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学习理论背景下教材阅读指导策略探索

时间:2022-10-24 05:55:24

活动学习理论背景下教材阅读指导策略探索

摘要:阅读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职校学生不愿阅读教材,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教材这一环节的随意设计以及对课外阅读的忽视造成的。立足活动学习理论,可从课内教学设计、课外延伸阅读、阅读方法指导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活动学习理论;教材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3-0033-03

阅读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已经让很多人不习惯阅读。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学生更愿意听和看,对于教材的阅读则比较轻视。职校学生普遍不喜欢不愿意阅读教材,表面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强,深层原因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阅读教材这一环节的设计比较随意,导致了学生阅读目标不明,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在课外,能主动进行阅读的职校生更少,大多数同学沉浸于闲聊、网游、电视剧中,缺少阅读兴趣,阅读氛围不浓郁。众所周知,阅读是个体获得知识、丰富体验、追求完美、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如何让职校生在课堂中能有效地阅读,教师应从课堂与课外两方面采取措施。

所谓活动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有效指导下,以丰富多样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与交往性的主体活动形式为凭借,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和创造,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完善个性的发展过程。活动学习突出强调了学生这一活动主体,而教师的适度有效指导是活动学习得以成功开展的前提。[1]

阅读活动学习指在教学中采用活动学习理论进行有效设计并开展教材阅读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影响或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阅读活动,并通过该阅读活动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完善自己的身心,丰富自身的情感。

一、激发兴趣,关注教学设计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主动、有效的教材阅读活动,教师要在“兴趣”二字上做文章,精心设计,激发阅读动机,才能使阅读活动得以真正开展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设疑激趣

教师在看似无疑处巧妙设疑,有了疑问学生就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如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定义”的学习中,笔者不直截了当让学生阅读教材,而是利用一则典型有趣的电梯实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兴趣渐浓,这是学习的重要前提。笔者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并根据视频内容巧妙地设置了问题――“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观察法有什么不同”,在学生思索未果时,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教材来解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巧妙地设置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二)竞赛增趣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材内容适合采用问题形式,但有些教材内容则较难设计出有趣的问题。对于此类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但如果教师简单地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效果则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教材前,给予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阅读教材的结果,改变教师单方面传授讲解的方式,尝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嘴巴动起来,可能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生趣

除了通过提问设疑、开展竞赛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活动。为了完成实践活动,学生必须进行有效的教材阅读。如在访谈调查法实施步骤这一内容的学习中,笔者就是紧紧抓住课堂模拟实践这一关键,提供调查对象资料,引导学生边阅读教材边进行应用的。学生为了较好完成实践操作,带着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明显增强,每小组的同学都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教材阅读。这种阅读虽然不是全班统一步调,但因为为了运用知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相当高。

二、拓展范围,关注课外阅读

课堂学习时间短暂有限,教材提供的知识精简浓缩,要让学生在课内高效理解教材知识点,必须引导学生将阅读触角延伸至课外,因为组织、开展课外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动力和效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学习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并组织开展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其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明确目的――开展阅读――报告交流――反思评价。[2]

(一)明确目的

读书活动进行之前,学生必须明确读书的目的。课外阅读活动目的主要是:首先,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资料的搜集、积累、查证,深化理解课堂相关教学内容;其次,满足探索兴趣,享受阅读的愉悦。阅读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根据课内教学内容明确适切的阅读目的。

(二)开展阅读

明确目的之后,学生便开始阅读。与课堂阅读相比,课外阅读时学生的读书状态相对主动、轻松、愉悦和投入;阅读形式比较单一,几乎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为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组织阅读小组。

(三)报告交流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会增长不少认识,产生很多想法,获得诸多感悟,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报告交流这一环节在课外阅读中也会因不同的阅读目的而各有差异,其报告交流的过程比较自由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取交流的对象和场所,可以根据兴趣决定讨论交流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粗略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时,报告交流的主题较之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则相对宽广、丰富,意义的辐射面更大,报告交流的过程也有一定的深度,能让学生受到熏陶,培养其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反思评价

报告交流后,还需组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以使自己的知识、感受、思想等得到深化。反思深化是学生对阅读作品内容的再一次整理、分析与评价,同时也是从作品中吸收精华、营养自身的重要过程。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辨别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走向成熟。

三、培养习惯,关注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金钥匙。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做读书笔记、自主提问等。

(一)诵读

诵读是学生对优美句段进行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南宋朱熹认为,诵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说,在诵读时学生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正确无误地读好每一句话,这样才能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滋养心灵。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也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诵读法主要适用于语文等人文类学科。

(二)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过程中,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及自己有所心得、体会时,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那就是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写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等。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也是对文字记忆和理解的过程,能不断提高批判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笔记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

(三)自主提问

阅读中针对教材、文本的内容进行自主提问是学生认真阅读、深入文本进行思考的表现。只有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阅读状态,才能知道哪些内容自己理解,哪些内容还不能够理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才能了解自己对作者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心存疑虑……因此,指导学生养成提问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提问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让我们从重视学生的教材阅读开始,引领学生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幸福之人!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潘洪建.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An Exploration on the Guidance Strategy for Textbook-re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Learning Theory

MA Hua

(Changzhou Normal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angzhou 21316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and ability that all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being reluctant to read textbooks, have not formed good reading habits, due to their poor study habits and weak learning motivation,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random design of reading materials and their ignor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Based on the activity learning theory, in-class teaching design, after-class further reading and reading methods guidance should be laid emphasis on to develop students' good reading habits.

Key words: active learning theory; textbook-reading; guidance

上一篇:以智为先 统领未来 下一篇:远程教育云数据中心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