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无性快繁技术

时间:2022-10-24 07:17:12

茶树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无性快繁技术

茶树品种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形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特性的相对一致性,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品种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需要的茶树群体。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名优茶生产的前提条件,品种的抗逆性是发展无公害茶园的关键。

茶树良种是指在一定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栽培、采摘制度下,能够达到高产稳产,制茶品质优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丰产、稳产、优质、早发和广适等优点,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通过国家区域试验并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品种为国家茶树良种,经过省级区域试验并由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为省级茶树良种。把握和利用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对于茶树良种的选育、优良品种或者品系的科学化栽培以及繁育技术能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茶树优良品种的主要功能

1. 增加单产

茶叶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芽叶个数、每个芽叶的重量、芽叶的生长速度和年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即多、重、快、长四个产量因子构成。高产品种比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增产效果一般为15%~30%。

2. 提高品质

茶叶品质由色、香、味、形四个因子构成,而色、香、味、形的形成是由茶叶生化成分所决定。品种不同,遗传物质就不同,芽叶中所含的多酚类、氨基酸、香气成分等生化成分也不同,制成的茶叶色泽、滋味、香气和外部形态也就不同。

3. 增强抗性

茶树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推广范围内对不同茶区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造成的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 抑制采制“洪峰”

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的开采期相差可达3周以上,不同发芽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抑制或缓和采制“洪峰”,延长采制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

5. 提高采茶效率,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较强的持嫩性使萌芽先、后的芽叶品质差异不至于太大,便于加工成型,成茶品质一致。节间长的茶树品种,机器切割落在节间上的可能性大,使得采下的芽叶完整,破碎叶少。茶树再生能力强,表现为剪后芽叶生长量大,便于机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6. 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

茶树品质提高,制茶品质优良,产量增加,提早上市,机采节省劳动力成本,自然可以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

二、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

茶树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包括茶树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树型

植株生长健壮,树型直立或半开展。

2. 分枝

数量适中,枝条粗壮,分枝角度35°~45°。

3. 新梢

梢要长,着叶数多,叶片分布均匀,不重叠。

4. 叶片

大小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叶厚,光能利用率高,叶面光泽性强,叶面隆起。

5. 叶芽

肥壮,持嫩性,茸毛多,叶芽密度大,生长整齐。

6. 新梢生长期长

即新梢发芽早、休眠迟、轮次间休眠时间短。

7. 育芽能力强

芽头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发芽轮次多。

8. 抗逆性强

能在各种不良环境下正常生长。

9. 生殖能力弱

避免因过多的开花结实而影响叶芽产量。

三、茶树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

1. 丰产性

丰产性是茶树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综合表现,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

2. 稳产性

稳产性是对丰产性的保证,是指对病虫害、寒冷、干旱等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抗性。

3. 优质性

优质性是指茶叶生化成分适合特定茶类的品质要求,产品内在品质优秀。名优茶的共同特点是:大小一致、形状一致、色泽一致、内质优良。

4. 早发性

早发性是指茶树发芽早,提前上市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 广适性

广适性是指该品种对土壤、气候等因素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宜种在高山、丘陵,对土壤酸性度要求不严,可以广泛种植。

6. 特异优性

特异优性是指该良种具有某些独特优良的性质,如氨基酸总量大于6%,茶多酚类大于45%,咖啡碱小于1%或大于5%,或者发芽期特早(早于标准对照种十天以上),抗旱、寒、病、虫等抗逆性性状中一项或者多项抗逆性强等。安吉白茶是具有特异优性的品种,其氨基酸含量在5%以上(最高可达6.7%),品质独特,滋味鲜醇。

四、茶树良种无性快繁技术

茶树良种繁殖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即为种子繁殖,后代性状变异大,可用来培育优良品种。但优良品种的繁殖推广一般都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能够保持后代性状的稳定性。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组织培养、压条、分株、嫁接和扦插等。

生产上主要采用短穗扦插无性快繁技术。短穗扦插就是用带腋芽和1~2个成熟叶片、长3厘米左右的短穗,该方式具有母穗用量省、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等特点,是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方法。短穗扦插无性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1. 母本园的建立和管理

俗语说“母壮子肥”,只有培育强壮的母树,才有健壮饱满的插穗,才能为培育茶苗创造先决条件。

①高标准建立茶树良种母本园,除杂提纯,保证品种纯度达到100%。

②合理修剪,因树制宜,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梢枝条。适度修剪促使新梢生长旺盛,增加扦插有效枝条。母本树修剪的程度因树龄、树势、品种不同而异,幼年茶树按定型修剪,青壮年茶树距地面45厘米左右重修剪,老年及衰弱茶树不能作为母本。

③加强肥培管理,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由于母本树每年要进行较重程度的修剪,养分消耗多,因此要加强肥培管理,须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保证养分充足。新梢生长期间配合根外追肥,可使新梢生长健壮、有活力,更有利于扦插成活。

④加强病虫害防治,不能把有病虫害的枝条带入母本园。因母本茶树萌发新梢肥嫩,容易遭受病虫害,这样不仅会把病虫害带入母本园,而且还会影响母树和茶苗生长。

⑤培养健壮枝条,使之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实践证明,扦插的母本树枝条好坏直接影响茶苗成活率,穗条必须健壮、有活力且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既不能过老也不能过嫩。

2. 苗圃地选择和建立

①选择土层深厚(厚30厘米)、结构良好、酸性土壤(pH值4.5~5.5)、排灌便利、避风向阳、地下水位低、交通方便且靠近母本园的田块。

②提前30天完成深翻、施基肥并使之腐熟。深翻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作物收获后,深度30厘米以上,结合深翻施足饼肥或有机肥;第二次在做苗床前进行,深度15~20厘米,打破土块,平整地面。

③做好苗床,按东西向起畦,长10~15米,宽1米左右,沟宽40~50厘米、深15~20厘米。

④畦面铺心土5~6厘米厚,心土用酸性红黄壤做扦插土,可以减少杂草,防止插穗剪口感染,促进插穗发根。

⑤做好农膜、遮阳网覆盖等。

3. 扦插技术

①扦插时期。一般春、夏、秋都可进行扦插,但实践证明早秋扦插最实用,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期扦插,穗条成熟、腋芽饱满,数量较为充足,扦后发根快,成活率高,后期管理省时省工。

②插穗剪取。穗条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接穗上端剪口离叶柄2~3毫米、斜面同叶片方向,下端留3厘米长,形成的扦穗须具有1个腋芽和1片完整叶子,节间不宜过长和太短(三厘米左右),剪口要平滑,做到边剪边扦,不能存放太久。

③扦插密度。以叶靠叶互不重叠为准,中小叶品种行距十厘米左右,株距2.5~3厘米,每亩扦15万~20万株。

④扦插方法。扦插时畦面土壤要湿而不黏,过干过湿都不行,先划好扦插线,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扦穗上端,在扦线上稍斜轻轻扦入土中,深度以叶柄平畦面为宜,叶片朝向同常年风向一致。扦后要及时浇水、打药消毒、盖膜和遮阳网。

4. 扦插后的管理

①遮阳。插穗只能在弱光下生长,适度遮有调节光照和温度的能力,还能保温和防止风害,一般采用70%~ 80%遮阳网。

②保湿。前期要求温度较高,土壤相对含水量在80%~ 90%,以后可逐渐降低,生根后忌渍水。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透气性差,对发根不利,甚至烂根。

③追肥。要掌握适宜的时间和用量。夏扦在次年春季才能开始少量追施0.1%尿素溶液,成苗后逐步提高。秋季扦插在次年秋季才能追肥,同时浇1次水,避免肥害。

④防治病虫害。扦插苗圃较阴湿,易发病虫害。主要是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芽萌发后还易受茶尺蠖、蚜虫、绿叶蝉等害虫为害。一般在扦插后及时用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1次,并结合除草、揭膜喷洒1次杀菌剂或杀虫剂,一般用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吡虫啉1500倍液。

⑤除草。铺过生土的苗圃杂草较少,一般每30天选无风温暖天气人工拔草1次。拔草要拔早、拔小,不能因拔草而伤及幼苗的根。

⑥茶苗出圃与运输。茶苗出圃的标准因品种、气候和地区不同有一定差异。一般要求苗高20厘米、茎粗2毫米以上、根系2~3个,移栽时间在春、秋季,起苗时不能伤根,长途运输宜选阴雨天,不能压得太紧,避免伤苗、烧苗,要及时栽植保证较高成活率。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邮编:343016)

上一篇:张老拐拐出创富路 下一篇: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