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麦田管理形势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07:21:24

夏邑县麦田管理形势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一)越冬苗青

今年夏邑县小麦生产形势较好,播种基础及越冬苗情都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小麦播种面积86443.2万平方米,与去年持平,其中:一类苗面积67700.5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78.3%,667平方米基本苗21.2万头,667平方米群体71.6万头、单株分蘖3.9个、单株大分蘖2.9个、单株次生根6.0条、主茎叶龄6.4;二类苗面积13740.2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15.9%,667平方米基本苗22.0万头,667平方米群体60.3万头、单株分蘖3.3个、单株大分蘖2.4个、单株次生根4.9条、主茎叶龄5.9片;三类苗面积5002.5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5.8%,基本苗22.3万头,667平方米群体51.6万头、单株分蘖2.6个、单株大分蘖1.3个、单株次生根4.0条、主茎叶龄5.0片。

(二)土壤墒情

由于夏邑县去年9月下旬降雨20.3毫米,玉米收获期集中在9月25~29日,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5厘米左右,有利于保墒。今年麦播相对集中在10月6~11日,播期适宜,播种时墒情较好,仅部分田块口墒略差,一播全苗面积大。10月下旬,夏邑县出现轻至中度旱情,0~20厘米含水量,小两合土11%,两合土10%,淤土9%。11月份夏邑县4次降雨过程共计37.2毫米,缓解了旱情,目前,夏邑县各类麦田墒情较好,据12月初测墒小两合土14.6%,两合土13.5%,淤土13.0%,基本能满足小麦冬前生长。

(三)气象情况

夏邑县10月16日~12月8日,积温531.7度,9月底降雨量达到51毫米,10月份以后降雨量47.8毫米,播种期前降雨量高于常年,播种后低于常年。2014年1月6日~8日,夏邑县无降雨,其中:1月6日最低气温-3.3℃,最高气温10℃℃;7日最低气温-4.4℃,最高气温8.7℃,8日最低气温-1.5℃,最高气温6.3℃,6日至8日无有效降雨。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块麦苗素质相对较弱。少部分麦田播种偏深,麦苗素质相对较弱,这部分麦田由于麦播时抢墒播种,播种深度5~7厘米,播种较深,麦田地中茎较长,麦苗出土时养分消耗大,麦苗个体素质偏弱。

2.部分地块土壤墒情不足。1月3日,夏邑县农技中心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李集镇(壤土)、郭店乡(淤土)、太平镇(沙壤土)12个样点进行土壤墒情监测,平均土壤含水量0~10厘米为7.83%,1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为9.67%,20~40厘米土壤含水量为11.28%,40~60厘米土壤含水量为12.29%。2013年12月1日至今,一直无有效降雨,土壤墒情不足呈持续发展趋势,对小麦安全越冬及春季麦田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3.部分早播麦田受冻基率增大。2013年10月2日以前播种的麦田大都处于7叶或以上,如果气温偏高春季将会提前拔节,极易遭受早春冻害。

三、春季麦田管理意见

2014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因苗制宜,科学分类施肥,促控方法并用,管理措施前移,突出普遍浇水,搞好病虫草害防控。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普遍浇水

针对目前小麦持续干旱,墒情不足,如春前仍没有有效降水,春节过后要及时抓好以普遍浇水为重点的春季麦田管理高潮。已到达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防止冻害死苗。

(二)普遍中耕

早春及时进行麦田中耕,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对小麦生长具有控旺转壮、促弱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的作用。各类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搞好中耕,以达到松土、保墒、弥缝、防止土壤板结的效果。对每667平方米群体90万头以上的麦田要深中耕,以控制和促进无效分蘖的滋生和消亡,加快两极分化进程;对一般麦田要浅中耕,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播量较大造成的麦田群体过大,麦苗根系发育不良的地块,一般不宜深中耕。要注意中耕质量,做到锄细、锄匀、锄平、锄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

(三)科学施肥

1.对长势较弱或脱肥严重,每667平方米群体50万头以下的三类麦田,要进行两次施肥,第一次在起身返青期追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13千克或小麦配方肥15~25千克,以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每667平方米穗数;第二次在拔节末期追施拔节肥,每667平方米追尿素5~10千克,以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2.对冬前分蘖不足,每667平方米群体相对较少的二类麦田,在起身返青期追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千克,以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3.对一类麦田,提倡和推广“氮肥后移”追肥技术。不要过早追肥,以免导致无效分蘖增多、每667平方米群体增大、消耗地力、诱发病虫草害和后期倒伏等现象发生。施肥时间应推迟到拔节期(即3月中下旬)两极分化结束后进行,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13千克。同时,可在拔节前喷施多效唑进行化控,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预防后期倒伏。对于有脱肥现象的一类麦田,追肥时间可适当前移。

4.对已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麦田,由于种麦前已按方配施了小麦苗期生长所需的各种肥料,在春季麦田管理上要继续落实施肥建议卡的追肥要求,适时、适量追施氮肥,做到节约成本,提高肥效。

(四)防治病虫草害

随着气温的回升,返青拔节后小麦的多种病虫草害也会相继加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具体防治方法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667平方米用20%的三唑酮乳油75毫升或12.5%敌力康粉剂20~30克,加2.5%金狂纵乳油20~3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毫升,加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全县麦田争取普防一遍,严重发生地块5~7天再补防一遍。

要大力推广应用化学除草,对一般杂草发生麦田,每667平方米用10%麦镰10~15克加20%的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对猪殃殃、猫儿眼严重发生麦田,每667平方米用10%麦镰10~15克加20%氯氟吡氧乙酸30~40毫升,另加56%的二甲四氯粉剂30克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对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骠马乳剂50~75毫升进行茎叶喷雾。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在返青期至拔节期以前,使用时要严格按照配比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五)预防小麦早春冻害

根据夏邑县历年小麦生产上的经验,3月中下旬常出现寒流天气。由于此时小麦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遇到“倒春寒”天气,极易造成小麦减产。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大幅降温天气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早春冻害预防措施主要有:浇水及在早春田间管理时进行镇压,起身期要进行化学调控,适当控制旺长,叶面喷施抗寒剂,提高抗性。早春冻害补救措施主要有:待寒流过后及时检查苗情,若有冻害发生,如叶片严重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要及时采取浇水、中耕、补施氮肥等措施,以促苗早发、促进新生分蘖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

上一篇: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三大男高音 各唱各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