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是一次次美妙的人生相遇

时间:2022-10-25 12:41:18

读书,那是一次次美妙的人生相遇

库法耶夫曾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可是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现在孩子读书就更少了。 对孩子来说,读书几乎是真正意义的人生起步。我们的“八零后”和“九零后”的读书生活,几乎贯穿着整个学习之余的所有娱乐空间。但对于现在的孩子,娱乐的生活不再是那样的单调,电视里有看不完的动漫,网络上有玩不尽的游戏……读书,能平心静气的读书,对现代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对他们来说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在指导这些孩子读书中,笔者深切了解到,不是孩子们读不出书中的精彩,而是耐不住书外世界的诱惑。在书外的世界,获取刺激的信息是那般的直接,得到享受的实现就在键盘之间,似乎大千世界都在使力――把孩子拉向书外。

那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让孩子耐心地沉入书中,是我们应有的使命感。在实践中,用传统的方法来调动孩子的读书积极性,已经难以奏效,创新一些推进课外读书活动的实践方法,已然是势在必行。几年来,笔者在实践中,与孩子们共读书,开展了一些能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活动,提出了一些能激其兴奋的方法,取得了一些课外阅读指导的良好效果。试叙述分享如下:

(1)妙处留痕――读书痕迹评比

“不动笔墨不读书”,早是前人对我们的教诲。而我们以前对孩子们提出的读书留痕要求是,做好读书笔记,当成作业布置给孩子。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往往是先打开笔记本,然后找本书翻开,读书的目标几乎成了抄书。结果,成效没有收到,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孩子读一本书时,只要带一支笔,读到欣赏处,随笔画一画;读到兴奋处,随笔注几个字,写上几行感言;读到疑问处,画个“?”,写出小问题。这样就很简单了,省去了孩子们抄书之烦,也节省了时间,可以多看书。笔者常要求全班在一个阶段共读一本书,并对一个周期的读书页数作规定。一个周期下来,就开展“妙处留痕”评比活动,把留痕恰到好处的孩子的书供全班展示,并让他们向同学们介绍每笔留痕的妙处和所想。有了榜样的作用,几个周期下来,孩子们都有了恰当的“读书留痕”。老师在检查其有没有真正耐心读书,只要看其留痕的质量和是否合适,就一目了然。有了压力,孩子们似乎不得不读书了;有了展示评比的机会,孩子们也就有了主动读书的动力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了“咀嚼”书籍的方法,体验到精读之妙,书海启航中他们找到了宝贵的“司南”。

(2)经典剪影――读书摘抄感言

读书除了留痕,还是有必要做摘抄的,写写读书感言,方才真正体验到读书之乐。笔者把孩子们的读书笔记设计成活页的小纸片――读书卡片,附上精美的插图和读书名言。(摘抄和感言的来源,就是读书留痕处的再加工。)每个孩子每周只要做两张读书卡片(这样孩子做起来也不累)。每六个孩子编成一组,组内每月进行“读书卡片评比”,选出精美的、内容精彩的卡片,装订成册,做上封面,在班级读书会上展出。这样的读书卡片,既是个人的作品,也是小组和班级的精品。孩子们在制作这样的卡片时,心中是有“读者”的,制作的态度自然是不一样的,每一笔的摘抄,就是他们的一种表达。书中同样的一段经典,可以有无数个孩子的感言,肯定是千姿百态的,而这样的不同,就是精彩的相异,就是书海中美妙的“相遇”。

(3)拼盘共享――读书手抄报展

“拼盘共享”――读书手抄报,更是孩子们兴奋之处。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书手抄报,不是个人的作品,而是小组读书交流的集约作品。每份读书手抄报,后面都有着六颗“小脑袋”相加的策划小组,他们有着各人的分工,撰词的,摘文的,美工的,书写的……内容有经典摘录、个人感言、读书小明星、名人读书故事、书籍推介、方法指导等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孩子的心血结晶。每月将手抄报展于室外“读书墙”,都能吸引无数的“爱书人”驻足观看,孩子们坐在教室内,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一份读书手抄报,对班级来说是多份之一,但对每个孩子来说,却是重中之重的作品。我们利用“读书交流时间”,对每份手抄报进行赏析评点,对不足之处稍稍“微词”,下期手抄报的质量必大有提高。读书,不仅仅是静修,也有了如此张扬的表达,有了这样精彩的精神“实现”,其魅力自然显示。

(4)音频传情――读书班级频道

许多经典,妙不可言,可以独赏,可以传抄,但犹不足以显其交流的畅快。

诵读经典,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开展了相当多的活动,来促进“诵读经典”活动,但都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因为每次活动只是示范作用,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有展现的机会。在跟孩子们研讨之后,我们开发了一个有趣的“音频传情”活动。每个孩子选一段经典语段,互相促进,练习成熟,然后利用父母的手机录音或家庭电脑录音,做成“个人版”的读书频道节目。个人节目制作成熟后,发至老师邮箱,老师把这些音频节目在班级读书时间播出。美妙的诵读,还时常配以轻柔的音乐,让人美不胜收,孩子们的认真程度可见一斑。读书,可以读出这样的境界,再配以这样的创意,孩子们有了“玩”的感觉,哪还有怕读书的道理?

(5)相约博客――读书网络空间

现在的孩子们都爱上网,会玩的内容很多。在孩子爱上读书之后,有了善于表达的读书习惯,我们也就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玩”起读书博客,班级建起了博客群。虽然,展示的仍是读书卡片、手抄报、读书频道的内容,但有了更广泛的“读者群”,孩子们更加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了。有些孩子的博客做得还非常精美,而且很有内容,每天都能吸引许多来访者。博客的排名,是这些孩子“玩网络”的新兴奋点,为了挣得更高的排名,他们完全自觉地找书、读书、展示、表达……在这里,他们达到了一种新的读书境界,他们有着更广阔的世界,同学、老师、网友……在书籍的海洋中,他们经历着一次次精彩的人生相遇。

上一篇: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