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黑白

时间:2022-10-24 10:50:46

杨键/1967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有诗集《暮晚》和《古桥头》,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奖等。

冬天的时候,最苦的是老人了。妈妈说,你看,我的牙就像棺材钉。我说,棺材钉是什么意思?她说,我讲的棺材钉呀,就是棺材还没有钉上,只是插在棺材缝里,等家人看完以后再赶紧钉上,我的牙就是这没有钉牢的棺材钉。我妈的牙确实所剩无几,胡乱插在牙床上。有时候早晨吃药,就连药片也会陷在牙缝里,她得喝很多水才能把药片冲进肚里去,这就是老之苦了。妈妈的老之苦有很多,冬天的时候就更多了,比如夜里冷,她又不得不多盖些被子,夜里她要解手,她会连掀开被子的力气都没有,她会喊我,但喊的力气也不会很大,妈妈通常会说,她已经喊了几十声了才把我喊醒,我慌忙爬起,有时睡眼朦胧会直接冲到大衣柜上。

妈妈有很多苦,主要是没有力气的苦,她连扣几粒扣子、穿一双鞋子、一双袜子的力气都没有了。有一次,我不在家里,妈妈摔倒在院子里,她微弱的声音喊了近半个小时才被隔壁的邻居听见,邻居们都是老弱病残,无法翻墙进来,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年轻人架梯子翻墙进来,把妈妈扶起,从此以后我只有守着妈妈,不敢再出门,妈妈的老也会变成一座监狱。老年的苦是谁也解决不了的,我只有束手就范。衰老的妈妈大部分时候就像逃兵一样狼狈,又像婴儿一样可爱,妈妈终于进入矛盾统一的最高境界,不需读书、也不需修行。

妈妈小时生活过的乡村曾经是一个致良知的乡村,是一个让人相信因果、敬畏天地的乡村,这个乡村在我生下来的1967年之前就已经消亡了,我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并非是致良知、信因果的教育。现在看来,衡量一个汉人的重要标准,即是他是否敬畏天地、深信因果、信守孝道,如果三样都没有,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汉人。妈妈小时的乡村是黑白两色的,以后都变成了红色,红色的村庄里没有土地庙、没有阎王庙、没有汪斋公的庙,连家谱也被烧光了,所以连妈妈自己也不知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是无论如何,妈妈好歹也在那个旧世界里待过,她听过汪斋公敲的木鱼,虽然汪斋公后来在牢里死了,她也记得那木鱼是在子时的时候敲响的;她还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看过阎王庙里的地狱图,也曾给土地庙进过香。

妈妈那时是黑白的,那时的山水也是黑白的,我小时候穿过的布鞋也是黑白的,中国就是一个黑白的世界,到了后来则一无所有,只有红色世界。我是在经历种种颠倒、辛酸之后才知致良知的价值、黑白的深意。那时,我们已经丧失了村庄里敲木鱼的汪斋公一样的人物,我们已经丢掉了土地庙、丢掉了阎王庙,我们因此而丢掉了良知、丢掉了敬畏、丢掉了孝道。孔庙里有一个“斯文在兹”的匾,意思也就是真正人的意思,中国几千年历史使得哪怕一个小小的村庄也具有将一个人塑造成为一个真正人的作用,现在一个大学也不具有这样的作用了。

妈妈儿时有幸生活在一个虔敬的黑白世界,我则生活在一个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彩色世界里。现代化的出现在西方也许顺理成章,但对几千年以来都敬天畏地的中国却破坏极大,中国同天地之间的沟通之物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而虔敬就是发挥人之最高本性的方式,虔诚越彻底,本性的发挥也就越彻底。数千年的天地人的稳定关系,现在沦落为天地物(科技)的关系,人被科技所奴役,奴役越深,异化的也就越彻底。人现在真的被科技所取代,首先说一点,古老的手写书信就被科技取代了,科技最先破坏的是人情,而最重要的则是对本性世界的弃之不顾。中国古老的虔敬世界是黑白的,是通向本性世界的最佳方式,科技也许什么颜色也没有,也无山也无水,也无树也无花,人们却以为其中应有尽有,崇奉科技的人多为年轻人,就像崇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者都是年轻人一样。

中国曾经经历过两次灭心运动,一次是,一次应该就是科技。妈妈对科技(现代化)一窍不通,对消费、娱乐也嗤之以鼻,她生活在一个补丁的、惜福的世界里,惜福才是真的中国式的世界。我曾经穿过一双袜子,上面有无数妈妈打的补丁,补丁太多了,最后真的袜子都不见了,只剩下了补丁,这双袜子特别暖和,上面有母亲的温度,1998年我还穿过。现在人情这么冷漠,包括垃圾堆成高山,也许就是补丁不存在了。人们不再知道惜福的含义了,我是到现在才知道中国自古都是以此来惜福、来积累一个人现世与来世的福报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什么也不积累,消费主义的罪过真的很重。我家有一把20年前用的伞,现在还在用,伞面是黑色的,但因时间过久已部分泛白了,伞也进入了衰老的黑白世界。

不过,妈妈这几年也不再做补丁活了,她被电视机拖在一张椅子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她的身体也许就是这样坐坏的。电视使中国人的依附方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过去的妇女都是依附于手工活、补丁活、灶台活、农田活,现在这些活大多不在了,她们所能依附的也许只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妈妈看着彩色电视机,她已经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里。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至极,为四九与五九中,所以称为大寒。大寒之日的养身,在今天依旧困难重重。儒释道三种文化,犹如中国的三条根,每一根所呈现的故乡都是不同的,儒家的故乡是三代生活的地方,道家的故乡是自然,佛家的故乡是心性,这三样在今天的中国都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与漠视,所以今日的养生,依旧得在身、心两个领域展开,心在中国讲的时间极为长久,也最为透彻:

1、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要人收拾得个本心。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朱子语类)

2、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菜根谭)

3、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格言联璧)

4、五十五年梦幻身,东西南北孰为亲;

白云散尽千里外,万里秋空片月新。(唐・慧文禅师)

5、昔有一老宿,有偈曰:“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公。”《五灯会元・卷七》

身也同样重要:

1、大寒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人们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

2、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较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面脂肪比较薄,所以保温能力较差。在寒冷的季节,如果双脚过冷,就会使脚部血管收缩造成全身的不舒服。所以,保温要先保脚,双脚穿上较厚的鞋袜最保暖。

3、冬夜,许多人有 “尿意”,却因怕冷而赖到天亮才去上厕所。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

4、冬季自古以来是人们最重视的进补时节,所以冬季食补应该顺应自然,选择食物注意益气补阳。

5、入冬后,由于阳光照射减少,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应该常吃些富含钙的食物,而且冬季时令蔬菜数量少,品种也比较单调,往往使老年人大便干燥出现便秘,所以得适当多吃些薯类。另外,冬季多晒太阳对调节体温、预防骨病也有一定的好处。

上一篇:革命者应麟德的经济生活 下一篇:欲望时代的另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