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棉花市场

时间:2022-10-24 06:23:15

警惕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棉花市场

作为中国棉企之中的一名一线工作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对资本入侵的一些想法,希望通过贵刊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从2003年的棉花行业全部进入市场化操作以来,一些改制的或者未彻底改制的棉企,个个厉兵秣马。从收购加工流通,几个月下来,犹如午夜惊魂。大部分棉企赔得血本无归,直到现在还零零星星看见这些受伤的企业躺在乱草丛中。

中国的棉花行业运作就是这样,以往的规律是三年一轮,两年赔,一年赚。现在这条规律就不灵验了,可以说是年年无规律可循。脆弱的棉花经营模式,怎能经得起大浪淘沙的洗礼。然而外国的棉花巨头们看准了中国棉企的弱点,如爱伦宝、嘉吉等知名公司,首先登陆中国最早的棉花市场山东丰岛。他们利用娴熟的国际游戏规则,充沛的资本运作,通过融资、参股、现货超市,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棉花企业,这几年已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拿到了丰厚的回报,进而有横扫华北平原之势,南下长江流域之气。

这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发展,把棉花行业纳入招商引资的目录中,导致外资频频进入。其中也给当地政府招来不少麻烦,老外的资本一旦成功引入棉花行业当地农发行就要给它发放贷款,市场准入问题成了老外们的拦路虎,有的撤出,有的便改头换面套用了当地农发行大量资金,使某些地方一些政府官员苦不堪言。例如澳宝收购白云,一年下来,把这家长江岸边的明星企业搞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

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30日的预测报告:2010/2011年度,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9%,预计新花产量增幅近40%。我国棉花种植面积2010至2011年度同比增幅0.56%,扩种面积幅度增大的只有长江流域,加上6、7月份内涝的影响,增幅几乎为零。黄河流域棉区没有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中期长势良好,但种植面积有所下降。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受苗期低温、中期内涝的影响,面积减少已成定局。综上所言,我国的棉花产量只要在秋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保持去年甚至超过去年的总产量是不成问题的,据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用棉消费量预计在1067万吨,总产量718万吨,缺口相当大,靠进口和抛售国储来弥补缺口,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安全。国外棉花巨头们充分利用这一点,故意诱惑炒作国内棉价,是值得我国决策部门和业内人士警惕及思考的一个课题,决不能像大豆、油脂等类的大宗农副产品的悲剧在中国棉企再次重演。

今年是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更新的最后一年,这给我们新体制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其一,加工速度增快,企业根本吃不消不说,还导致相互之间争夺资源发生价格战,原料成本加大;其二,船大浪大,遇上突发性价格波动,很难掉头,容易搁浅触礁,不像小厂机制灵活多变;其三,农发行贷款门槛的提高,给棉企融资带来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中国棉花企业面临困难,同时也是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棉花市场利好的空间,也正是他们期望所盼,一旦大鳄们的资本进入,他们趁机兴风作浪,操纵全球棉花市场,控制整个中国棉花市场,把这些羽毛未丰的新棉企的利润空间压得无利可图,中国经过6年的新体制改革成果,将在几个月内付之东流。

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只要我国的棉企们,同舟共济,把握好市场脉搏,就一定能走出困境,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银山诚大棉业有限公司)

上一篇:“生态纺织品”,谁说了算? 下一篇:印度棉花特性分析及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