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爱上语文

时间:2022-04-25 11:49:46

巧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爱上语文

让学生喜欢自己并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心愿。不关爱学生,教学方式呆板,思想和知识陈旧的教师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受学生欢迎呢?宋代学者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不仅池塘需要新活水源,教育更需要在源头活水的不断浸润之中变得更加清澈,更加充满活力。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成为一种时尚,这也是学生所热衷的。合理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爱上语文,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就是我――一名语文教师的愿望。

一 、巧用校讯通,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第一次离开家人独立生活,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少。但是,他们既不能及时和父母商量,同学、朋友那里也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容易走弯路。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排除这些干扰,使他们生活无忧、心理健康,从而更专心于学业。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我们对人的看法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对方的行为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向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用“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品德上哪怕有一点进步,都不要错过表扬他的机会,合适的时候在教室里表扬,课下就用短信的形式鼓励他,并告诉他的家长,让父母知道他在学校的进步,让学生得到家长的肯定,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更好的表现。这样,渐渐地学生们有什么事都愿意向老师说,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认为你是个可信任的老师,愿意亲近你,喜欢你,对你所教的学科也就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能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去主动学习。这时老师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高考动向,引导学生把握高考语文走向,通过网上搜索,访问有关学习网站(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及时获取经筛选的各地最新模拟试题及专项训练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复习资料,再搜集一些最新的作文素材,用校讯通发给学生。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了知识,也解决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难题,见多识广的学生语文成绩越来越好,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所以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都有能力考出语文学科的好成绩,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传达这种信息,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肯定他(她)在语文学科的天赋、潜力,少些批评、斥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对语文的学习信心,激发其更好的学习表现。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从兴趣出发,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具体手段和技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现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音、形并茂,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改革,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般说来,上课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但学生往往不能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还停留在课间,甚至还在低声交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节课的开头是学生有意注意最集中的时候,也就是教学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此时紧扣课堂内容,利用多媒体把枯燥的讲授转换成赏心悦目、声情并茂、富于变化的有形画面,将主动直观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能靠灌输生成,只能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生于人们自身的实践,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丰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系统,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培养终身受用的语感打下良好基础。

2.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构建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接受主体的认知结构是解读文本的起点,它决定着解读文本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互联网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和途径,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从而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使其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面临着高考压力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很难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多和学生交流,及时解决他们心理、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并用他们感兴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最终爱上语文,这也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大的幸福。

上一篇:初中作文训练的三条线索 下一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