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4 03:01:29

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1月住院的1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8与对照组52例,两组性别及症状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予干扰素肌注及综合治疗,并联合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对照组仅予干扰素抗病毒及综合治疗。 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25±0.40) d,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2.41±0.79) d,平均住院时间为(5.23±1.61) d,显效率为51.7%(30/58),总有效率为91.4%(53/58);对照组退热时间为(2.36±0.75) d,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21±0.63) d,平均住院时间为(6.41±1.58) d,显效率为30.8%(16/52),总有效率为76.9%(40/52);两组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干扰素;康复新液;小儿;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a)-0085-02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腔黏膜皮疹、疱疹、水痘、溃疡为特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自2008年被纳入丙类传染病后,医院专门开设手足口病病区收治患儿。本院在2010~2012年对住院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1月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年龄5个月~6岁,就诊时间在发病后2 d内,就诊前未予药物治疗,并排除合并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手足口病诊断按2010年卫生部指南[1]。符合上述条件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与对照组52例,110例患儿均有口腔溃疡,治疗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2±0.4)岁;病程(36±5) h;发热42例,无发热16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3±0.5)岁;病程(38±6) h;发热39例,无发热1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干扰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0.5~1.0 μg/kg,每日1次肌内注射,最大量为10 μg/d,连用3~5 d,及综合治疗(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予抗生素,心肌酶升高者予果糖营养心肌,高热者予退热治疗),并口服康复新液(内蒙古京新药业生产)。6~12个月口服3 mL、1~4岁口服5 mL、5~6岁口服10 mL,1 d 3次,并用康复新液外擦皮疹及口腔破溃处,1 d 3次,连用3~5 d。对照组仅予干扰素肌注及综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48 h内,食欲明显改善,口腔疼痛消失,溃疡变浅变小,热退,3 d内愈合;有效:48~72 h内食欲明显改善,口腔疼痛消失,溃疡变浅变小,热退,5 d内愈合;无效:超过72 h后,食欲无明显改善,口腔疼痛减轻不明显,5 d后溃疡不愈合,3 d内无退热。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表现比较

两组退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t = 2.03,P < 0.05)、平均住院时间(t = 1.98,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5,P < 0.05),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9,P < 0.05)。结果表明,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程一般良好,但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而死亡。

近年来,手足口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一直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α干扰素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制成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的机制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核酸复制、蛋白合成而发挥抗DNA及RNA病毒的作用。且α干扰素能增强T细胞和K细胞的活性,诱导淋巴细胞的产生,引起杀灭病毒的作用。故应用α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2]。目前对于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报道较少,近年报道,用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3-4]。

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中提取的纯中药制剂,内含多元醇、粘糖氨酸、粘氨酸和多种氨基酸。采用康复新液外涂和口服,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迅速修复溃疡创面,消除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同时能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这种细胞还可以通过直接吞噬作用来抗感染,释放自由基杀灭微生物,或分泌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5]。

本文显示,用α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谢扬学等[6]报道相似,且干扰素肌注,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给药方便,易为患儿和家长接受,在基层医院亦方便使用,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 2010.

[2] 谢惠民. 合理用药[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5-766.

[3] 张蔓莉,王箴,江毅,等. 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03-303,307.

[4] 王文健.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吉林医学,2010,31(6):741-742.

[5] 杨剑锋. 复发性口腔溃疡173例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8.

[6] 谢扬学,何淑君. 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2-53.

(收稿日期:2012-11-27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腰硬联合麻醉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雷贝拉唑三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及对Hp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