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及其质量问题的分析

时间:2022-10-24 07:38:48

桥梁施工技术及其质量问题的分析

摘要:桥梁施工技术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保证质量的前提在于规范施工技术,形成全过程管理,本文对桥梁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基坑挖掘、浇筑施工、预应力及支护作业等,并阐述了这些施工技术可能对质量形成的干预及影响。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桥梁项目施工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少受到外部因素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对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力度日趋加深,干预桥梁质量的原因多体现在技术运用和工艺选择上,对应工程结构来选择相应施工方法,是控制项目质量最基本的原则。我国桥梁项目施工经过多年探索,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以及设备选择体系,同时利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真正做到了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但是,一些不完备的技术仍然会对项目质量产生影响,当前面对的施工技术问题极具多样性,因工程周围环境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不一,该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来应用施工技术,成为了目前桥梁施工的难点,比如基础施工地点处于水下,怎样去应对岩土和泥沙,如若操作不当,则会增加施工难度,很多施工现场所面临的问题无法一概而论,所以不能套用固定模式来解决问题,技术人员只能深入现场,实地走访,综合具体情况,调整施工技术以及设备应用,随机应变,将桥梁项目质量控制摆在首要位置。

1.基坑施工技术对桥梁质量的影响

桥梁项目整体质量,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施工技术的正确运用,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便是施工技术管理,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技术应用到不同环境下的桥梁施工,这是对质量所能起到的最大干预。

基坑施工技术:

桥梁基坑开挖通常会选择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季节,防止水文条件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造成影响,形成不必要的排水作业。但根据项目需求的不同,也会存在春季或夏季开工的情况,这就要利用相关给排水技术来减少雨水对项目的负面影响。桥梁基坑开挖之前,承包方会针对所需设备以及物料人力进行统一调配,保证施工连续性不受影响,在充足的材料和人力下展开施工。参与建设的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全面考虑到可能干涉质量及效果的情形,诸如基坑地质条件以及河流深度,施工现场环境或者气候变化所形成的降雨等,设备能否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基坑挖掘会不会因为渗水而造成危险,以及在预定工期内最为合适的支护技术、大型机械设备利用程度等一系列可能干预工程质量的因素。如果基坑开挖过程中机械不能够正常实现操作,则必须依靠人力去对基坑进行挖掘,如何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防止斜坡滑落或者塌方事故,让前期支护工作行之有效的,选择何种类型的支护技术,这些通通需要经过严密的安排部署,否则基坑施工则很难顺利展开,包括前期的支护基础浇筑、大型机械对泥土岩层的适应能力,都必须通过专业、科学的统筹编制后方可投入施工,在基坑挖掘完毕后,组织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即使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且快速予以排除。下面将针对几种常见的基坑挖掘问题进行探析:

1.1斜坡坑壁状态下的基坑挖掘

阶梯形或者斜坡坑壁是基坑开挖过程中常见的情况,针对这一情景,应当将基坑深度控制在5m左右,挖掘时保持泥土岩层结构完整,在均匀、平衡的泥土地质条件下施工,注意大型机械挖掘力度,让土层结构始终保持在一定温度下,一旦大型机械破坏了土层结构完整性,那么斜坡坑壁发生滑落或者崩塌的可能性便会增大,及时不得已调整开挖位置,也不能冒险让施工人员亲自介入。保证基坑质量的原则在于,大型机械需要严格按照斜坡角度和实际宽度比例进行挖掘,计算宽高比,按照实际情况下铲,特别留意阶梯形坑壁土层是否牢靠,以免泥土塌方导致前功尽弃。

1.2垂直坑壁状态下的基坑挖掘

和斜坡坑壁一样,垂直坑壁同样是基坑开挖作业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桥梁施工如果决定利用垂直坑壁来进行基坑挖掘时,首先要保证基坑泥土构造平衡,岩层均匀完整,尽量避免大型机械作业深度过强,一旦破坏了垂直坑壁的泥土岩层构造,那么泥沙松散位移很可能造成基坑下沉甚至垮塌,由于结构出现位移,瞬间形成的力量有一定几率导致地陷等严重后果,周围机械设备或者施工人员不能及时彻底,则存在被掩埋的巨大危险,所以在利用垂直坑壁进行基坑挖掘时,要保持基坑湿度处于一定安全值,在含水量丰富和岩层状态适宜的情况下展开作业。

1.3基坑开挖质量控制

无论选择垂直坑壁还是斜坡坑壁,基坑开挖作业都要坚持灵活、巧妙的原则,由于基坑是桥梁施工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为了保证桥梁整体质量和预定工期不受影响,从事基坑开挖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经验,有处理危险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尽管桥梁施工技术日趋完善,但与其他建设项目一样,基坑开挖这一环节始终会伴随着变量,如果反应速度不够,处理能力底下,那些这些变量则有可能威胁到项目质量。非垂直坑壁情况下的挖掘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岩层结构,机械设备触碰到不同的岩层结构时,需快速得出对应结构特点,针对斜坡坑壁采取技术更改。

2.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2.1基础浇筑控制

前期基坑开挖作业完成,基础浇筑紧随其后,需要特别注意。在实施过程中,尽量根据台阶类型来实现一次性浇筑,竭力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裂缝。想要一次性灌足台阶所需要的混凝土,可以选择从边角向中心覆盖,将模板整体铺满砂浆和混凝土,然后在初凝完成后将模体抽出,把粘在壁面上的余料清除,防止造成表面凹凸不平。最后,对钢筋位置进行测量,避免浇筑作业造成钢筋倾斜或偏离正常位置,如果发现钢筋位移,应当马上做出调整,防止浇筑作业返工。

2.2墩柱浇筑控制

墩柱浇筑作业首先需要将位置对齐,保持接触面光滑平整,如有需要可以采取拉毛修正。特别强调的是,浇筑圆柱形模体时尽量让墩柱底部一次性成型,运用吊车等机械辅助模板安装。模体四周在安装过程中,需留意模板封口处要高于表层混凝土密度,一般在10-20cm左右即可,利用钢丝绳绑紧模体,让模体充分固定在原地,然后将吊车对准指定位置,输送材料实现浇筑。厚度控制在35cm以内,分层对齐部分厚度同样不应超过35cm,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使用工具振捣,完善封口处密实程度,进一步加强桥梁表层光滑度,预防蜂窝面的产生,墩柱混凝土初凝后,观察立桩状态是否处于一致。检测浇筑混凝土强度能否符合标准,如果没有其他问题,随后便可实施侧模脱离,将混凝土盖上塑料薄膜,充分为混凝土提供养护,保证其在湿润状态下凝固,这样有助于提高墩柱强度。 2.3盖梁浇筑控制

进行到盖梁浇筑时,需要将它与钢筋对接,闭封预留空隙,采用钢模向盖梁实施浇筑,如遇倾斜角度或者弯曲位置,建议选择竹胶板配合装模浇筑。预先将脚手架搬到合适位置,在需要时快速拼接,输送携带钢管及木材的人员到上方浇筑,完成底模安装后,施工人员应当场对钢筋进行捆绑和加固,随后准备进入侧模安装阶段,保持浇筑作业连续性,节省设备运行开支,混凝土在现场进行搅拌,随时应用到盖梁的各个分层,这样的施工节奏有助于保持盖梁质量,从根本上消除凹凸不平的蜂窝状麻面。

3.预应力与支护施工控制

3.1桥梁预应力施工控制

桥梁预应力施工有明确技术规范进行约束,有效执行技术规范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规定中明确指出,进行钢绞线或钢丝编组过程中,应当选用强度适宜的预应力钢材,实施编束时,将每一条钢绞线逐一理顺,防止钢绞线纠缠成团。从受力层面作出分析,采取对应的钢筋冷拉工艺,实现冷拉率控制,编束时要注意将其理顺拉直,避免在张拉或穿孔时钢绞线纠缠或受力不均,一旦出现受力不匀或纠缠情况,为防止钢绞线断裂,应当及时控制张拉预应力,避免后续损失。技术规范同时要求了预应力张拉次序,针对桥梁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次序编排,将预应力张拉根据穿孔优先级进行排列,张拉时参照孔端受力角度安排张拉方法和预应力配置,保持力学作用与截面核心一致,避免截面因受压过大或重心偏离造成边缘拉力不足,采取分批分组对齐式张拉可以有效降低偏心力矩。此外,预应力若受到张拉控制时,要注意节奏次序,避免因受力不匀造成钢筋混凝土弹性损失,降低预应力施工效果。预应力施工对桥梁项目质量优劣影响深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在张卡完成后马上采取灌浆,这就需要张拉过程中另一组施工人员做好准备,一方面调配灌浆材料,另一方面组合灌浆所需的辅助设施,这些工作都会对预应力控制起到影响。预应力值要在张拉作业之前进行严密计算,随时调取和判断预应力增幅数值,选择正确的张拉作业方式,将参与施工的人员安排到各自岗位,张拉作业一旦开始,各司其职,实现封锚后便可以立即采取灌浆的高效施工。如此一来,不但降低了预应力损失,而且可以保持结构性完整,增强结构抗裂程度,一次性完成相关预应力施工,对桥梁项目质量起到根本性保障。

3.2支护施工编排

长方体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支护施工,将两块长方体混凝土在需要进行支护的地方对齐排列,等到混凝土初凝并符合所需强度之后,便可以开展后续作业,完成施工时再将混凝土块清除。需要注意的是,两块支护混凝土可能会出现厚度不一的情况,要及时观察混凝土是否发生位移,以及相关施工是否符合桥梁尺寸设计,避免因前期支护造成形状偏差,随时清理被压碎或开裂的混凝土残渣,否则混凝土块会因受力过大而产生位置变化,严重时容易造成桥梁墩柱偏离设计位置。某些临时性支护混凝土块因梁板拖动,在施工完成后难以彻底清除,即使勉强凿碎后也需要大量清扫工作,为施工队伍增加工作量,尚无避免这种情况的有效途径,不建议在施工中进行清扫,因为站在墩柱下方的人员容易被碎石击中,可以考虑利用工程车进行现场清理,提高作业效率。

4.结语

施工队伍专业素质以及技术的正确运用,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强调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组织人员进行分析与调整,并且将问题予以排除。基坑挖掘、浇筑作业以及预应力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质量构成影响的因素,需要施工队伍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从细微处入手,为桥梁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荣光.桥梁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2]唐玉东.浅议公路工程中事故成因与质量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S1).

[3]逯文燕.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价值工程,2011(06).

[4]曾志勇,肖莹.浅谈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1(17).

[5]林征.浅谈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J],时代金融,2008(09).

收稿日期:2013-4-15

作者简介:王兴华(1979-),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公路项目建设与管理专业。

上一篇: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石油系统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及维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