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24 07:03:36

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的特点,总结相关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入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分析攻击行为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类型的关系,并给予临床护理对策。结果:21~40岁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攻击行为,从攻击对象看,主要为医护人员(占50%,20/40),其次为病友(占27.5%,11/40),再次为家属(占22.5%,9/40)。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攻击行为,为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精神症状以及病理类型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

关键词:40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护理对策

受精神因素以及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攻击行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周围人群的健康及人身安全[1]。本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的特点,总结相关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入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1~76岁不等,平均(41.2±2.5)岁。

1.2一般方法 由护理人员对入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监护记录,分析患者攻击行为与性能、年龄、文化程度、精神症状以及精神分裂症类型的关系,做好相关记录。统计被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的对象。

2.结果

2.1攻击行为与各项观察指标的关系 ①性别:发生攻击行为的多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本文40例患者中,30例为男性;②年龄:21~40岁的精神分裂者更容易发生攻击行为,其次为41~60岁,最后为61~46岁,所占比例分别为50.0%(20/40)、40%(16/40)、10%(4/40);③文化程度:55%(22/40)的攻击行为患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45%(18/40)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④精神症状:40例患者中,33例情绪易怒,30例被害妄想,25例命令性幻听,10例关系妄想;⑤静静分裂病症类型:40例患者中,20例为偏执型,10例为青春型;5例为紧张型,5例为其它类型。

2.2患者攻击对象 从攻击对象看,主要为医护人员(占50%,20/40),其次为病友(占27.5%,11/40),再次为家属(占22.5%,9/4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较高,攻击行为不但会给患者自身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健康威胁,为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2]。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现实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3],其症状表现复杂,本研究中,33例表现为情绪易怒,30例表现为被害妄想,25例表现为命令性幻听,10例表现为关系妄想。

大量研究证实[4],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较多,且男性患者攻击行为具有较强的伤害力,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病史、个性特征及发病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21~40岁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攻击行为,从攻击对象看,主要为医护人员,其次为病友,再次为家属,与大量研究结果一致[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是疾病的表现,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此观点,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利害关系,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偏见,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创立良好的住院环境,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内容,可使患者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全面观察患者的行为,掌握其思想活动。检测病情动态变化是预防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环节,当患者发生攻击行为时,应保持冷静的态度,耐心劝慰患者,并耐心劝慰,减少其逆反心理,防止发生意外事件;严格管理并清除病区的危险物品,经常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尊重、关心、同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当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后,应立即分析其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交班时做好交接班记录,为防止患者突然出现攻击行为,为患者进行查房、护理时,应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进行护理工作。

有学者指出[5],患者的精神症状与攻击行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患者攻击行为相关的精神症状主要包括关系妄想、命令性幻想、被害妄想以及情绪易怒等阳性症状,若患者容易激怒,应将其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中,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一言一行,若患者出现先兆性攻击行为,应尽量分散患者注意力,还应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特殊护理,并减少与患者的正面冲突。若患者存在幻听,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幻听发生的频率及患者的幻听内容,了解患者是否受患者幻听内容支配,主动听患者倾诉,不与患者争辩,与患者交流并采用分散手段分离患者注意力;若患者存在妄想症,应耐心劝导,指导其进行体力劳动,减少患者的病理体检次数,患者外出时应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若患者为关系妄想症,护理人员应谨言慎行,尽量减少对患者语言上的刺激;若患者对病友存在被害妄想症,应将该患者安置在其他病房。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护理时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为保证患者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最大程度的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例类型以及精神症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此外,还应鼓励患者积极与家属、亲友、同事联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获得最佳的住院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仪芳.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12,03(22):3474-3475.

[2]王素媛.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06(06):63-64.

[3]李庆霞,翟爱玲,詹来英.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8):53-54.

[4]华珠,赵雪庆,朱玉梅.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09(25):5-6.

[5]吕宝玲,孙迎祥.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2,03(09):1131-1132.

上一篇: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 下一篇:产科优质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