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情感的弦

时间:2022-10-24 04:59:21

拨动学生情感的弦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活力,在语文课堂中,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那么,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他们透过情感积淀而自然地进入语文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

一、引――创设情境

语言的诱导,孩子们总是凭借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考事物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可能就差20倍。课堂上,教师主要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学生的情感也最易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我认为课前的导语尤为重要,好的导语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例如:我在教《跳水》这篇课文时,我在板书课题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可曾知道:每个人都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上帝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责任,在遇难中,船长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履行自己的责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石激起千层浪,简短而富有激情的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对船长的敬仰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放纵奔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形象的再现。我在教《杨桃》一文时,为了拉近学生与杨桃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杨桃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作用。我买到一个杨桃,上课时,我拿着这个实物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很难看到南方的蔬菜和水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就这样我们边读课文,边结合实物进行理解课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尝一尝。此时,课堂上学生一直情绪高涨,有了这样的热情,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学就事半功倍了。一堂课下来,学生如饮一杯甘泉,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二、悟――以情学文

怎样才能使学生导入新课时激起的热情不减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波助澜,抓住教学时机,抓住关键内容,不断的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

讲读时我抓住精彩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进行的教学。先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句话道出了学生的心声。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是教师要求做的,学生便照做不误,但充满了厌烦之感,如果要是教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显得异常兴奋。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状态,我在突破重点、难点时,紧扣一些拨动学生心弦的词语、句子,让学生赏析。例如:我教《月光曲》时,抓住文中的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大大的眼睛、波涛汹涌的大海、美妙的琴声,这些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出了盲姑娘爱好音乐,引起贝多芬的同情和盲姑娘听曲后对贝多芬的赞美。

句子:1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从这句话能看出妹妹很懂事,安慰哥哥的话,兄妹相互体贴,手足之情颇为感人,妹妹把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于凄楚中饱含了对音乐的爱,景美情深,富有想象力。

2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句话是讲,她全神贯注地听,纯熟是指技术熟练,从盲姑娘激动的赞美声中,可以想象贝多芬弹奏时充满激情,同时也说明盲姑娘有音乐素养和她无比激动的心情,通过这些好词佳句的理解和点拨,更加激起学生全神贯注地学生态度,提高分析、想象的能力。学习课文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激――以情激情

课堂教学如一台正在上演的戏剧,而这一环节犹如戏剧中的压台戏。如能处理得精彩,那么再激起观众感情的波澜。如我教《乌塔》一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上,你觉得一位未成年的孩子像乌塔的做法可行吗?”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说,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不该出门远行,有的学生说,一个未成年孩子可以独自出门远行,锻炼自己,有勇敢精神,提高自理能力。最后,到底怎样做呢?我没有否认任何一方的答案,而是设下一个疑点,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去琢磨,在实践中去体会。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起,并且由课前延伸到课后。

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教材,学生情感的作用。并注意三者的和谐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课堂效果,使得教学相长,让教学艺术焕发光彩。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西四小学)

责编 闻 武

上一篇:生态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下一篇:运用“四步评改法”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