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溺水,潜伏在儿童身边的杀手

时间:2022-10-25 12:04:00

盛夏溺水,潜伏在儿童身边的杀手

【栏目留言】请看管好你的宝贝,千万不要因一时的疏忽而悔恨终生。

可怕的溺水

什么是溺水呢?按照一般人的说法,就是被水淹了一下。实际上科学的说法应当是:水淹没了人的面部及呼吸道,继而窒息,引起生命危险,淹溺后24小时仍存活为溺水,淹溺后24小时死亡则为溺死。

儿童溺水是当今比较常见的事故之一,国内外学者经过统计研究,发现了儿童溺水的几个特点:

发生率:在中国,溺水是0~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其中1-4岁年龄组的发生率最高,每10万个人中就有15.27个死于溺水,农村儿童为21.46个。

发生季节:四季中以夏季为多发。美国5-8月儿童溺水的数量,占全年溺水量的60%-80%。

发生年龄:小幼儿溺水无男女区别,到2岁以上,男孩子溺死的人数是女孩子的2-10倍;女孩子溺死的唯一年龄高峰是1岁,男孩子则是2岁。

发生地点:溺死发生在家庭浴缸内的占47.4%,发生在家庭其它地方的占3.6%,发生在家居周围有水处的占4.8%,发生在游泳池的占11.6%,发生在小池塘、河、湖、海等处的占32.5%。1岁左右的儿童溺水,500%发生在浴缸内,而2岁以上的儿童则在户外溺水及溺死者明显增加。

发生时间:婴幼儿溺死率最高的时间是在傍晚。

专家严肃指出,溺水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重者可导致短时间内死亡,就是幸存者也有20%以上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五种溺水类型

人的溺水可分为海水溺水、溺死,以及淡水溺水、溺死;按时间来分,又可分为原发性溺水、溺死和继发性溺水、溺死(短时间内发生肺炎及肺水肿而导致死亡)。

不同类型的溺水导致的心脏停止跳动的过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五种类型:

1.干性溺水

小丽还不到两岁,平日都由保姆看管。这一天,保姆有急事外出,小丽的妈妈只好请假在家看孩子。这天天气特别热,小丽热得满脸通红,浑身汗湿,妈妈就准备给小丽洗澡。突然,电话铃响了,持续不断,妈妈甩着手跑去接电话。刚谈了几句,就听到卫生间里传来“哗啦”“咣当”的声音,紧接着又传来几声咳呛声。妈妈急忙冲到卫生间,不好,放在洗手台上的水盆被小丽碰翻了,水淋了小丽一头一身,她倒在地下,脸色青紫。赶紧送到医院,孩子却已经不行了。洗个澡孩子也会死?悲痛欲绝的小丽妈妈怎么也想不通。经过尸体解剖,小丽的死因弄清了,是溺水身亡(干性溺水)。

分析:小丽碰翻水盆,水从头上淋下来,有一点被吸入了呼吸道,虽然吸入的水只有一点点,但足以引起咳嗽及吞咽反应,诱发反射性喉头痉挛,发生窒息,随之,机体严重缺氧,心脏停止跳动,死亡发生。这一类型溺水由于吸入呼吸道的水量极少,故称为干性溺水。

教训:家长和相关看护人员不能因为儿童周围没有多少水,就麻痹大意,对儿童可能发生溺水失去警惕。

2.湿性溺水

明明的妈妈当过游泳运动员,决定让孩子也学会游泳,便花高价请了一位游泳高手来教儿子。一番努力没有白费,过了一段时间,明明还真学会了游泳,并且游得很不错。不久,单位组织到海边游玩,妈妈带明明一起去了。蔚蓝色的大海微波起伏,明明和妈妈快乐地冲入海中,几位叔叔劝他们:“不要往深海游,危险!”明明的妈妈脸上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我当年是游泳队的,我儿子也是游泳高手,别瞧不起人嘛!”他们越游越远,渐渐离开了大家。海面起风了,人们呼喊他们赶紧上岸。但来不及了,大海瞬息万变,波涛汹涌,突然,一个大浪打来,明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明明的妈妈狂喊救命,浪涛声淹没了她的呼救声……明明的尸体被打捞上来已经是第二天了,这时,明明妈妈已因伤心过度躺在了医院里。

分析:明明死于湿性溺水,他被大浪卷入水中,造成了声门关闭和窒息,随之,发生低氧血症,意识丧失后声门打开,大量液体被吸入呼吸道内,加重了低氧血症,心脏缺少了一定的能量供应,就会立即停止工作,死亡降临。

教训: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过高估计,对大自然要怀有敬畏的心理,对他人的善意建议应认真听取。

3.浸渍综合征

张奶奶特别宠爱唯一的孙子小宝,去哪都带在身边。初春的一天,小宝非要奶奶带他到河边玩,奶奶就依了他。咋暖还寒,河面上的冰已开始融化了。小宝早就想去溜冰,可奶奶多次说过“危险”不能去,所以一次也没有玩成。这天奶奶的老朋友李奶奶和一位爷爷也来了,他们很久没见,碰到一起唠得可欢了。小宝瞅准机会悄悄溜上冰面玩起来。哎呀,冰咯咯作响,水涌上来,冰塌了!小宝一声“奶奶”没叫完就陷入了河中……在停尸房里,医生叹息着对小宝的父母说:“孩子死于浸渍综合征。”

分析:小宝被低于5℃的冷水淹没后,引起了迷走神经的强烈反应,心脏的搏动变缓,很快停止跳动。这虽然不是夏天的例子,但它提醒我们:冷水的浸渍,可使一些人立即发生心律紊乱而导致心脏骤停。

教训:孩子还不能理解大人说的“危险”的真正含义,不能指望他们自己会避开危险,在生活中首先是要让孩子远离不安全因素,其次是带孩子出去玩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一时的疏忽会带来一世的痛悔。

4.潜水反射

小鹏爸爸家是三代单传,小鹏这根独苗是他们家的超级宝贝,全家人都对他寄以厚望。听说游泳对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商很有好处,于是,小鹏的父母虽然自己不会游泳,却天天带孩子去游。这天下着霏霏细雨,气温较低,妈妈本想今天不去算了,但爸爸说,伟人都是在大风大浪中搏击出来的,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成大器,这点小雨算什么!因此他们又出门了。来到露天游泳池,刚游了一会儿,暴雨从天而降。在爸爸的鼓励赞扬声中,小鹏在雨中坚持游下去。可是才过了一会儿,急雨敲打的水面上就不见了小鹏的身影……

分析:经调查,那一天游泳池的水温仅有15℃。水温本来就低,而暴雨的劈头盖脸又使小鹏不舒服和慌乱,在慌乱中冷水淹浸了面部,水进入了口腔,给面部的三叉神经以强刺激,刺激冲动传导引起迷走神经反应,心跳明显变缓,最后停止工作。这就是溺水中的潜水反射。

教训:家长在孩子的锻炼培养问题上应有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如果不顾客观规律,只以自己的意愿为准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5.继发性溺水

小山家住在山村,炎热的夏天里,他经常与小伙伴到村边的池塘去玩水。有一天,他和小伙伴打水仗,嬉闹中被水呛了,身体失去控制沉入水下,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小伙伴慌忙喊来大人把他救起来。他醒过来时,距被淹已经40分钟了。见他没大事,家里人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当天晚上他就发起了高烧,乡里的医院治不了,送到城里的医院诊治。医生检查后,给他下了诊断:继发性溺水。

分析:继发性溺水是指溺水一小时内恢复神志,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呼吸功能异常、意识障碍等症状,小山正是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他玩水的池塘水质不好,含有土及硅藻类的物质,打水仗中此类物质被吸入体内,引起感染,发生了肺泡性水肿。好在诊治及时,治疗效果比较好。

教训:家长和有关人员不要让孩子到这类含有土、砂或硅藻类物质的水中玩耍,以免孩子溺水后发生炎性反应;见到有人在这种水塘戏水,也应及时劝阻。

重要提醒

调查与研究表明,儿童溺水大部分是家长、保姆以及教师疏忽造成的。因此,应当让相关的人员了解防范儿童溺水的知识,做好儿童溺水的预防,并粗晓儿童溺水的急救知识,会操作。

发现儿童溺水,要及时进行抢救。将溺水者救上来后,最好立即在现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救治,如人工呼吸、清除口腔及鼻腔中的异物等,然后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上一篇:帮助孩子增强避害意识 下一篇:卖弄 等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