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老君碑古字谱》考释

时间:2022-10-07 10:13:49

“真道”

“”,《汉语大字典》注:“品行纯正,不染邪曲。《改四声篇海・青部》引《俗字背篇》:‘,太上作,张道忠添注:从一,从止。从主,从月为青。正者,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正者,真也。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者,为仙之基本也。’”有的抄本将“”写成“来”,《汉语大字典》无“来”字,说明传抄有误。

此字由正、主、丹组成,月借用丹。正主为真,得丹者为真。故三者合一为“真”。内外纯一,正大光明,不染邪曲,乃修炼之本。

“”,《汉语大字典》注:“《字补・人部》:‘,音道。太上作。《亳州老君碑》有此字。’”

此字由人、道、寸组成,代表“道”,也说明了“道”的属性。按任法融道长的解释,“人”指人体,“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寸”喻“寸心”。整个字含有道法自然之意,即寸心不离常理,寸步不违天道。

“”(真道)二字,强调修炼的根本是真正的道。

音“行修”

“”,《汉语大字典》注:“《字补・人部》:‘,《老君碑》兴字。’”各《老君碑》注本均作“行”字。

此字由人、法、心组成。法者,师法、效法也,当为“行”,《字补》作“兴”字不妥。道家认为,人心本来是清静的,因私欲干扰,则不能清静。故而要宁心澄虑,养我常静常清之心,恢复心的“本来面目”,是为炼养之“行”。

“”,《汉语大字典》注:“《改四声篇海・至部》引《俗字背篇》音修。①习也;②进也。”

此字由至、成组成,至者,达到、极端之意。至成者,从炼养达到成功,亦有至诚之意。非炼不能成,非诚不能至。

“”(行修)二字,意即修炼,强调要真修、苦修,诚修,方可成功。

音“益寿丹”

“”,《汉语大字典》音yì,注:“《改四声篇海・水部》引《俗字背篇》:‘,此字从水从天从井为。者,添也,满也,是天井中水也,长满不缺为也。’”

天井之水,非来自天,乃指人口中津液,亦称“华池神水”,与“”字之“自家水”异曲同工。炼功到虚极静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上腭津液分泌增多,咽入腹内,或有意贯入丹田,则能滋润百骸,降火祛邪,正如《道德经》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故有“”(益)也。

“”,《汉语大字典》注:“同‘寿’。《改四声篇海・人部》引《俗字背篇》:‘,与寿同。’《字补・人部》:‘,音授。太上作。见《亳州老君碑》。’”

此字以人、在、内三字组成,亦可谓在人体之内,即道家所谓真身“圣胎”之象,是谓“法身”,能长生不灭,故为“”(寿)。《周易参同契》描述内丹初成之形态为:“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所以长寿的根本是内丹的修炼。

“”,《汉语大字典》注:“同‘丹’。道家造字。取九转成真丹之意。《改四声篇海・十部》引《俗字背篇》:‘,太上作。张道忠添注:从九,从真。虽与丹同声,义理全异。自来丹经子书皆说七返九还丹药也。’《字补・乙部》:‘,太上作,见《亳州老君碑》。’”

道教炼养,讲究后天返还先天,顺炼成人,逆炼成仙,四象五行混为一气而成丹。所谓“七返九还”,按照《河图》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乃北方之精;“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乃南方之神。北方之坎水属阴,本数为六,加上天一之阳而成七;南方之离火属阳,本数为七,加上地二之阴而成九。北方之坎返而归乾,即为“七返”;南方之离返而归坤,即为“九还”。此为“七返九还”之大义。返还已就,内丹可成。九,亦有“长久”之意。而炼养返还,必用乾宫真火和坤宫真水,故以“”为“丹”。

音“呼去”

“”,从口,从虚,从命。呼吸虽由口出入,但应导引真气的运行,真气亦称真?,即虚灵不昧之气,丹田即命宫,即方寸之宝地。故而用功呼虚灵真气降至丹田命宫为“”(呼)。

“”,由人、七、天组成,人、七为“化”。道家内丹功,有“寻天掘地见天光”之说。要用阴火去化地中天。地中天,即阴中真阳,使阴阳交合。故而“”有化、去之意。

音“吸来”

“”,从口,从虚,从令。乃方寸虚灵真?,令一阳返本之象。“”是呼真?降至丹田,“”为吸真?提到玄关。呼去吸来,升降之理。

“”从天,从本。天复本位,即是回来。

? 音“息由我”

“”,以上说的呼吸,都指的真气,并非鼻之呼吸,乃先天无形之真息。实则是元?之运行。“”字,可视为园中一?,借为?,即真息,故以“”作“息”。

“”,由大、亨组成。初用功夫,周身阴浊,真?不通,即不由我。久而运用,则周身大通,始可由我,故以“”为“由”。

“?”,由尸、元组成。真?不通,自身不是真我,只有身(尸)内之元神炼就,清虚法身,才是真我,真?往来,无声无形,故以“?”为“我”。

音“性空”

“”,由真、身组成。古经云:“有形有象皆是假,无影无形才是真”。无形乃是真性,故以“”为“性”。

“”,从天,从卩。天字下面二画,一直一弯,喻阴阳二气,性命会合,乾坤贯满,似乎顶天立地。练功既久,到无为之时,如坐太虚之空,故以“”为“空”。

音“心灭”

“”,由君、玄、火组成。道教炼养,既要性空,又要心灭,方可无事无非,或曰灭凡心而存道心。凡心为火性,好胜好猛。玄为北,为水,乃北方玄天大帝。玄在心之上,可镇压邪火莫起。此为道心,真君子也。故以“”为“心”。

“”,由水、屯、火组成。把心血之火,用水屯住,自然灭矣。是以先天灭后天,无象灭有象。故以“”为“灭”。

伫 音“本无看”

“”,由囗、神组成。囗表示无极宫,神为神?,《丹经》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内有坎离精。”既要性空心灭,就要按阴阳颠倒之理,将神?收回无极宫中,即所谓“返本还原”。故以“”为“本”。

“”,由足、了组成。既要性空心灭,返本还原,就应知足了,只有知足了,则可无欲、无贪、无为、无忧。故以足、了为“无”。

“伫”,由入、尘组成。修至无为之境,眼神再进入世事一看,无非名利酒色,乃为凡尘、红尘,苦海无边。故以入尘为“看”。

“伫”(本无看)合而言之,即世间凡尘无需贪恋,只有收眼脱凡,才能一派清虚,快乐无边。

?? 音“寂照”

“?”,《汉语大字典》注:“同‘’(寂)。《字补・心部》:‘?,与同’。”“”,古寂字。

此字由心、守、一组成,心既守一,不为凡尘所扰,故而寂静无躁。

“?”,《汉语大字典》音rǎo(绕),注:“远。《字补・儿部》:‘?,《五音集韵》远也。’”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照”字。

此字由息、光组成,与字典读音不同,当为道家借用。此息字,并非熄灭、停止之意,乃气息之息。在道教修炼中,有“内丹结就必放光”之说。若内丹结就,返本归元,从玄窍呼吸,息息可放光华,黑夜有光,暗室明亮,故以“?”为“照”。

音“可欢”

“”,《汉语大字典》注:“同‘可’。《字补・人部》:‘,与可同。涵虚子作。见《道经》。’”

此字由人、同、弗组成,乃人同佛也。前言所谓寂照,是体内大丹结就,光华透出祖窍,与日月同明,远近共照,璇玑常转,永勿停留。修行至此,与佛相同,就算可以了。故以“”为“可”。

“”,由四、肖、光组成。既然到了人同佛之境,则四肖放光华。肖,借为霄,天空也。功夫到了此步,岂不喜悦常欢,故以“”为“欢”。

??? 音“忘幻我”

“?”,由月、窗组成,实则是脑的繁体“”字去掉“仑”,换成“穴”。“”字中的“仑”,六画,比喻人的六欲。“穴”为空字头,空字头占据了六欲的位置,即为“忘”字,忘却七情六欲。

“?”,由幻、京组成。幻者,空也;京,借为景。看透红尘世事,即为幻景。此“?”为幻,非幻想之幻,乃道者之红尘景色也。

“?”,由木、非组成,实指“十八非”。道教认为人生不明理时,身带十恶八邪,即十八非。不知是非,不知谁是我,亦不知我是谁,“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若得道法,即将人间之我视为十八非,故以“?”为“我”。

“???”(忘幻我)三字,均以超脱凡尘为宗旨。

? 音“为见”

“?”,由虚、觉组成。虚者,虚灵、虚心也;觉者,觉悟也,或为学而见也。“觉”为学字头下面一个见字,人被物欲所蔽,不虚不灵,亦不能觉。得法之人,虚心受教,认真学习,方能有见识。此字以虚心求得见识,达到自觉为目的,含“为了”之意,故以“?”作“为”。

“”,《汉语大字典》注:“同‘空’。《字补・心部》:‘,与空同。’”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见”字。

此字由观、心组成,即为观看自己,“见”的繁体“”又为目、几二字,观看自己所在之处。故以“”为“见”。

? 音“生前”

“?”,由生、妄组成。前面所谓“为见”,是为见生前之像。生前者,未生之前也,在胎胞之内,本是先天乾坤本体。十月足满,瓜熟蒂落,则先天本体又有所失,妄者,忘也。这是对凡人生命的看法,故以“?”为“生”。

“”,《汉语大字典》注:“同‘灭’。《字补・心部》:‘,与灭同。’”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前”字。

此字由水、民、心组成。心属火,既有水,即可水火既济。民者,四民也,指眼、耳、鼻、口。水火既济,四民归一,乃生前先天本体,故以“”为“前”。

?? 音“体自然”

“”,由月、月、寂组成。前面讲生前,即要认识本体和凡体之别。月是纯阴,寂者静也。阴尽阳生,仙体也。故以“”为“体”。

“?”,由法、空组成。法即是空,即是无极、太极。然其动静有应,坚心遵守,无不保体还真,乃万物自在之源。故以“?”为“自”。

“?”,《汉语大字典》注:“同‘看’。《改四声篇海・囗部》:‘?,与看同义。’《字补・囗部》:‘与看同。’”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然”字。

此字亦可视由口、眼组成。口眼闭唇,定光守玄,一意归中,凡体稳如泰山,乃本体自然之象,故以“?”为“然”。

以上“??”(体自然)三字,均以返还本体为宗旨。

? 音“铅汞”

“”,由地、元组成。地为坤,属阴,阴极返阳,是阴中之真阳。铅和汞是烧炼外丹的基本药物,内丹借用铅比喻肾,肾属水属阴,内藏元阳真气,因此称为“真铅”。真铅为水中之金,金为内丹之母体。此字以地元比喻肾水之元阳真气,为之真铅,故以“”为“铅”。

“?”,由人、母、子组成。内丹借用汞比喻心,心属火属阳,内藏正阳之精,因此称为“真汞”。汞就是水银,内丹学亦喻为“姹女”、“元神”。水银的流动性很好,又易挥发。内丹学也认为真汞之性灵动,变化莫测,故而在烧炼时要用真铅扶持。《参同契》云:“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黄芽”喻“真铅”,姹女以黄芽为根,即是以真铅炼制真汞,此乃外丹内丹的共同原理。母为女,喻姹女;人、子喻黄芽,扶持姹女,故以“?”为“汞”。

音“交接”

“”,《汉语大字典》注:“同‘皎’。洁白光明。《字补・大部》:‘,音义与皎同。’”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交”字。

上述铅汞,乃修炼药物,阴阳交媾,刚柔相结,始成圣胎。此字以“皎”借为“交”,亦有随天时而交之意。

“”,《汉语大字典》注:“《改四声篇海・天部》引《搜真玉镜》:‘,结、皓二音。’元・郑采《题复古秋山对月图》:‘天兮月??。’(天皓皓兮月朗朗――笔者注)”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接”字。

此字由四个天字组成,亦指人随天时而度,药物炼到一定火候,即可得太虚中无形之生?,以后天感先天,再由先天返出先天之先天,达到重乾之象,结成仙丹。“”为八卦之乾,代表天;“”为六十四卦之乾,是两个“天”重叠,“”又是并列,四个天,当为重乾之象。吕祖《得大还诗》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一醉仙。”故以“”为“接”,含交接、结丹二义。

??? 音“神丹就”

“?”,由四个日字组成。四日为阳,与下面的四阴相对应,共同描述神丹。

“?”,《汉语大字典》注:“同‘朗’。《改四声篇海・天部》引《搜真玉镜》:‘?,朗、照、耀三音。’《字补・月部》:‘?,音义与朗同。’”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丹”字。

此字由四个月字组成,四月为阴,与上面的四阳对应。坤为阴,六十四卦之坤为“”。??相连,四阳四阴。四阳为,四阴为,集阴阳交感之极限,合天地正?之精华,故为“神丹”二字。

“?”,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五行俱全,生克协调,无形无邪,一灵独存,即为神丹成就。故以“?”为“就”。

?? 音“乾坤”

“?”,由两个天字组成。天为乾,八卦为,天上之天,乃乾上之乾,六十四卦为,乃真人所居之地,故以“?”为“乾”。

“?”,由门内字组成。门者,南天门,有日月之象。字乃虚室,有白,返还西方,西方曰坤,故以“?”为“坤”。

?? 音“明原”

“?”,由三个三组成。前面已修成乾坤正位之体,就明白根源了。三三为九,乃明九窍,达九天,通九霄,耀九州,故以“?”为“明”。

“?”,《汉语大字典》注:“同‘源’。《广韵・元韵》:‘源,《说文》本作?,篆文省作原,后人加水。’”

此字由三原组成,原者,源,根源也。既明真体,即明根源,三原乃源中之源,故以“?”为“原”。

??? 音“系群仙”

“?”,由三男一女组成。一女乃是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老阴,又名无极天尊,是整纲。上有三男,乃是三阳三魂三宝,精气神也。以无极统之,故曰“系”。

“?”,《汉语大字典》注:“《改四声篇海・牛部》引《搜真玉镜》:‘?,音群。’”

此字以四牛组成,四牛为群,亦喻眼耳鼻舌四大性,四大祖窍。

“?”,由三个无字组成。大功成就,万事万物皆为无。无欲无贪亦无为,到无求处便无忧。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把直接“炼神还虚”一类道功作为“上品丹法”或“最上一乘顿法”,强调以虚为身,以无为心,《玄宗要旨》曰:“其授受只是一个无字,最后连一个无字也无。告诉你一切放下,放得,一切丢开,丢得一毛孔也无。”虽名得道,实无所得,无非得到一个湛定不动的空寂心而已。然而得无即得“道”,万物皆有生灭,唯“道”长存,故而“无即是有”。若连无无也无,当为真仙,故以“?”为“仙”。

总之,老君碑古字谱讲述内丹修炼之要旨,强身健体之法门,反映了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重要理念。每字的组成不可能完全说明字义,应从总体含义中去理解字义。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女丹汇解(四) 下一篇:传统武术内功之奥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