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浅析

时间:2022-10-25 12:11:51

【前言】近50a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浅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国所属的东亚地区气候对外界变化的响应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近年来众多气象学者已经就建国以来的我国气候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本文将就5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做专门的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和资料 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降水量。年...

近50a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浅析

摘要:全球变暖已经是现在最热门的国际话题之一。20世纪我国气候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处于季风区边缘和非季风区,气候脆弱敏感,波动变化较大。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变化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50年来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气温持续升高,降水也有显著增加。这些变化和全球变暖之间有着显著的联系。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引言

举世瞩目的IPCC第四次综合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已是不争事实。在整个20世纪,全球气温升高了0.6℃。

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地区,占全国陆地面积达30%。自建国以来的气象观测数据显示,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干旱化,于此同时西北和东北北部地区降水却趋于增加。80年代中期,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明显加快。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我国所属的东亚地区气候对外界变化的响应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近年来众多气象学者已经就建国以来的我国气候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本文将就5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做专门的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和资料

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降水量。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地区称为干旱区200到500mm称为半干旱区。本文将重点分析新疆,青海,河西走廊,宁夏,陕北和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选用共25个气象站自1960到2009年共60年来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1.2主要分析方法

1.2.1气候倾向率气候要素的趋势系数变化可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

Y=A0+A1*T, T=1,2,3……,N年

A1*10称为气候倾向率,单位为某气象要素/十年。

1.2.2函数拟合曲线用Cubic函数曲线形式,把各气候要素写成时间t的非线性函数

Y=B0+B1*T+B2*T^2+B3*T^3, T=1,2…..n年

通过三次拟合曲线可以很好的反应序列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析较短的时期如十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该函数上的阶段性极值可以定性分析要素变化的转化特征,极小值对应为要素值由下降转为上升的转型时间,反之为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转型时间。

二、气象要素分析

2.1年降水量

表1 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距平(mm)

表1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7个站点的十年降水量平均距平值。通过计算各站点的降水量变化率,可以得出;5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其中尤以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最明显,例如乌鲁木齐和西宁分别达到了29.82mm/10a和16.75mm/10a。与此同时陕北高原,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中东部分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尤其是黄土高原北部降水量减少最显著,延安的递减率达到-23.36mm/10a。从时间上来看,80年代各地普遍经历了一次降水的突然减少,进入90年代降水又普遍增加。

2.2年均温度

表2 干旱半干旱区温度距平(℃)

5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均表现出显著的升温。其中最显著的是内蒙古中东部,变化率达到0.4——0.5℃/10a,柴达木盆地和南疆盆地东部也在0.3——0.6℃/10a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升温幅度最小。

50年温度变化率显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在80年代普遍经历了一次气温突然降低的变化,此后温度快速上升。而90年代中期以后内蒙古西部、陕北和新疆温度迅速升高。进入2000年以后温度更是明显高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任何一个年代。

三、全球变暖的影响

3.1温度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全球气温在80年代中期突然升高。

50年来我国平均气温每十年上升0.22度。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升温变得明显。80年代以前,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温变化不大,甚至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宋燕,季劲均等认为80年代中期是我国气候变暖转折点。也就是说,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温度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加显著。

在60到80年代,整体来看这一时间段,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温变化幅度不大。在1983~1984年,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普遍发生了一次气温突然降低的过程。1984年之前的24年间各站点温度变化仅有0.2到0.5度左右,而84年之后的26年各站点升温幅度大多超过1度。银川更达到2摄氏度。变化率也与之对应,84年之前变化率多在0.2c/10a以下。84年之后普遍达到0.5c/10a以上的水平。多数站点后25年温度变化标准差大于前25年。较大的气温波动幅度意味着更多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与我国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发的观测结果相一致。这与宋燕,季劲均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80年代中期是我国气候变暖的转折点,也是从这个时期起,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更加明显。

理论来讲,气温升高必然导致蒸发量增加,而温度与降水的关系较为复杂,在降水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必然导致干旱,这对我国必然不利。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加快了高原冰川冻土融化,短时间内可能使内陆河流量增加,对于内陆灌溉农业区较为有利。在高原地区和山脉,雪线上升,扩大了高山植被的生存范围,使高原地区植物生长期延长。综合来看,气温升高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巨大影响,具体的利弊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3.2降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降水对于维持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有着决定性作用。也把握着干旱半干旱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近50年观测结果表明,我国干旱区的降水普遍有所增加,部分地区增加十分显著,如新疆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而半干旱区的降水却是减少的趋势,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附近的站点降水量基本上呈现减少的趋势。虽然各个区域的降水变化细节上并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干旱区降水增多,半干旱区降水减少是近50年来我国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尤其是80年代以后这种特征更加明显。

从地理位置来看的话,基本可以得出:5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量在贺兰山以西普遍有所增加,贺兰山以东地区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样一个结论。

综合来看,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在80年代中期全球变暖显著影响我国后,降水的变化剧烈,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这与我国近年来极端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观测结果一致。

四、小结

(1)近50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温度有显著的升高趋势。气温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87~0.626℃/10a之间。气温升幅最大的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和南疆盆地东部。升温最小的地区是青海湟水流域。

(2)我国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量都有显著的增加。除陕北,宁夏以及内蒙古中东部降水量50年来总体减少。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北疆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增加最为显著。

(3)对全球变暖的响应。80年代中期是我国气候明显转暖的转折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温度在80年代中期以后显著升高。

降水的变化滞后于温度的变化。90年代之后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普遍有所增加,以东地区则是减少趋势。

参考文献:

[1]宋燕,季劲均.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变暖前后亚非夏季风特征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2),pp:47-51.

[2]徐国昌,姚辉.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第四季研究.1997,(2),pp:22-24.

[3]姚玉璧,肖国举.近50年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干旱区地理.2009,(2),pp:159-165.

上一篇:浅谈如何不断转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理念 下一篇:养猪场疫病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