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去 跳出来

时间:2022-10-24 07:18:13

“钻进去,跳出来。”这是教育家于漪在谈语文教师成长时反复强调的六个字。“钻进去”就是要深入文本,挖掘空白点,寻找生长点,借以突破难点,凸显重点,简言之,就是把薄书读厚。而“跳出来”则是站在一个尽可能高远的位置,此刻的文本成了无数文本中的“一个”,共性开始显现,学生就一旦抓住这变中的不变--这永恒的规律,也就找到了阅读其他文本的门径。这样,学生就把厚书读薄了。

一、引导学生“钻进去”

1.借助文本本身,引导学生“钻进去”

新课开始,老师就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学生很快找出了一系列关键词:“彩塑”“2000多尊”“壁画”“45000多平方米”“藏经洞”“60000多件”。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教师达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2.借助搜集信息,引导学生“钻进去”

紧接着第一个问题之后,老师又问:“莫高窟有这么多精美的文物。课前,老师布置大家继续收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那么,你还更深入地了解了莫高窟的什么呢?大家来交流交流。”学生纷纷发言,教师一边追问学生资料来源,一边帮助学生概括资料内容。因为时空跨度大,《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

3.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钻进去”

在课堂上,有这么一个环节:老师用课件出示不同神态的彩塑,让学生上讲台点击自己最喜欢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由“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想到了《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学生把这些彩塑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既获得了感性认识,也更好地理解了“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等词语。

二、引导学生“跳出来”

1.借助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跳出来”

把事件放在一个壮阔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学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是偶然,更是必然;是外因,更是内因。于是,学生得出了一个结论:“落后就要受欺辱!”

“跳出来”,学生既受到一种情感的熏陶,更感知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由感性走向了理性。

2.借助对比阅读,引导学生“跳出来”

人教版教材中有《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主题与《莫高窟》类似。老师把这篇课文引进了课堂:让学生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处和不同处?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了解了两篇文章在写法、侧重点上的区别。借助对比阅读,学生了解了不同文章的共性与个性,为学会多角度处理素材打下了基础。

三、反思

1.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其次。2.引导学生俯瞰文本。把文本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观看,学生会发现:一切有生命的文字,都与个人、国家、民族血脉相连。把文本放在文学史中观看,学生会发现: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叶子”的“脉络”是相似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钻进去,跳出来”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种途径、多种选择。教师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课堂才能拥有生生不息的精彩!

作者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

上一篇:中日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点 下一篇: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