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芙蓉树没有了围坛

时间:2022-10-24 09:01:15

今天值班来得早,还没有学生到校,我看到新到的报纸和杂志,便坐在学校门口芙蓉树下的排椅上翻看起来。

时间短促,在其中的《人民教育》里看完了一则《随笔》。这一期的随笔是呼宝珍老师的《当期待遭遇冷落时》,文中的呼老师“曾自信地以为,有能力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让那些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能爱上数学”,可就在呼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上,她碰到了一个拒绝回答任何问题的女孩,以至于呼老师在课堂上的剩余时间“注意力几乎都转移到了她的身上”,心情变得极为糟糕,“最终失掉了教学自信,没有底气,学生们也受到了影响,课堂气氛被破坏了,一节课上得十分失败”。等到课后呼老师找到女孩,试图探求女孩拒答的真正原因,且努力地表达自己的真诚关心,可收到的还是尴尬与心寒――女孩以“我今天心情不好……我有选择不回答的权利”相对。文章的字里行间,我能体会到呼老师的失望、低落和惶恐,以及被打击得粉碎的教学自信。

事后,呼老师作了认真的反思,认识到自己坚持“让学生站起来后必须豁然开朗才能坐下”的错误理念,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权利”,“唤起他们对自身的责任感”。呼老师行文至最后体悟到“教师的爱应该是豁达而宽厚的,当遭到抗拒和误解的时候,教师应该有宽广的胸襟,用理智去反思、去化解,而且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因为我们毕竟是长者,是教师”。呼老师的话言真意切,反思深刻,可我总感觉字里行间有丝丝隐蔽的无奈。

颔首托腮,垂目下视,我无意中看到了很多散落在地上的芙蓉树叶,叶片枯黄,如秋之至。我心中不由得疑惑起来,怎么初夏时节就有落叶了呢?抬头仰望,发现硕大的树冠间夹杂着许多半卷发黄的芙蓉叶,风吹欲坠。我忍不住问同事:“是不是今年太旱了?可其他的树怎么没有这种现象?”同事观察了一会儿:“你看到了没?原来围在树根底下的那个围坛没有了!今年学校改造,为了美观把那个围坛砸了,现在这树底下的土比原来矮了有三十公分,你看树根都露出来了。没有围坛水保不住了,正好赶上今年天旱,所以就有些叶子往下掉了。”“不会旱死吧?”我忍不住为这棵树担心,毕竟过去的每个夏季都因为有了它的枝繁叶茂,而让天天从它身边走过的我们多了些阴凉,因为它的蕊绽花开,让我们的身边多了许多馨香。“没事!等它熬过这一阵,把根扎得深了就好了!”

听完这话,我刚才解不开的困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这棵高大的芙蓉树原来有砖石围坛,它的根虽没有扎到地平面以下,却因为有围坛里高于地面的土的掩盖而不会干旱,加之我们也总把树下的围坛当成倾倒各种生活用水的地方,这些不时倾倒来的水也能满足它的生长之需,所以它从未有过干旱之虞,也就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根不深而未雨绸缪。真到了没有预料的变故之时,就只能舍叶保本,干渴一年了。当然,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棵本来依赖于他人余水而生长茂盛的芙蓉树,会因为这次意外而真正学会依靠自己的信念之根顽强伸长加深,让自己因为有了深长根基而无惧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呼老师,想起了她的和我的困惑与苦恼,只是现在感觉轻松了许多。因为我明白了:教师的教育信念应如山中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芙蓉树的根深了,首先茁壮了自己,同时荫庇了路人;教师的教育信念强了,首先成长了自己,同时幸福了学生。

上一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究 下一篇:橡胶隔振器在实现变压器减振降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