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时间:2022-10-24 11:51:30

试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存在。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融入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本文试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及方法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因素的导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因素导入;必要性;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03-02

英语作为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主要的外语语种,不仅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更是他们了解西方文明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应试导向,大学英语学习者只把英语学习看成是对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忘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忘记学习英语是东方文明了解、吸收、赶超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等能力。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有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学好英语,就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丰富性。

下面试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及方法作一探讨。

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

传统的外语教学以教授语言形式为主,大多数课堂时间被语法规则的讲解以及句型训练所占据,使语言的教学脱离社会文化语境而成为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这种与文化因素割裂的外语教学造成的后果是:许多中国学生能够在外语语法考试、阅读理解练习中取得好的成绩,而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却感觉无从下手。作为教师,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学习语言以外的非语言因素就必不可少了。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即能用英语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语言交际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外语交际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如果外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是不可能达到用英语进行自由交际的目的的,甚至还可能产生误解,而出现尴尬的局面。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应学习其包含的文化。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扎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没有文化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要相应地领悟其文化。所以,大学外语教学有必要导入文化因素。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原则

在文化导入原则的研究中,我国学者鲁健冀(1990)、赵贤洲(1992)、束定芳(1996)、鲍志坤(1997)、王英鹏(1999)等提出了一些文化导入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或相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或层进的原则)、适合性原则(或规范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文化导入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阶段性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导入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适合性原则要求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属于主要目的语国家中有代表意义的主流文化,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导入目的注意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系统性原则是针对大纲而言的,它要求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各阶段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方法以及要求学习者所要达到的水平。这些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材料的选择而言的,它们对选择和编排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2.1 以理解为目标的原则。以理解为目标的原则,是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该“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最终目标”(曹文,1998)。文化知识的导入只是文化导入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学习者对文化间差异的敏感性,它是文化理解的基础。文化理解是指学习者能够以客观、正确的态度看待、理解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并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以得体的行为方式与非本族语者进行交往。这一原则是由教学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所决定的。

2.2 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文化导入内容的编排要体现文化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系统性;其二是指文化导入的教学活动要结合文化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和英语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全面理解目的语文化。有序性原则是文化知识本身系统性的要求,也是教学制约于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2.3 对比性原则。在以往的文化导入研究中,有些学者将对比作为一种导入方法。本文将其作为一条原则。 首先,选择文化导入的内容要遵循对比性原则。我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具有的一般共同特点,它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学习具有正迁移的意义。个性是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各自具有的特殊性。

2.4 知识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设法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符合知识学习的规律,又符合文化导入的要求。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向学习者传授文化知识,而不给他们提供练习或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他们还是难以获得正确运用文化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事实上,介绍和传授文化知识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而传授,而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文化导入中,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初一英语学困生辅导策略 下一篇:如何开展数学阅读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