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技术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时间:2022-10-24 07:58:53

手榴弹技术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摘 要 在军校教学中,常因手榴弹技术的复杂、难以掌握,影响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本人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对手榴弹技术教学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纠正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手榴弹 错误技术 纠正方法

手榴弹是军事体育中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在手榴弹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常常发现不少学员因技术存在错误而影响其运动成绩的发挥和稳定,有时甚至造成运动伤害。我在长期的手榴弹教学、训练实践中,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手榴弹的教学、训练起到参考作用。

1 助跑最后两步明显减速

1.1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1.1.1 预跑段速度过快,因而加大了引弹超越、投掷前的预备姿势和完成最后用力的难度,学员为了完成最后用力,不得不被迫降低最后两步的速度。

1.1.2 第三步(交叉部)上跳过高,使右腿落地时腿部承担不住那么大的冲力,因而迫使髋、膝、踝关节弯曲过大, 延误了向第四步的过渡,引起速度下降。

1.1.3 进入投掷步的第一、二步,学员在引弹时向右转体过多和向右倒体过大,造成下肢蹬地困难,引起投掷步的步距缩小和速度下降。

1.2 纠正方法

1.2.1 纠正预跑段速度过快引起最后两步减速的方法

1.2.1.1 明确预跑段的目的和任务。即预跑是为投掷步完成动作服务而不是破坏它。

1.2.1.2 调整预跑段的速度(因人而异),以有利于学员自然、协调和不减速的条件下,完成投掷步的一系列动作为宜。

1.2.1.3 大量的持弹助跑练习(按自己的速度)。

1.2.1.4 用确定的助跑速度投垒球和标准弹,并逐渐提高投掷强度。

1.2.2 纠正第三步(交叉步)上跳过高而引起最后两步减速的方法。

1.2.2.1 明确上跳原因是后蹬角度过大和右膝上台过高,要求降低后蹬角和右膝向前抬。

1.2.2.2 持弹助跑踏标志。适当缩小第三步的步距,设立明显标志,要求学员踏在标志上,让学员体会适宜步距的动作感觉,并使之逐渐稳定下来。

1.2.2.3 助跑投垒球和标准弹,并逐渐加投掷强度。

1.2.3 纠正第一、二步向右转体过多和向右倒体过大而引起最后两步减速的方法。

1.2.3.1 讲清第一、二步的任务是继续向前助跑中完成引弹动作,为下一步(交叉步)超越器械做准备,而不是完成了超越器械动作。

1.2.3.2 走、慢跑、中速跑引弹。要求向右转体适当(髋轴、肩轴与投掷方向一致),第二步结束时躯干后到约10°~15°。

1.2.3.3 持弹跑踏标志。根据学员的身高、素质情况决定四步比例,每步落点设一标志。

1.2.3.4 助跑垒球和标准弹,逐渐提高投掷强度。

2 最后一步过大,造成“坐着投弹”

是我校较多学员存在的技术错误,它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大。

2.1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2.1.1 错误的认为加大最后一步可以加大投掷工作距离,因而有意迈大步,造成在支撑不稳的条件下(下坐)完成最后用力。

2.1.2 最后一步继续向右倒体过大(交叉步完成超越器械后,最后一步不应再继续倒体),使左腿抬离地面过高,延长左脚落地时间而引起最后一步过大。

2.2 纠正方法

2.2.1 讲清最后一步的合理步长对完成最后用力的关系。

2.2.2 上步短助跑踏标志(1.8~2.0m)

2.2.3 短助跑、全程助跑投垒球、标准弹,逐渐加大投掷强度。练习时除强调左脚积极落地踏标志外,另外要求过渡最后一步时,不继续向右倒体,身体躯干与地面约成60°~70°之间的角。

3 撇 弹

此错误不但不利于通过手榴弹的纵轴用力,而且易引起肘关节肌纤维的拉伤。

3.1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3.1.1 由于进入投掷前的刹那,上体前移过早而失去做“满弓”和翻肩的有利条件,造成从体侧撇出手榴弹。

3.1.2 由于最后一步支撑不稳,使学员在双腿支撑面外完成最后用力而引起的撇弹。

3.1.3 在“满弓”过程不会压低左肩,双肩保持同一高度,使投掷臀在向上翻转时不充分,只好从肩外撇出手榴弹。

3.1.4 从开始学习投弹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养成撇弹的习惯。

3.2 纠正方法

3.2.1 讲清上体过早移动不利于做好“满弓”和翻肩的道理,要求完成最后用力时努力做到右腿蹬转的同时翻转右肩关节。

3.2.2 上步、短助跑踏“限制线”投垒球主要是纠正最后一步左右脚横距过大的方法。

3.2.3 讲清在“满弓”过程双肩的杠杆作用。及时地、适当地压低左肩是为了抬起和翻转开右肩,做到肘高于肩,手高于头肘出弹。

3.2.4 用讲解和示范使学员建立正确的投掷臂动作概念,多做一些专门性练习,可使学员体会肩上投掷的肌肉感觉,避免养成撇弹的习惯。

4 小 结

总之,对手榴弹错误技术的改进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是否能够准确找出产生错误技术的原因,这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有了准确的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宜的方法、手段,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步骤去改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一种基于自组织过程神经网络的动态样本半监督... 下一篇:怎样合理设计音乐的节奏型从而培养幼儿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