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丹汇解(五)

时间:2022-10-24 11:21:38

无量劫佛/辑 广东月西老人/述 孔德/注解

【原文】

此点先后何以分?分出火候更莫少。

癸水①若未至,勤修莫懈怠,朝夕活泼兼乐好。

太松②精神散,太紧③闭窍,必须不松不紧,不迟不早④,不住为住⑤,不好之好⑥,不凝为凝⑦,不照自照⑧。

此点火候甚微,众女皆当仔细料。

不识此点不算修,修炼二字须忘了。

多以炼字太著迹,一著便即病根扰。

此病一染著,药物难达到⑨。世人动云病根在脏腑,此病根藏在髓道⑩。药何以能除,全仗纯阳一点贯内家,方将此病除得了。

好好好,吾再示一则,再将火候拨几层。

不与层层拨,终归含糊不明,必定受病更深沉。

之冲腾须归窍,动时不能静始生。

使尔不知不觉,不见不闻,归根后一动。

性命阴阳会,水火既济分;无极而太极,包含化浑沦。

上坐稍凝炼,无相 凝莫存;有相略微住,一有静机便拿擒。

听其自然而静,不可妄参一识神。

一切齐放下,睡也由他,昏沉也由他,一毫莫错惊。

此点火候少人识,多系将静妄动身。

一动散成魔障,千千万万意纷纷。

到此时,即便下榻来散步,等候一刻,上榻衾再行去养静,静自易归根。若是强打坐,疾病内栽根。

再有心多妄,先睡而后用凝神。

无妄切莫用,有妄便炼心。炼字须活着,微凝恍惚而杳冥。方是凝炼法,方是入静第一乘。

此即上坐火候要分清,动候必觉,觉时莫杂尘。天人此分界,仙凡此处分。

未觉先天体,俨然赤子身;已觉后天生,此界当细审。

觉时初刻犹恍惚,觉初再转万念萦。

初字再字义,电光一门倾。若无纷纭象,正念听分;倘有妄念扰,凝炼进一层。

亦是听还阴阳,两下复元再游行。

用此功夫当莫懈,舍此一法非上乘。吾今点此真妙诀,男女一齐记在心。

不是真种真心炼,轻泄天机被雷霆。

法虽甚浅显,细思绝妙始见精。

此即未得金丹时,朝朝不离此法门。

【孔德按】本节文章原录本有许多断句与文字上的错误,今在抄录时均作了修正。特此说明,不在注释中作解。

【注释】

①癸水:根据全文之义,此“癸水”乃以月经代指先天动之象。以五行分,水为壬癸。壬为阳,为先天,为无形;癸为阴,为后天,为有形。

②松:指心意漫散。

③紧:指意念专注而僵紧。

④不迟不早:迟,指觉迟,是说思想起了杂念很久才被发觉;早,指觉早,是说思想还没有杂念就已高度警觉。这一迟一早,都不是入静的适宜火候。不迟不早,指杂念生出后能及时察觉,而又不在杂念未生时高度警觉。

⑤不住为住:住,指将意念守住某一关窍穴位。这种方式对制止杂念有一定的“转移”作用,但它仍旧存在“守”的念头,不可能真正入静。故上乘之法以无念为念,以不守(住)为守(住)。此法功在“喜怒哀乐之未发”。

⑥不好之好:好,音念“号”,即喜好之好,指的是功中心存一个好的企盼,仍属杂念的一种。上乘妙法是不要存在这种对好景象的企盼,淡然待之,敢于啃“铁馒头”。故谓“不好之好”。

⑦不凝为凝:凝,指凝神,即将神意凝聚不散。但有些练功人易犯执象之病,一用“凝”字即意念吃紧,“凝”成毛病。妙“凝”之法,乃心神不动且灵明活泼而已。故谓“不凝为凝”。

⑧不照自照:照,丹法中“内视”、“内观”之别称。前辈丹家认为,一之四大,一身皆为阴浊之物,惟有人之二目乃为阳光所在。功中须合闭二目,将外观之目光反观内照,以阳化阴。但其法妙在无心之观,无心之照。即不照之照。若“有照之照”,识神用前,不得真入静也。

⑨此病一染著,药物难达到:前半句“此病一染著”之“病”,指执著之病。如讲守,就死守,如讲凝,就死凝,不得虚灵活泼。后半句“药物难达到”之“药物”,指先天元。

⑩髓道:此借用佛门之《洗髓经》喻指性功。髓,人身之深邃精微之所在,喻指性。

{1}药何以能除:意即“用什么药可以根除”执著的毛病。

{1}全仗纯阳一点贯内家:纯阳一点,指人的真灵性光。内家,以身喻家,指人身之内。

{1}相:指静态的出现。

{1}榻衾:榻,指床,衾(音“钦”),指被。泛指打坐练功的禅床。

{1}杂尘:指杂入后天杂念的尘垢。

【文译】

关于此点先天与后天应怎样去区分,区分以后又怎样正确地去把握细微的火候呢?下面作一介绍。

当月信还未到来的时候,要恒持精勤地去练功,不要懒惰散漫。但功中不论何时都要形成灵明活泼的境象,保持悦逸中和之心态。功态中意念的掌握情况如何,对功境及功效至关重要,意念太松散了,精神就集中不起来;意念太重太紧了,会把经络上的关窍都关闭起来,先天也就无法进入体内。

正确把握意念的作用与火候,其诀窍在于,意念之用既不能松散,又不能僵紧,要处在一个中和态。灵觉的作用,既不能在杂念生出很久才突然发现,耽误了功效,又不能在杂念根本未生就高度关注而落入后天识神的僵紧。为消除杂念,可以采用一定的守窍之法,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法子,是将杂念转移为一种单一专注的念头。但有些守窍之念头,仍不是真正的入静状态。故以没有念头不守关窍的无念之念为上。有些人练功有过很好的功态效果,再次练功,她很可能会在功中去回忆以前的好效果,或者期待再次出现好效果。但是这种过去心、现在心与未来心,仍是后天识神之心,必须以先天恬淡无欲之心处之,方为恰当。丹诀有“凝神”之法,而有人一用“凝”字,便凝成个顽固之心,失去“凝”诀之妙。所谓“凝”,只是将神意团聚不散,似凝非凝,不凝为凝,方是妙法。又如“反观内照”,她只是将二目之神光内收内敛内聚即可。此即自然处于先天之状。若真是有意反观内照,仍是后天识神作用。

上述这些火候把握的方法甚为微妙,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必须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方得其妙。所以,你们这些众多的女同修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去琢磨领悟。如果不能将这些琢磨领悟明白,那就算不得真正的修炼功夫之人。再进一层讲,功夫虽然是修炼出来的,但真正在修炼功夫中,是要将“修炼”这个意识也要忘掉的。因为,许多人易犯执著之病,意识中有个“修炼”,他就忘不了,会强化“修炼”意识。结果强化的是后天意念,是识神作怪,无论怎样无法入静,见不到先天。有了这个病根,会时时阻扰练功的效果和进程,先天元这味养生药物就难以到达练功者的身上来。通常,人们认为练功出了毛病会反映在脏腑上,是命功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所指的病,是指微妙精深的性修问题。那么,有什么药物可以将这个病根去掉呢?别无他法,只有仰仗先天真性纯阳无染的灵明辉光来关照内在的身心,才能将此病根彻底消除。(孔德按:此法诀在“撤凡火”。人有杂念,如同炉中烧火,越烧越旺。若想火小火灭,不是用水用油去泼火,也不是用棉絮杂物去蒙火。那样做不仅难以将火熄灭,反而会惹出麻烦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火自然就熄灭了。所以,止念不在念头上做文章,而是在心地上做文章。心地上消除了生发念头的根源,自然就不会有杂念生出了。)

既然我们涉及到了火候问题,那我就再深入地给大家点拨一些。因为,若不一层一层深入地点拨,你明白了这一层,却不知那一层,终归还是不能彻底明白。在浅层次不明白而出了问题,那还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较易解决。若到深层次出了问题,那就难以解决了。

先天元的生发以至壮旺,都是归于玄关一窍发挥的作用。只要玄关一窍能出现,先天元就会生发。但玄关一窍的出现与先天元的生发,须具备特殊的条件,方有此可能性。这个特殊的条件就是,身心系统综合的“静”。即身静与心静的高度统一。只要身心有一丝不能静,玄关不至,元不生。玄关一窍的出现与先天元的生发,二者是有分别的。前者是当练功者处于不见不闻,不知不觉,四大不着边际的时候,它就出现了。后者是在前者混沌状态的持续下油然出现动象,即表明先天元萌生了。促成此二者到来的条件,用术语表示,即性命相合,阴阳交媾,水火既济。用“极”表示,进入玄关一窍就是进入无极,生发先天元就是太极,因无极而生太极。混沌无兆的无极,可以孕育生化万物的太极。

开始打坐时,需要稍微强调一些凝炼意念使之入静的意识。如果不这样就会流于思想散漫,要等到初步的静态出现,再去进一步行使“不凝之凝”的“凝神”之法。如果还没有初步的静态出现,那就不能进一步做“凝神”的功夫。有了初步的静,可以略微守住此静。但在守中要反复体验不守之守,勿忘勿助之法。一旦此法用之顺遂,就可以自由掌控入静的火候,使“静”步步深入。其实,说到法诀,惟听其自然而静,不参一见,不加一力。再者,要把识神退居于宾的位置,让先天成为主人翁。

最初打坐入静,“放心”为第一要务。只要不生杂念,坐着坐着睡着了,坐着坐着昏昏沉沉,只管由它,都是不要紧的。这点法诀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很多人只以为,只要打坐就不能瞌睡,只要打坐就不能昏沉。其实,这是对深层次功夫而言。若在浅层次,根本不必为此担心。因为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是即将入静,她们怕昏沉或入睡,就有了警觉的动象――心动导致身动。而这一动,坏了,静态被破坏了,正要凝聚的元也散失了,心再也静不下来了,杂念又乱七八糟出现了。

出现以上情况该如何处理呢?这时暂不要继续打坐练功,从禅床上下来,散散步,定定心,等身心入静的条件具备,再上禅床打坐。这样调理就可以再度入静。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仍然勉强打坐,那将越坐越难入静,久坐还会生出意想不到的病来。

另外,打坐时如果心多妄想,一时很难去掉,就干脆停功睡觉,等睡醒之后,趁杂念未生之时,再行凝神之法。而如果你没有心生妄想,那就不要用这个睡觉的方法。当然,心生妄想时,停功睡觉只是方法之一,也可以用炼心断念的方法,但要用得自然须遂。特别是“炼”字,既要灵活理解它的含义,也要“炼”出灵明活泼的心境。“炼”之前为“凝”,这好比炉中炼铁,先把矿聚拢在炉中为“凝”,然后点火加热持续烧矿为“炼”。“凝”时,万念顿除,进入恍惚杳冥之状;“炼”时,渐灵渐明,直至光明洞彻。当然,这有个渐进的功态质量升华过程,但法诀的原则是不变的。能做到这些,才是入静的上乘之法。

以上就是上坐行功的细微火候,大家一层一层要分清楚。先天元是静极而动的产物,有此先天一动,先天灵觉即会感知。但被感知的那一刻,是不能杂入后天意识的,否则即又落入后天,刚刚萌生的先天元又会消散殆尽。

由上观之,功态进入先天就属于仙界,功态入不了先天就仍落在凡界。功态进入先天,是一团混沌虚灵之象,人就像在母胎受孕时一样,没有自主的意识,纯由先天自然做主。功态落在后天,人的识神做主,思虑营谋,明明白白。这两种不同的功态情况须详细分辨。

一般来讲,静极而动的先天真灵之觉的感知,虽言感知,但由于是先天心态,仍表现为恍惚态。持续这一恍惚态就是真炼。如果先天灵觉出现后持续未久,人的意识一下清醒,还想留住那个先天状态就已经不可能了,这时杂念也会相继不断出现。所以说,初觉和再觉,此二者之间也是一瞬间的变化,就像打开门看到天上的闪电那样迅速。但这一瞬间,二者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前者为先天,后者为后天。此又不当不知。

总之,上坐入静的功夫,一开始就做得好,没有纷纭的杂念,就持续入静,等候静极而动的先天生。如果有妄想杂念干扰,就要用“凝”“炼”之法一步一步去解决。入静,就是以后天返先天,以后天神返先天神,以后天气返先天气。先天神为阴,先天气为阳,一阴一阳和谐交合之后,才有可能行周天火候。

以上所介绍的火候法诀,一是要深入领悟,正确运用,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去实践,才能见功夫。除此之外,再寻找什么上乘法诀是不可能的。我今天将这些法诀明示出来,不独女同修们可用,同样适用于男子修道者。但需要你是个修道的根器,又能真心实修,才有益处。若你不真心实修,把这些法诀当做谋财的手段轻泄于人,那将会遭受天谴(孔德按:此是借宗教手段警示于人)。这些火候法诀虽然说非常浅显明白,但你只要细细地思索品味,并付诸于实践,你就会体验到其中的精妙非凡了。

以上这些火候法诀,是在未得金丹之前所使用的部分法诀,诚望修道者能时时不离的掌握它,实践它。

上一篇:内家拳整劲的发放方法 下一篇:蹲墙功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