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课?

时间:2022-10-24 09:58:23

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都是有一些确定的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时间,甚至是课堂问题和巩固作业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模式,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按照既定的步骤走,没有有序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控制好课堂时间,没有把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算一堂好课。但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确定性的教学必然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教学,因而不能称其为教学。但是,如果我们把教学的确定性理解成任何一堂课都必须遵守的“法”一样,那么一堂课就会变的僵硬,毫无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对确定性追求得越多,学生的反思、批判、探究的机会就会越少,课堂就没有生机。

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持续性的,并以引发学习为目的的交流活动,所以教学过程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甚至教学时间、教学场所和对象这些原来被认为确定无疑的教学因素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节课。了解了这些要想上好一堂课,就要首先研究课堂上的不确定性有哪些方面来制约?

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源于知识体系自身的开放性。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具有开放性,不能把自己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很广,不仅在课堂上。所以老师不能预见到课堂发生的所有事情,不知道那个同学会突然问到什么样的问题。譬如:我们学到磁场的有关知识时,有个同学就突然问我“老师,电磁炮的原理是什么?”我从没听说过“电磁炮”也不知道他的原理,他这一问,正在我不知如何回答时,有几个同学议论起来了,课堂上很活跃,但是他们讨论的问题与现在正在学习的内容关系不大。我如果当时武断制止他们的讨论会影响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就顺着他们的问题在引导,让知道此内容的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知道的知识,因为他们也是在网上或是听说过,说的都不完整也不一定正确,所以几个同学又在争论,整个课堂就快成为他们几个争论的的阵地了,其他同学插不上嘴像是看客,这时我及时介入适时的打断了他们:“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听说过,有的同学已经知道了部分内容,但是还了解的不透彻,我们想知道的更多的话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多查资料相互交流,现在继续我们的课堂内容的学习吧。”这样由“意外”引发的一场争论才算结束。课后我马上上网查有关“电磁炮”的内容,课下主动找那几个同学继续聊,这样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也源于人的能动性和差异,人不会被动的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是根据个人的经验主动的进行选择和内化。同一种现象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人不仅具有能动性,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差异性也很大,我们以前的教学就是让这些差异很大的个体在进行统一的学习,势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学生的差异性给我们老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如何才能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本领提供施展的空间?是我们教师研究的方向。

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还在于教材内容不断为变化的世界所更新的事实。以前传统的教学,老师的任务是把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清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规定好的,老师讲课很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性,而且所讲的内容很少偏离教材内容。把“目的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时间得当”的一堂课评价为一堂好课,但是现代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老师们不再把课程等同于教材,并且任何固化的教材都无法体现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每时每刻都有许多内容在变的陈旧和过时,我们不能迷信教材,不能把教材内容当成不变的真理向学生讲授,这样会受到学生的质疑。比如:初中物理课本上讲到光速时,说“光速”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就有同学说“老师,光速不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了,在宇宙中的银河系的表层有一种物质已经超过了光的速度. 达到每秒4.672光年, 美利坚有关科学家已然认定其物质名称为飞离子。”

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还取决于教学方法,每个老师、每节课的教学方法不同,出现的情况也不会相同,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具体的某一课堂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往往是不确定的,而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空间。

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变化和乐趣,也使教学过程变的复杂和难以控制,正像布鲁姆所言“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再是“目的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时间得当”,而是教师仔细去研究每一篇教材,能够在课堂中时刻关注教学过程的每个变化、每一位学生、正确处理时刻产生的“意外”,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本领提供施展的空间,这对每个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

上一篇: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心理教师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