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城市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2-10-24 07:52:57

关于运城市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情况的调查

摘 要: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运行。但从微观看,相当多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微利和亏损企业占比较大的现实值得关注,说明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本文结合运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当前企业效益下滑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运城市;企业;经济效益;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1―0033―03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5年8月末,运城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上年同期减慢2.2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增势减缓,企业效益明显回落,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利润17.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6亿元,同比下降3%;亏损企业由去年的160个增加到185个,增长15.6%,亏损额由1.8亿元增加到2.2亿元,增长25.8%。具体表现为:

一是受限行业效益下降明显。截至8月末,全市冶金行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43.2%;焦炭行业下降20.3%;机械制造下降20.3%;交通运输业下降17.3%;建材下降16.8%;医药下降1.5%;电力下降1%。

二是小型企业效益下降明显。据统计,8月末,全市大型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3.8%,中型企业下降23.6%,小型企业下降达45.7%。

三是受限行业集中的县亏损企业亏损额较大。夏县是以医药、农业企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结构,8月末,全县规模以上10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13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10万元,下降32.5%。闻喜县主要以金属镁、化工、玻璃等行业为支柱产业,8月末,全县规模以上31家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95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580万元,增长64.3%。其中:镁行业亏损16772万元,玻璃行业亏损6241万元,化工行业亏损2573万元。

四是国有企业下滑程度低于民营企业。8月末,全市国有企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非公有制企业下降23.9%。

五是外贸企业利润下降大于内销企业。截至,2005年8月末,全市内销企业利润下滑21.2%,外贸企业下滑30.2%。

二、原因分析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减少

一是宏观调控影响因素。2004年以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导致部分行业产品价格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当一部分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亏损。二是市场竞争加剧因素。运城市焦化行业竞争比较明显。近年来,随着大型钢厂的自备焦厂和周边省市、国家焦厂的建成投产,行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导致焦化行业产品需求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滑。三是对外贸易摩擦影响因素。2004年以来,金属镁行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反倾销影响(关税由76%提高到174%),产品价格平均下降百分之十,同时原材料硅铁价格上涨百分之十五左右,使金属镁行业利润空间缩小,甚至出现亏损。到2005年8月末,全市金属镁企业58家,已停产16家,其他规模较大的金属镁企业也陆续限产,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客观上造成一些企业利润下降

运城市产业结构以煤焦、钢铁、电解铝、金属镁等资源性为主,以中小企业居多,主要是加工制造和出口。去年以来,国家针对经济过热现象,制定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对企业影响较明显。

一是受限行业产品订单减少。2004年以来,国家限制金属镁冶炼和生产,导致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据调查统计,闻喜县金属镁行业订单较去年同期减少约为三分之一。同时,国家对焦炭行业征收排污费且取消了焦炭出口退税政策等,加上下游钢铁行业景气度下降,焦炭需求减少,产品供大于求,部分企业在建项目停工,准备上马的项目被取消,导致上游企业订单减少。二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今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直接影响出口企业利润。出口企业收入1美元将少收人人民币0.19元。

(三)企业管理滞后、粗放经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投资规模扩张,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据统计,2003-2004年我市煤焦、冶金、电力、化工四大行业投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59.3%左右;2005年6月末,商业银行又对四大行业贷款合计达10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5%。由此导致焦炭、冶金等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另据对40家企业调查,有40%以上的企业存在盲目扩大投资的现象,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二是企业产品多为资源型、高牦能、高污染型,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如河津40余家焦化企业能进行深加工利用的只有3家,闻喜30家金属镁企业能进行深加工的也只有4家,采用先进工艺的只有2家。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关停或限产。三是企业管理滞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粗放,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相对低下,没有长远规划,短期行为比较严重,资金运用不合理,影响企业发展。

(四)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减慢

由于需求不足,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销售不畅,库存上升,应收账款加大。一是产成品库存增加。据调查统计;2005年8月末,河津市焦炭滞港和库存达150万吨,占用资金8.7亿元,同比上升11.2%;运城市金属镁、钢、生铁等库存3.4亿元,同比上升14.4%。二是应收账款加大。8月末,全市企业应收账款为43.7亿元,同比上升30.3%,企业间货款拖欠严重,流动资金周转率由3.62降低到1.91,货款回笼速度减慢。库存占用和应收款加大,导致企业资金紧缺,影响生产,减少利润。

(五)信贷结构不合理,小企业资金短缺

从总量上看,信贷投放速度减慢,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下降。2005年8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4亿元,下降2.67个百分点。如闻喜县信用联社2005年6月末企业贷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805万元,较年初减少1411万元。

从投向上看,银行信贷逐步从传统行业退出,继续向大城市、大客户、大企业、大项目集中,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如华泽铝电近年来增加授信32.7亿元,贷款增加10.6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效益下降。如2004年以来运城市焦化、冶金行业贷款减少7.6%,企业从民间融资增加成本6750万元,效益下降5%左右。

从服务来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进一步弱化。一是对受限行业、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紧缩政策;二是贷款审批时间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审批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对收购季节性很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影响较大;三是银行经营产品品种单一,影响

企业发展。如仓单贷款业务在我市银行机构基本未开办,导致企业不能利用有限资金及时购买原材料,影响正常经营。

(六)贷款发放不合理助长企业盲目发展,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银行因对企业市场定位、发展前景摸不准、看不清,调查不到位,在前几年市场利润空间不合理的诱导下,盲目发放贷款,导致许多小企业一哄而上,造成总体产能过剩,效益下滑。这在运城市焦化行业表现突出。如运城市近年来建立的焦化厂达60多家,每一家企业在银行几乎都有贷款,这对焦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长作用,因盲目发展,目前经市场淘汰留存下来仅30家左右。

三、企业效益下滑对金融的影响

(一)银行贷款潜在风险增大

目前,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应收账款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长期使用。从表面上看,企业的银行贷款基本都正常,并能够按时结息,但贷款到期要企业足额偿还很难,银行只能要求企业办理收回再贷,以保证银行债务的形态正常。

(二)不良贷款清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企业效益持续下降,还款来源减弱,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清收难度越来越大。

(三)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近几年,有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完善环保节能技术;而有的企业受当前利益驱动影响,盲目投资和扩建生产规模,在银行对受限行业和中小企业压缩贷款规模的情况下,便挤占流动资金搞项目建设,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固定资产建设。

(四)银行放款更加慎重

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限制部分行业发展,使我市以冶金、焦炭、金属镁及能源化工为主的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限产甚至停产关闭,银行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受此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更加谨慎,甚至有的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的做法。

四、政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主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型经济。要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增强企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后劲;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内涵式、集约化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新型产业的投资建

不仅要改善硬环境,而且要改善软环境,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开拓新型产业。一是通过财政拨款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等国家鼓励和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贴息;对以自有资金创办的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量启动资金;对自行研究开发项目,购买新技术或新产品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财政政策引导。改变企业投资结构和方向。二是要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有效信贷需求,增强银行信贷投放信心。三是要净化社会信用环境,规范信用行为,吸引外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三)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按照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实现资金、资源优化配置,要积极引进人才,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企业发展长远规划和打算,切忌盲目扩张和盲目跟风等短期行为。要围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创造名牌占领市场的目标。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竞争能力。

(四)改善小企业信贷服务

各银行机构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科学地把握信贷投放的方向和力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保持贷款的合理增长。一是要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银行贷款要一视同仁,不搞信贷歧视,当前尤其要把银监会关于《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在内部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降低中小企业信贷门槛,逐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比重。二是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的特点,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小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三是政策性银行要扩大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四是要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五是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对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使其能够通过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增加股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

上一篇:民间融资对农牧区经济金融的影响 下一篇:当前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