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借力开源烽火向微软发起“人战争”

时间:2022-10-24 09:21:16

“这种新的操作系统被描述为一种Linux系统,并带有一个浏览器,由浏览器来扮演用户界面的角色……谷歌又再度提出了这一理念,他们显然知道这对微软是一种实在的威胁。”2009年7月,《市场观察》杂志这样评价谷歌的开源操作系统Chrome OS。

向陷住对手战靴的泥淖灌水

“要不是Linux,哪儿会有谷歌这样的公司啊?只有Linux能帮助他们低成本地建立公司,进行创新,这些商业模式才能运转。”推广Linux的红帽公司首席执行官White hurst曾这样炫耀。

谷歌公司创立后,其庞大的服务器群采用的也是Linux系统。试想,如果采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那要交给微软多少软件许可证费用啊!

曾有传言说谷歌禁止员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后来FT中文版报道说,谷歌的部分新员工仍获准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Windows,但不允许在桌面电脑上使用。谷歌的一位员工表示,那些希望继续使用Windows的员工,必须得到公司高层人士的批准。所以,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谷歌大力支持Linux的发展。同时,因为Linux给微软带去了无穷的烦恼,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谷歌在与微软形成全面的竞争关系后,很愿意扶持Linux,向陷住微软的泥淖灌水。

2007年,Linux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的创始人成员和财务支持者包括许多大牌公司,譬如谷歌、甲骨文、IBM等。

针对微软此前抛出的“开源侵权说”,谷歌开源软件计划经理Chris DiBona称,面对微软的威胁,谷歌有责任站在Linux一方,支持Linux。

有了谷歌这样强大伙伴的支持,Linux阵营底气十足,该阵营的资深人士Jerry Rosenthal称:“我们把合作伙伴都展示在网站上,想伤害Linux的人,在提出诉讼前会好好考虑的。”

不仅仅是在操作系统领域,在微软费尽心机打下的浏览器疆域,谷歌也支持网景公司的“遗孤”火狐,展开向微软的复仇。

火狐背后的身影

“我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公司不尽相同。公司担心竞争对手,多半是出于财务的原因,而我们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钱似乎一直就放在那里。我们的钱由美国在线提供,后来我们又和谷歌做成了生意。我们不会因为资金的问题而担心,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愁没有资金的支持。”火狐浏览器的开发者布莱克·罗斯曾这样回忆美国在线、谷歌对火狐的支持。

开源软件阵营里的火狐,是网景公司的“遗孤”。上世纪末,在浏览器市场,微软曾和网景展开激烈的争夺。靠着与自己操作系统的捆绑,微软最后击败了网景。

这场浏览器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正值拉里和谢尔盖创办谷歌前夜,他们密切关注着这场战局的发展。那时候他们就可能在揣摩,如何应对未来可能与微软发生的遭遇战。

在争取风险投资时,投资商多次问拉里和谢尔盖,怎样让谷歌避免落到网景的命运。面对网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前车之鉴,拉里认为网景应该在其浏览器推销到网络用户时,注意去控制互联网的内容,这样才能有生存的机遇。

不过从控制内容着手不足以全面展现谷歌反制微软的战略地图。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所著的《战略地图》一书中提道:要绘制企业战略地图,需分析企业现有无形资产的战略准备度,判断其是否具备支撑关键流程的能力,如果不具备,就要找出办法改进。

在谷歌上市前后,微软与谷歌都开始绘制各自的战略地图,微软以操作系统加Hotmail所形成的核心根据地,多次向谷歌的核心领域——搜索业务切入。

谷歌在强化搜索业务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手段反向攻进微软的优势领域。譬如,谷歌推出Gmail邮箱,抵消微软Hotmail的影响力,要知道在当时,免费邮箱最大的作用是保持用户黏性。

谷歌也一度计划推出自己的浏览器,挑战微软的IE浏览器。早在2001年,当施密特加盟谷歌的时候,拉里和谢尔盖就和他说,“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浏览器”,但施密特的回答是“不”,他认为还不是时候。

但是,谷歌保留了开发自己的浏览器这个想法。后来这个流言一度传出谷歌,被媒体报道。为了避免惹起对手——主要是微软的注意,施密特曾站出来辟谣说,谷歌无此意图。

谷歌采取了扶持浏览器领域后起之秀Mozilla火狐的做法,让它来迟滞微软的进军步伐。网景失败后,其残部成立了Mozilla基金会。谷歌很快与之签订协议,通过在其浏览器右上方设置谷歌的搜索条,为其提供广告收入,这曾成为该基金会85%的收入来源。

2007年8月,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无意间透露出了一个秘密——连他自己也使用火狐和谷歌。当时,记者吉恩·布兰斯顿对鲍尔默专访,期间,鲍尔默声称开放源代码就像一个四处乱贴财产标签的瘟疫,他随后打开了一个网站试图证实他的言论。记者布兰斯顿见状便向他靠近了一些,想观察鲍尔默使用的浏览器和他的主页。鲍尔默竟然使用火狐作为浏览器,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主页是谷歌!

布兰斯顿抓住机会“盘问”鲍尔默。鲍尔默表示这个浏览器是他的戴尔笔记本电脑预装的,而且他不知道怎么卸载,也不知道怎么更换主页,更不知道IE浏览器在哪。但鲍尔默很快意识到了他的尴尬处境,他变得很不安。布兰斯顿事后描述:“他让我马上住口,否则就要给我点颜色看看。”

这个故事显示了谷歌和火狐对微软造成的压力。谷歌扶持火狐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谷歌对浏览器市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它似乎已不满足于“人战争”,已经变得势大力沉的它准备亲自加入战局。

暗中打造的军刀出鞘

“我记得就在我的桌上,当时桌上还趴着一条玩具蛇”,谷歌程序员Pam Greene回忆拉里和谢尔盖2006年对他们秘密项目的视察,“谢尔盖一边转着手中的健身球,一边看我的同事Darin演示程序,一边还把玩着那条玩具蛇”。

这个项目就是谷歌的Chrome浏览器的研发。拉里和谢尔盖视察后不久,这个项目开始走出半地下状态,进入加速发展期。

2008年8月18日,在谷歌总部的一个会议室里,Chrome研发团队进行着产品前的最后一次评测例会。“我们还有什么遗漏吗?”产品管理副总裁Sundar Pichai审视了一周问道,“是什么让你们昨晚折腾了一夜?”

“当然不是Chrome”,工程师Darin Fisher开口。他的话引来哄堂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他那两个月大的孩子折腾得他够呛。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方向,但是不一定是战略性的产品。”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用这句话给Chrome定位。他表示一方面,谷歌已经认识到未来来要取得网络控制权,就必须增加在浏览器方面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推出Chrome只是让用户多了一种选择。李开复接着强调了谷歌和火狐的共识,他把双方的合作描述成开源软件之间的合作。

Sundar Pichai也称,谷歌很珍惜和火狐的业务关系,他认为火狐扮演了浏览器创新者的角色,谷歌将确保和Mozilla的合作是长期和持续的,并提供财务上的支持,保证他们把创新工作继续下去。他说“我们两者的合作对双方都有益。我们想通过合作告诉客户,现在的开源浏览器是非常优秀的。”

Mozilla 高管约翰·利里称,结合浏览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和谷歌与微软越拉越长的战线,谷歌进入浏览器领域并不令人吃惊。“如果谷歌不在浏览器市场做点什么,那才真叫我意外,”利里表示,“别忘了,谷歌的家当都在网上。”

在一项简短的声明中,微软称欢迎浏览器市场的新加入者:“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但与其他浏览技术相比,微软IE8提供了用户想要的服务,它尊重用户对浏览方式的选择,并让用户可以控制个人数据,人们将会选择IE8。”而此前,有媒体报道,微软认为谷歌推Chrome浏览器是一种邪恶行为,正计划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在一个公开场合,当有记者问及Chrome浏览器是否针对微软时,谢尔盖说:“我们不在微软身上花心思。”

《纽约时报》评论道:“浏览器是一扇通向互联网的必经之门,当下,互联网软件和服务的使用正在快速增长。不过,谷歌并不一定要赢得浏览器这场战争。从战略上来说,只要新浏览器能让微软不得不分身,应付新开的战线就可以了。”

市场调研公司Techdirt的总裁迈克·马斯尼科认为,Chrome浏览器是谷歌绞杀操作系统战略的关键的一环,谷歌公司试图利用Chrome说服人们不再使用操作系统,并希望通过让人们放弃现在的操作系统而实现这一目的。

“谷歌和微软之间的战争早就烽火连天,Chrome的推出将进一步拉长战线,然而谷歌的真正意图在于建立‘谷歌操作系统’帝国,Chrome只是谷歌大战略中的一部分。”Rob Hof在《商业周刊》上这样预测。

“春风得意马蹄疾。”Hof说对了,谷歌不仅仅是想在浏览器市场上迟滞微软进军的步伐,它开始酝酿着将战火烧到微软的大本营——操作系统上。

谷歌的经典骗局

“这样的安排可以扰乱微软的思路,打乱他们的脚步。微软现在正在进军谷歌的核心业务,即互联网搜索引擎。他们这样做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只要谷歌存在,他们就不允许微软在这个市场上兴风作浪。现在,谷歌就是要证明,他们也能够到微软的后院去放上一把火。”2009年7月,《市场观察》杂志刊发了John C. Dvorak的《谷歌的经典骗局》一文,评论谷歌准备推出开源操作系统Chrome OS的计划。

Dvorak认为谷歌“打算让微软去围绕着一个看似可怕,但是实际却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威胁去制定战略。微软或许会采取反制措施,然后发现自己的炮弹都落在了空地上”。

“这恐怕只是谷歌的一个针对微软的骗局,尽管它很可能是一个极为经典的骗局。”Dvorak最后下结论。

Dvorak的分析很深刻,谷歌的动作看起来也很像是佯攻。但当大家都这样认为的时候,谷歌切入操作系统领域的力度反而在增强,佯攻变主攻。

谷歌在自己的博客上列出了Chrome OS的合作伙伴名单,包括Acer、Adobe、华硕、飞思卡尔、惠普、联想、高通、德州仪器和东芝。虽然其中没有英特尔、戴尔,但这仍是一批重量级企业的名单。

分析师马特·罗瑟夫表示,“长期以来,微软一直担心谷歌会涉足PC操作系统领域”,他认为这是“很长时间内Windows首次遭遇重大威胁”。

当时微软正努力从Vista操作系统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全面推广自己的Windows 7。2009年10月,微软CEO鲍尔默表示,Vista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设计决策失误、兼容性改善不佳和安全设计没有达到预期所致,从口碑上来看,微软的声誉从来就没这么低过。“在Vista后并没有受到用户的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设计决策方面的失误,为了改善安全性而牺牲了系统的兼容性。微软的形象在用户心中仍然没有恢复。”

从时间上来看,谷歌推出自己操作系统的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即选在对手的伤痛恢复期。但是,Gartner副总裁迈克尔·西尔沃认为微软不会对此掉以轻心,他说,“我认为微软已经制定了相关战略,但在执行方面尚有欠缺,”微软可能被迫快速弥补自己的不足,其行动一向不够迅速,此前,以PC为核心的IT产业也没有使微软感受到需要“迅速行动”的压力。但谷歌进军操作系统之举让微软警醒。

2009年11月20日,谷歌正式自己的开源操作系统Chrome OS。在演示会上,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穿了一双非常古怪的“五趾鞋”,令人瞩目,这双鞋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五根脚趾相分离的设计。据悉,由于这种鞋更加接近于光脚行走,所以能起到锻炼肌肉,防止受伤的作用。除此之外,穿着者还可以重新体会到光脚奔跑的感受,回归原始。

这是一种暗示吗?暗示谷歌与微软的竞争将回归到原点:计算机与互联网之根——操作系统。

Chrome OS背后的设计理念是走网络之路,把一切都搬到网上。Mashable编辑本·帕尔说:“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旨在让网络与电脑享有同等地位。”

一家网站撰文称微软应当对谷歌Chrome OS感到担心,因为Chrome OS可能威胁到Windows在操作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谷歌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Chrome OS将使谷歌武器库中再增加一种武器,对于微软而言,这是不折不扣的利空。”

文章还认为谷歌已经在开发软件方面取得了成功,其开发操作系统的能力不应当受到怀疑,“Windows仍然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不够优异的操作系统。尽管Windows 7确实好于Windows Vista,但仍然面临安全、可用性等问题困扰。谷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改变操作系统领域的格局。”

但业内人士也对Chrome OS提出了批评的意见,因为Chrome OS所提供的功能较少,其网络应用无法处理微软Word文档,无法同步iTunes曲目库,也无法使用Photoshop编辑图片。谷歌自己辩称,所有软件都能觅到可替代的网络应用。譬如,通过云存储来进行备份,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流媒体音乐和视频服务,用户的电子表格和字处理需求可通过谷歌Docs来满足。

“谷歌的想法是:放弃过去十几年来我们早已习惯的计算体验,用谷歌浏览器来解决一切吧!”《连线》杂志这样嘲讽。

Interpret市场研究公司副总裁迈克尔·加藤伯格认为:“关于用户有可能会放弃丰富的桌面应用,而完全通过网络浏览器来处理日常运算的争论已经是老生常谈,这永远不会实现。”

《连线》杂志给出了谷歌应该采取的策略,“要让Chrome OS获得成功,谷歌应当以退为进。谷歌首先应当将Chrome OS打造成为一款‘迷你操作系统’,使之与Windows等其他操作系统共存,并面向上网本推出。”

此时的谷歌在面对微软时,已底气十足。谢尔盖曾在一次会议上对Windows系统发起评论,他认为Windows让计算机的管理非常复杂,实在是折磨用户,简直就像是一个缺陷模型,而Chrome OS正是为了解决操作系统管理不便的问题而产生的。

对于谷歌咄咄逼人的策略,《市场观察》专栏作家辛奈尔John Shinal评价:“谷歌拥有的是不断扩大的草场,而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软件,面对的却是日益干涸的池塘。”

此后,微软和谷歌围绕操作系统进行了系列攻防,延绵至今,其中包括了最新的安卓与Win8的大战。(本文摘自《谷歌风云》一书,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手记

大象坐哪儿

“大象坐哪儿?”

这是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冷幽默,答案是:“它想坐那儿就坐那儿,因为它是大象。”

2011年7月,已成长为科技界大象的谷歌,开始取消了谷歌工具栏对当前和未来版本火狐浏览器的支持。谷歌声明:“众所周知,浏览器领域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创新。对火狐用户而言,很多谷歌工具栏提供的功能目前都已经被整合到浏览器中。因此,尽管针对火狐4推出的谷歌工具栏仍然可以使用,但我们不会再支持火狐5和未来的版本。”

Mozilla无可奈何,其发言人说:“火狐将继续应对不断加剧的竞争,全球有数亿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就是很好的回应。”

随后有媒体报道,Mozilla与谷歌之间的合作关系已于11月终止。 有分析人士称,Mozilla有可能转而与微软合作,让Bing成为火狐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媒体记者MG·席格勒分析:“由于火狐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因此微软将会考虑与Mozilla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将帮助Bing成为一个真正盈利的业务。”

因此,Mozilla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是与谷歌继续合作,还是与微软Bing搜索合作。虽然,谷歌对已成为竞争对手的火狐充满了狐疑,但是,想到如果它会投到老对手微软的怀抱里,给自己带来麻烦,谷歌就很容易下决心了。

这年的12月20日,Mozilla宣布已经与谷歌达成了一项最新协议,将谷歌作为火狐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的合同期限延长至少三年。

谷歌搜索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称:“在过去几年时间里,Mozilla一直都是谷歌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盼望着能在未来几年中继续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火狐产品主管阿萨·多特茨尔也极力弱化外界对双方合作前景的担忧:“我知道,你们都已经看过有关谷歌会放弃火狐搜索流量的疯狂报道,我也理解这令很多人不安。这只是一条短消息,目的是让你们不必担心。谷歌喜欢火狐的搜索流量,而Mozilla也从中获得了稳固的收入流。该协议将确保Mozilla拥有足够的收入,在今后对开放网络展开更大的投资。”

展望大象与火狐未来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古谚做结:“以势交之,势尽则疏;以利合之,利尽则散。”

上一篇: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度会议召开 下一篇:万户网络缔造OA办公系统门户化、平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