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时间:2022-10-25 12:28:48

可以这样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

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

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读也就日常化了。

学习教材《答谢中书书》这篇文言文,学生对陶弘景知之甚少。不了解作者,他笔下的江南美景就很难走进学生心里。我就相机引导学生阅读丛书中的相应篇目《陶弘景与陶山的故事》,并提出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致是哪座山?2.陶弘景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3.陶弘景最喜欢山上的哪一事物?这样就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二、结合知识能力点,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教材有些单元的知识能力点非常集中,教师可以结合主题丛书,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助推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点。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背影》《台阶》两课是描写父亲的典范作品。我引领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父亲的一天”,并写成周记。同时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丛书上的5篇文章:苏童的《父亲》、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舒乙的《父子情》、余杰的《父亲的自行车》和黄大能的《父亲赠我的座右铭》。在学生感受生活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上了一堂大课,主题是“再现缤纷岁月中的父爱”。在课堂中,我结合篇目内容,引领学生时而进行选材的交流,时而进行组材手法的探讨,学习“点点滴滴汇成爱的溪流”与“一物相随串起长长父爱”的选材和组材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又如,学习教材《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前,我想最好先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理解苏轼当时的心境。因此,我推荐给学生三篇丛书上的文章――《坡的数字人生》《一首清冷的月光曲》《人间“鹊桥” 》。读完后,我结合文章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了解苏轼在仕途上起落跌宕的经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进苏轼笔下的月色,品味作者的情感,从而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苏轼,也得到了文化的积淀。

三、有布置有检查,集中提问和展示比赛

为了提高阅读丛书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丛书一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情节问答。教师提前要找好提问主持人,规定好抽号的办法,设置必答和抢答题。这样,就可以看看谁读得多、读得透。如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是写老师和母亲的,丛书相应的两个单元也是这两个主题。我让学生先集中自由阅读,再利用阅读课进行内容抢答。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了认可,给小组和个人加了分数,很有收获感,阅读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丛书成了他们不离手的读物。

除了提问,还可以进行朗读展示比赛、推荐佳作比赛、阅读手抄报比赛等。总之,自由阅读加上及时的活动推动,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量随着课本的进度同步推进,让课本所学加厚、加宽。

四、两文并举,课文与丛书文章相映照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都是科普文艺作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我将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在丛书中找出相应的一篇,课堂上同时阅读两文。这样学下来,感觉就深厚了,效率也提高了。这个单元中的《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的一篇科幻小说。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的主题和科幻小说的特点,我向学生推荐了丛书中星新一的另一科幻小说《住宅问题》,并让学生按句式补充:“看到《 》中的 (人物/情节/环境描写),我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

,我想 。”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交流。最后我们概括了科幻小说的特点:亦真亦幻的情节,入情入理的想象。

最后我作出点评:看到《喂,出来》中那个建筑工人“只顾眯着眼睛眺望着远处地平线”,联想到那些仍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舒适的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浑然不觉。当大自然的报复降临的时候,他们将会以怎样的心情和表情面对呢?看到《住宅问题》中“郁郁葱葱的树林、婉转歌唱的鸟儿、成双成对的蝴蝶、吐露异香的百花”最终都变成了商业宣传的工具,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对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包围,明白只有去除贪欲,人类才能拥抱纯粹的自然,享受真正的幸福。

只要注意抓住课文能力点的拓展和加深,及时利用课堂,让课本与丛书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就可以真正成为丰厚学生语文素养、伴随学生成长的好书。

上一篇:365天,有你相伴不孤单 下一篇:小学美术“综合·探索”课堂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