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背后

时间:2022-10-24 04:28:35

头痛的背后

〔关键词〕高三;考试焦虑;压力

一、案例概况

黄某,女,19岁。重点高中高三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正常,家族无精神病史。性格内向,好强。表面是听话的乖孩子,内心喜欢自由自在,对学校严格的纪律约束不满。目前学习成绩不稳定,同学关系一般。家里父母一直称赞她,村里人都认为她是许多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关系和睦,经济条件一般。

二、咨询过程

1.接到咨询电话

二模考试前,我接到一位因病回家的学生的电话。一拿起电话,就听到黄某的哭诉:“老天为何那样不公,要让我头疼,要剥夺我拼搏努力的机会。父母除了叹气,也无能为力。我从小到大在他们心中一直是个乖孩子,从没让他们操心过。可是现在临到高考了却这么不争气!前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现在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心目中的华东政法大学了,更何况身体又是这样。”

电话里,我能感受到风雨点碎落花的声音。

我说:老师懂你。你已经铆足了劲,上紧了发条,就待最后发力,可是却发不出力了。老师理解你的无能为力。头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黄某:进入高三。

我说:一般什么时候发作?

黄某:考试前夕。

我说:喜欢学校的学习生活吗?

黄某: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自由自在,高一高二时比较讨厌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常常晚上熄灯后躲在被子里看小说。到了高三,老师们语重心长的话已经让我想通了。我准时睡觉,认真投入地学习,很压制自己,平时匆匆忙忙只钻在书堆里。可是放弃了那么多,却还是不能迫近自己的目标。

2.初步诊断

黄某自知力完整,对考试有焦虑情绪,心理与行为轻微异常。当个体面临一场重大考试时,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和面部肌肉紧张感、头痛、胃痛、拉肚子等生理变化,通常就意味着已经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已经朦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研究表明,当人过分担忧,超过阈值时,便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担忧是多种心因性疾病的温床之一。

该生头痛的背后是压力过重。

3.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问题。黄某进入高中后,学习上态度暧昧,有时进取有时退缩,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过去两年里学习思维通常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

(2)过去考试失败的经历困扰。进入高三后经历了多次考试,这些考试在她看来是失败的。失败带给她的负性情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自责等)在她大脑中保存了下来。再次面对考试,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令她陷入惶恐之中,从而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无法从容准备考试。

(3)自我期望过高。面对高考,她的功利思想太重,目标太悬空,对考试分数及其自己的学习能力期望太高,于是造成心理压力,使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4.辅导措施

首先进行认知调整。

我给她讲了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设计的一座“魔桥”。这是一座精神的“桥”,即康德哲学的基础理论――“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就是说两条规律,相互违背,互相反对,又互相证明。康德从种种背反中觉察到在思想认识中发生矛盾的必然性。

然后,我让她把刚才说过的话反着说一遍:“尽管我现在暂时身体不好,但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考上好学校。”

我问她,这几天在家养病时,有没有这样想过。她说有时也这样想,这样想时,就尽力看点书,但有时头一痛,前一种想法又会自动跑来,然后又想放下包袱,闷头大睡,醒来又会黯然神伤。她说如果能如《逍遥游》中的大鹏那样自由自在就好了。

我顺势跟她谈起了这个话题。要想成为大鹏,一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二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看来,要成为大鹏也是有条件的,现实生活中要“绝对自由”,恐怕是自欺欺人,是逃避现实。此时此刻,高考的包袱是放不下的。因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还是理想的实现。

然后与她谈病痛折磨的事。我们聊到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人物。接着谈了霍金和贾平凹对“暂时性快乐和灵魂的快乐”的理解。最终她认识到,逃避不能解决任务,为了明天完满的终结,不能再回头看了,只有丢掉畏惧,勇敢面对,抗拒病痛,悄然发力。

“今天,我要睡得好一点儿,明天就要拿起书本。”那一刻,她对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有了初步认识。

其次进行“自信训练”。

从认识到行动还有一个过程。要让她完全走出目前低迷的状态还要进一步进行“自信训练”。针对她潜意识和朦胧的担忧念头,我让她在一张纸上把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朦胧的潜认识提高到意识水平,从而使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一步。当逐条记述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是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性步骤。所谓的挑战,就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些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自己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该采取的态度。对这项工作,我让她第二天照着我说的去完成。

我告诉她,还有几天就要二模了,这几天在家里休息,每天早晨起床时,对着镜子大吼7遍“我能行”。要她把眼前的困难踩在脚下,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令自己也无法了解的潜在能力,也只有这样,内心深处积聚的能量才会爆发,也只有这样,才能引自己领悟成功人生的“大乐”。

再次,进行生活调整。

过重的压力已经使她产生了一定的生理反应,但时间不长,次数也不多,所以我让她利用这几天在家里休息的机会进行自我调整。如果头疼实在严重也可以到心理医生那里就诊。

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心理学家波芬培格对不同的脑力活动和工作效率的关系作过研究,他让被试者从事智力测验、填空、评定文章和加法运算四种脑力活动,发现五个半小时的测试中,加法运算效率最低。这种现象被称作波芬培格现象。所以要经常变换复习方法,不能长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复习一门功课,否则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效果。要劳逸结合,不能放弃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体活动,否则拼命看书答题,整天头昏脑胀,学习效果会很差。最简单的放松办法是慢跑和听音乐。

另外我还教了她几招调整心理的方法。

改变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肢体运动。首先教了她一套用于缓解负面情绪的手指操:伸出两手,十指张开,再将双手以指头对指头合并,然后指头使劲摇摆,做出各种不同的姿势。这样连续做半小时,可以达到跑1000米的效果。

其次教给她正确的呼吸运动:每天早中晚,做一次调节呼吸运动,先深呼吸,吸气的时候一定要鼓起肚子,在肚子鼓到7成的时候停下来,默念自己的名字一遍,然后再吸气,直到把肚子鼓足,然后再呼气,同时慢慢收腹。每一个过程重复3遍。

三、咨询效果评估

黄某能正确认识考试,放下包袱,正常学习,适时锻炼,成绩稳步提高。高考前无头疼痛状,充满自信。

(稿件编号:100722011)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吴立岗.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学校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2):1~6.

[6]王松花.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4):361~364.

[7]赵梅.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流派[J].理论学刊,2005(6):62~63.

[8]沈之菲.叙事心理治疗--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方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6):4~7.

[9]尤娜,叶浩生.叙事心理治疗的后现代视角[J].心理学探新, 2005,25(3):6~10.

[10]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J].心理科学,2004,27(3):746~749.

[11]郝琦,乐国安. 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28~34.

[12]孔德生,付桂芳等.折衷整合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术交流,2003(1):149~153.省略)

上一篇:学生社团 :精神成长的舞台 下一篇:课件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