞木质化,逐渐形成一顶硬帽,保护幼嫩的果针入土。这时应抓住大批果针入土前的火候,一般在开花20d左右,及时进行培土迎果针。可用锄头在宽行内猛拉倒沟,将土培在植株周围。据试验,在同样条件下,适时培土的花生,饱果率高25%,此荚果增产15%以上。

(三)化学控旺

高产花生田在花针期往往由于肥水过大而引起徒长,影响产量,对这样的花生田,应于始花后35~45d,及时对顶端茎叶喷洒多效唑溶液,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50克加水3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可控上促下,加快营养体向生殖体转化的速度,确保茎叶稳长,防止倒伏。

(四)及时排水

花生最怕地面积水,如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就会因土壤缺氧而影响荚果发育,造成大量烂果,使花生严重减产。据调查,花生中期受涝,饱果率降低10%以上,每667平方米减产50%以上。因此要及时疏通排水沟,搞好排涝工作。

(五)病虫害防治

花生结荚期常受棉铃虫危害,可用2.5三氟氯氰菊酯防治。对蛴螬可结合培土迎果针每667平方米用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进行防治。

二、花生生育后期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

从花生初见饱果到收获的40~50d为花生生育后期。这段时间花生的生育特点是:秸棵落黄,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荚果逐渐充实饱满,这一期间所增加的果重一般可占总果重的50%~70%以上,这时对其高产长相的要求是:顶叶迟落,棵不枯衰,不贪青晚熟,荚果充实饱满。据此,花生后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叶片,防早衰,增饱果,防烂果。

(一)根外追肥

花生生育后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0.3%、5.3%和0.75%,其营养体积累的养分迅速减少,生殖体养分急剧增加,但这时花生基部叶片逐渐脱落,只有几片顶叶是功能叶片,茎叶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往往入不敷出。为了增强叶片功能和延长其光合时间,应在结荚后期开始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1%的尿素溶液,加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7平方米用量30千克,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这对维持顶叶的功能时间,提高荚果饱满度都有重要作用。

(二)遇旱浇水

在饱果成熟期植株耗水量减少,一般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30%左右,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此期耗水量虽少,但如果遇到干旱,则会引起顶叶脱落,茎枝枯衰,降低饱果率,导致减产。所以,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时,就要立即浇水。9月上旬因严重干旱浇一遍水的花生,比不浇的增产25%以上,浇水方法,以小水快速沟灌或喷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

(三)及时排涝

花生生育后期,如秋雨过多,排水不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就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引起根系腐烂,降低饱果率,严重时还能发生烂果。因此遇涝时抓紧疏通排水沟,做好田间排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四)防治叶斑病和锈病

花生生育后期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和锈病,根据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时进行防治,对保叶片、防早衰、增饱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花生叶斑病一般是后期发生重,老龄叶片发病重,发病高峰期在收获前的20~30d。花生发生叶斑病后,使叶片早落,植株早衰,严重影响光全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

据试验,花生后期防治叶斑病,比不防治的增产10%以上。药剂防治,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50克/667平方米,对水30千克喷雾,连喷2~3次。花生锈病是一种暴发性的流行性病害,8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为流行期。尤其在花生生育后期,如降雨较多,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当田间发病率达20%左右时,应立即进行喷药防治,用75%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d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每667平方米次喷药液30~50千克,可控制病害的发展。

上一篇:给理想点时间 下一篇:自行车我们一起骑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