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配方优化研究

时间:2022-10-24 11:25:19

苏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配方优化研究

摘要 通过对苏北地区杏鲍菇主栽品种漳杏进行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良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较优配方。

关键词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催蕾;配方优化;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15-01

杏鲍菇又名刺芹刺耳、雪茸,在真菌分类中隶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绝佳,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鲍鱼口感,素有“平菇王”之称。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目前,中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都已开始进行杏鲍菇工厂化周年栽培,每年都增加许多杏鲍菇生产的厂家,现成为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之后发展最快的食用菌类。苏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不够成熟、适宜品种较少,为了筛选出适宜苏北地区的优良配方,对苏北地区杏鲍菇主栽品种漳杏进行不同配方工厂化出菇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杏鲍菇品种为漳杏,引自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是当前国内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企业的主栽品种。

1.2 试验培养基及原料配方

1.2.1 母种。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采用20 mm×200 mm试管分装10~12 mL,在高压锅0.1 MPa(121 ℃)下灭菌30 min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接入试验菌株,恒温25 ℃下培养,通过划线测量法计算其日均生长速度。

1.2.2 原种。采用枝条种配方,用750 mL菌种瓶,每瓶装25~30根枝条,枝条间隙用麦麸和木屑填实,在0.15 MPa(126 ℃)灭菌2 h,冷却后在接种箱接入母种,置于原种培养室22 ℃培养。

1.2.3 栽培种。采用3个培养基配方,分别是配方1:木屑20%、玉米芯25%、麸皮4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配方2: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配方3:木屑40%、玉米芯25%、麸皮2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pH值8左右,含水量62%~65%。采用17 cm×35 cm聚乙烯菌袋,每袋装干料400~450 g,袋高18~19 cm。在0.15 MPa(126 ℃)灭菌2 h,冷却后在无菌室的接种流水线上接入原种,置栽培种于培养室22 ℃培养。

1.3 试验方法

1.3.1 发菌管理。每个菌株随机选取100袋并做标记,22~24 ℃培养,注意通风并及时挑出污染的菌包。将发好的菌袋移到出菇房进行催蕾出菇。

1.3.2 出菇管理。按照本地区企业的栽培模式进行冷库栽培。每个菌株从标记的菌袋随机选取菌丝生长良好的菌袋80袋(每个菌株分8次重复,每个重复10袋)进入出菇房后,去掉海绵塞,进行搔菌(只搔套环口表面),在23~25 ℃下,让菌丝恢复2 d,第3天降温到12~14 ℃催蕾出菇,并注意适当通风和光照强度,随后温度保持在12~18 ℃[1-3]。空间CO2浓度在出菇过程中维持在0.2%~0.5%,空间相对湿度在催蕾阶段维持在85%~95%,在出菇阶段维持在80%~85%,在采菇前2 d不超过80%。当菇长到12~15 cm,且菌盖稍微张开,孢子尚未弹射开始采收。采收时,详细记录每一菌株第1潮采收时间、每个菌袋单产及主要农艺性状[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菌丝生长情况

经调查,配方2与配方3的菌丝粗壮,浓密洁白,配方1菌丝较壮,较密洁白。由表1可知,这3个菌株的菌丝生产速度稍有差异,以配方3的速度最快,达到4.49 mm/d,与配方1存在显著水平差异;在栽培种污染情况中配方2、3的污染率较低,与配方1在0.01显著水平存在差异。

2.2 不同配方出菇周期比较

由表2可知,配方2、3出菇时间都在20 d左右,其中配方1的出菇周期最长,需要25 d左右。

2.3 不同配方生物学效率比较

由表3可知,配方2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93.5%,而配方3的生物学效率与配方1、2都存在显著水平差异,但配方1与配方2之间不存在显著水平差异。

2.4 不同配方商品率比较

由表4可知,配方2的优质菇产量最高,达到316.6 g/袋。从商品率分析,配方3在0.05显著水平下比其他配方存在差异,配方2在0.01显著水平与配方3存在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配方1(木屑20%、玉米芯25%、麸皮4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与配方2(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配方3(木屑40%、玉米芯25%、麸皮2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在菌丝生长速度、污染率和出菇周期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配方1的碳氮比偏高。配方3与配方1、2在生物学效率和商品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配方3的营养成分不足。综上试验结果,配方2即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较优配方。

4 参考文献

[1] 林群英,张锋伦,孙晓明,等.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1):11-14.

[2] 张良,李宗堂,邢雅阁,等.杏鲍菇菌糠草菇产业化再栽培研究[J].食用菌,2012(3):64-66.

[3] 马璐.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因素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 田景花,胡宝华,李明,等.杏鲍菇高产高效栽培料配方研究[J].北方园艺,2013(6):155-158.

[5] 徐全飞,孟俊龙,郭亮,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0(3):29-31.

[6] 宫志远,于淑芳,曲玲,等.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的品质分析[J].食用菌学报,2002(2):46-49.

上一篇:春花生―秋甜糯玉米―冬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高... 下一篇:桃树高效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