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仿棉聚酯纤维:原料\技术\应用与市场

时间:2022-10-24 10:10:14

超仿棉聚酯纤维:原料\技术\应用与市场

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改性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利用化学纤维开发各种超仿真及功能性纤维已成为 “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任务。加上棉价将持续高位运行,业内对超仿棉化纤的诉求日益强烈。超仿棉聚酯纤维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不仅可有效利用聚酯过剩的产能,还能缓解国内棉纤维的供给不足,市场前景广阔。在这一过程中,该类纤维生产企业应充分挖掘市场,提升市场认可度,同时需谨防产能过剩。

With application of nano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physical modified technology, etc,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fibers which are like natural fiber both in appearance and performance has become a vital task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era of cotton price maintaining high, the appeal of textile industry to cotton-like chemical fiber is stronger.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cotton-like PET fiber can not only transfer, even upgrade the over capacity of PET fiber industry, but also relieve the supply shortage of cotton, therefore, the market margin is very big. In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cotton-like PET fiber, relative producers have to focus on mining market segment and continually advancing market acceptance of product.

引语:超仿棉聚酯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加快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研发,使我国纤维材料技术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超仿真纤维重点发展仿棉涤纶和仿毛纤维,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型、超细、复合等技术,提高纤维综合性能,超越天然纤维的可纺性、可染性、舒适性和阻燃性。到2015年,超仿真仿棉纤维达到 800 万t左右。”

―― 引自《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关于“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任务的重点实施内容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农产品价格疯狂的一年,棉花尤甚。连续两年 350 万t以上的国内供需缺口,以及不寻常的天气情况等共同造就了2010年棉花市场历史未见的强牛走势,国内外各期、现货市场轮番刷新历史新高。一些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市场将主要受缺口效应和新棉种植意向的双重主导,总体维持偏强格局。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从长远来看,棉花将日益成为紧俏资源,甚至有人担心未来棉花会成为奢侈品。另据调查,目前在以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为原料的纤维材料中,尚未出现一种能在综合性能和指标上(包括工艺路线等)与棉纤维相抗衡的纤维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仿棉、超仿棉化纤理所应当地被业内当作缓解棉价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维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其中的涤纶短纤将有较大发展。棉花和化纤虽然将长期存在着竞争,但如果化纤超仿棉技术能成为一种替代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棉花资源短缺的问题,下游纺纱、织造企业将受益良多。

总的来看,聚酯纤维的产品开发主要经历了 3 个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美国DuPont(杜邦)公司为首的化纤巨头,开发了DMT法连续聚合直接纺丝的单线 50 t/d仿棉纤维,其线密度和断裂强度与棉花基本一致,断裂伸长率达到 40% 左右,模量较低,断裂功较大,商品名为Dacron;80年代中期,国内化纤行业高速发展,引进采用欧洲和日本的技术,形成了PTA法连续聚合,直接纺长丝和短纤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其纤维的物理特征已经超越了棉纤维,强度已达棉纤维的 2 ~ 3 倍,模量大大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到 25% 左右,纤维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并使纺织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涤纶服用性能的缺陷,因此,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以日本为首的化纤界大力研究开发所谓的“新合纤(shingosen)”和“新新合纤”,以差别化为主要改性手段,通过熔体改性、纤维改性、织造和染整技术的整体开发,使涤纶纺织品在外观、穿着舒适性、功能性等方面达到并超过棉织物(“超仿棉”的雏形),但在产业化、规模化道路上步履维艰;90年代中期至今,所谓“仿棉”产品开发的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其内涵不断扩大,除了外观和舒适性、功能性外,还包括了化纤制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低能耗、低消耗、生物资源利用;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安全、环保理念,例如减少加工步骤、可生物降解、回收再生;拓展应用领域,从民用服装至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等领域。

专家视点

涤纶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因其优良的性价比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家纺及其它非服用领域。然而,由于它的疏水特性导致吸水、吸湿性差,穿着时缺少舒适感。因此,吸湿、排汗、速干是对“超仿棉”涤纶的基本要求,而其他如抗静电、抗起毛起球等性能则是锦上添花。多年来,如何制备一种同时满足高吸湿、排汗、速干织物用聚酯纤维,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它应当像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纤维那样成为聚酯长、短纤维的一大品种,而从所谓差别化纤维品种中脱颖而出,这也是聚酯纤维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张大省

上一篇:新型超仿棉涤纶的产业化研究 下一篇:浙江纺织业发展情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