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教学法在外语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应

时间:2022-10-24 06:51:56

鼓励教学法在外语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应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rtative Teach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Geng Jingxian; Yin Yu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摘要: 通过分析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将鼓励教学法引入外语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探讨在外语写作课程中应用该方法的原因,尝试运用该方法的实践途径,旨在使得学生在外语写作水平上能得到加强和改进,同时树立外语谋篇思维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写作习惯,实现外语写作实践中的鼓励效应。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for foreign language and non-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the author wants to introduce hortative teaching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explores the reason for using hortative teaching method, uses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in foreign language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rules and thinking, develop good habits of self-writing, and achieve the encouragement effect in writing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关键词: 鼓励教学法 外语写作教学

Key words: hortative teaching;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57-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日益全球化,社会对具有外语应用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或自学的热门话题。而在听p说p读p写、译这五种语言能力中,写作无疑是反映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准确的方式。然而最能反映学生外语语言水平的写作却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为破解这个难题而绞尽脑汁。所以,究竟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即能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攻克他们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值得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深思。本文中,笔者就目前大学外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鼓励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鼓励教学法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能产生鼓励效应的结论,希冀能对从事外语写作教学的同行有所启示。

1外语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有了稳步提高,然而写作却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写作能够全面、客观和科学地检测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外语基础薄弱的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1997年以来,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行作文最低分6分的硬行规定的刺激下,学生的写作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很多大学生也因为实施了写作最低分的原因而不及格或成绩较低,使得相当数量的学校四、六级通过率或成绩大幅度下降。因此,外语写作成为了外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外语水平就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大学外语写作水平薄弱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态度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外语写作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上更承认个人的外语表现能力,而这种表现能力通常表现在口语表达、听力以及阅读理解方面,相对的并没有给予写作应有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笔者发现,竟有半数以上的外语专业学生把写作能力欠缺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受到严格的写作要求和训练。写作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有所要求,但是并不是都能贯彻执行。甚至于有的外语写作课只是简单的教授一些写作注意事项,而觉得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来发现问题很麻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得重视写作,并且对那些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写作重要性的学生进行态度矫正,然后通过一些严格训练,加大对外语写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点抓好写作实践环节,最终促进外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2 教学及教师方面:以应考教学代替实际能力培养教学写作一直是语言学习中的最大弱项。由于外语写作课相对于口语、听力以及阅读来说要枯燥无味一些,而且通常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但是学生却觉得琐碎难记,结果收效甚微。再加上外语水平能力测试的成果在社会上很盛行,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四六级通过率,把英语写作仅仅看作是应考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去讲授,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去教授。应考教育,严重冲击着正常的写作教学。应考写作不仅使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往往跳过写作中的造句阶段,直接教授学生进行短文写作,或者是要求学生背诵几篇范文,在考试的时候按照范文模板生搬硬套,尽可能的把自己背诵的内容用到要写的作文上。这样一来,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就不能很好地用于对学生的外语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应该把写作教学单列成章,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及严格的要求和训练。

1.3 学生方面:基础不扎实笔者从学生的外语写作中发现,学生的外语作文普遍存在方面几个问题:中心思想不明确,语法知识匮乏(例如,时态问题,单复数问题,主谓问题),拼写错误等等。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整,语法知识运用不灵活,能够用于表达自我情感或思维的词汇量小,尤为突出明显的是缺乏谋篇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由于外语基础不扎实,很多学生对外语写作有畏难情绪,对写作也缺乏热情和兴趣,也不愿意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进行反思以求改进。要处理学生写作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写作老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注重细节讲解(遣词造句或是短文写作等),并且付诸一定的技巧练习(主题谋篇、文章结构、句式选用、句型搭配或是运用习语等),更重要的是还应想法设法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勤奋习作的兴趣。

2鼓励教学法在外语写作课上的应用

鼓励教学法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心理激励机制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热情,用赞赏的视野去审视学生的每一点学习成就和崭露进步意识的每一个学习活动或行为。着力培养大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动性,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二主”关系,力求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1 外语写作课上实施鼓励教学法的要素综述

2.1.1 理论支持:首先,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在课堂上实施鼓励教学法成就显著。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R.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实验发现的。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1972年J.E.布罗菲和T.L.古德曾评论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初研究与许多重复实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能够影响学生。他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强化是根据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则以证实期望的方式来反应。教师对学生寄托期望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重要的是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长处或优点都寄托期望,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其次,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这本书中,提出了五种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从课堂教学视角看,每个学生在内心世界里都很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获得人生的发展。从课堂表现视角看,每个学生都时刻渴望能够获得老师的赞赏和认同。在大学阶段,老师的赞美或是认可就是对他们在大学的行为的一个肯定。而这一赞美和认可就可转化为强烈的追求进步的学知动力。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多采取迎合现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鼓励教学法,那么学生在接受知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才能起到积极的互动作用,产生鼓励效应。

2.1.2 社会需要:外语作为现代中国走向国际的一种交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已经转变成为职场对求职者的一种基本能力需求。无论是外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要学好外语并且能灵活熟练的运用它去打开交流之门,这种需求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所以说,老师们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外语的价值和地位,学好外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标准。

2.1.3 学生需要:社会上普遍认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应该非常好,随时可以做口译或是笔译,或是写文章,毋需说是阅读一些外语报刊。然而,实际上现在处处可见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外语学识水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虽然全国高校对外语口语的地位高度重视,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较少有机会表现的写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因此,老师应该运用鼓励教学法,多鼓励学生除了开口讲外语,还要多练习写作,提高外语写作能力

2.2 外语写作课上实施鼓励教学法的途径在大学外语写作课上,老师应该采取灵活有趣的学习形式,去引起学生对外语写作的热情,同时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随时随地对外语写作表现出热情,认真有效地学习外语。在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实施鼓励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

2.2.1 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激励,就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刺激来作用于个体,从而使该个体把外来的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适当刺激,即使个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外在因素。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激励作用的绩效可见一斑。

通常来说,人的精神需要能够左右一个的行为,当学生的行为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和肯定后,学生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能使他们有干劲,有自信,更好的学习。老师应该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塑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尽可能地采取赞美激励的方法。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一方面,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或成功,并给予及时适当的鼓励;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学生的小失误或错误或者一些缺点,老师也应放宽心态,宽容的放过。

2.2.2 鼓励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吸收、接纳并更新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调节、控制能力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课外多进行自我训练,充分发挥学习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适当的、及时的引导。鼓励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善于归纳总结的自学能力。

2.2.3 应避免惩罚和责备学生曾经盛行的体罚已经渐渐远离教育体系,然而,一些隐蔽的、看不见的对学生内心的惩罚却仍悄然存在。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当代大学生内心脆弱,应放宽他们展现出的一些缺点,着重赞扬他们展示出的一些优点,让他们的长处得到老师正面的肯定,然后发扬下去。而不应该抓住一些失误或是错误反复批评,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挫伤他们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外语写作实践中的鼓励效应

笔者通过教学经验,把鼓励教学法运用于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学好外语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自控和自学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喜爱,进而促进了学生对写作课程学习的热情。也就是说,在大学外语写作上实施鼓励教学法,产生了积极的鼓励效应,这种鼓励效应值得推广下去。本文对具体的推广途径仅仅做了浅要分析,还会有更多鼓励教学法的应用途径,还有待于广大外语老师和学习者进一步地探索。

在大学外语写作课程上,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引导学生。鼓励教学法虽然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却非常适用于当代强调个性的大学生群体。应用这一教学法既可做到认可他们的个性的差异,又可塑造他们的自信心。在大学外语写作或是其他课程教授上,该教学法应有其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适当地运用鼓励教学法,在使学生不仅能开口说出流利的外语的同时,还能用外语写作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一些正式的想法。大学外语教师应多多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得外语写作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保军.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定位[J].山东外语教学,1999,(4).

[2]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6,(4):167-168.

[3]吴天武.心罚:一个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

[4]于晓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11):50-51.

上一篇:项目管理在设备大修中的运用 下一篇:奥运会后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