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4G时代下的传统广播出路

时间:2022-10-24 02:53:33

试谈4G时代下的传统广播出路

[关键词]传统广播出路;4G时代下;出路

今天,互联网领域风云突变,3G网络覆盖布局言犹在耳,4G牌照发放已经步入进行时。数字时代的网络高速传播,合理收费势必带来更快速的资讯传播速度、更多元化的内容产品选择、更便捷的互动形式。

面对这种形势,传统广播的地域覆盖优势、及时伴随优势、单向传播方式等特点将面临冲击。广播接收终端不再是简单地从固定到移动的传统发射模式(台式收音机到汽车收音机)的改变,而是移动客户端的互联网收听革命。传统城市调频频率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无线网络广播的巨大容量稀释,互联网的全球选择必将严重冲击以调频为代表的区域选择。

一、颠覆:4G网络覆盖改变用户使用习惯

4G网络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大幅提升,理论上将达到100Mbit/s,网络流量资费障碍突破,移动宽带的使用必然更加普及,这将给传统广播带来巨大冲击。目前国内的网络覆盖已经将平媒、广播融于一个终端中, 4G的到来,更把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甚至游戏等内容形态的输出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听众、读者、观众将变成一个统一的群体――受众,更准确地说是――用户。

受众的使用习惯正在被颠覆,他们不再守着电视、广播、报刊等待权威媒体抛出的“精神粮食”,而是在海量的资讯、娱乐、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产品,甚至参与到制作传播中,成为自媒体的一员。高速网络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受众自由选择的空间。

二、冲击:FM将面临冲击

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仅仅是4G带来的一个变化,广播的独特优势正在被高速的网络环境一一击破。

1.地域覆盖优势弱化

手机客户端“蜻蜓.FM”拥有流畅的播出技术优势,为其1500万用户提供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高清晰高流畅的广播节目直播甚至点播。2012年下半年“蜻蜓.FM”用户量激增,7月至12月,平台启动数量增长473%。一旦网络速度提升,千千万万“蜻蜓.FM”网络电台的崛起绝非空想,它们更具备电台商城的特质,能够为受众提供各种想要的音频服务,投入巨大的传统电台覆盖优势将不复存在。

2.彻底打破电台单向传播的传统

目前传统电台所使用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深受微博、微信发展的左右,电台开始广泛地使用网络介质与受众交流。而网络不断提速,为 “唱吧”、“喜马拉雅”等音频社交网站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QQ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应用的不断革新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非广播可及的选择面。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音频这一内容载体拥有更大的互动价值,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迫切选题。

3.传统广播的及时、伴随优势减弱

传统广播在信息传播的及时、快速优势,也在移动推送时代被削弱。网易、腾讯、搜狐、BBC、CNN等国内外大型新闻门户纷纷推出集视频、音频、图文信息为一体的移动客户端,这些移动应用能在最快速的时间内将重要信息推送给受众,在不需要打开应用的前提下获取信息。未来,此类推送将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在网络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手的视频推送必将更吸引受众。比如最近出现的“考拉FM”可以算得上是个性化综合电台。

4.音频产品的多元化给广播节目带来挑战

如“考拉FM”,集成新闻、段子、八卦、故事等各种类型的音频内容,能够满足用户在音频领域的各类需求。这些都显示了未来广播的趋势。传统广播在音乐类、语言类节目上的垄断性优势必将逐渐被更社会化、更集成化以及内容更个性化的窄播产品所取代。

三、拐点:广播未来的立足点

广播电台的新拐点已经来临,如何平稳度过拐点,实现“零损耗”的平台转换,并推动传统广播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广播从业人员的一大课题。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有分量的音频内容产品仍是广播电台最具杀伤力的王牌。制作适应高速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发展具有网络特质的音频传播模式,打造迎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主持人、编辑,将广播节目特点与时代融合,把优质内容转换到新的媒介平台,生产只为移动新媒体介质服务的窄播节目是必然趋势。

1.个性化

互联网为广播资源的无限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网络速度提升、传播途径优化,更专业、更细分、更集成的电台将形成。想在网络时代众多娱乐、资讯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专注、专一、专门的投入,在擅长的行业挖掘得比别人深,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关注度。

4G时代对好内容的要求更具体化、碎片化、细节化,对广播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合移动新媒体业态的主持人、编辑成为重要任务。

2.社会化

传统广电媒体一直占据着内容和渠道的优势。新媒体时代,因为收听介质的变化,传统广电媒体正一天天失去渠道的优势。在此情况下,未来的广播电台需顺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善用受众使用移动终端的能力与热情,结合电台优势建立有效、便捷的新闻线索提供、投诉、评论、参与通道。

具体而言,广播新闻类节目应构筑网络触角,充分把握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公开或半公开的情报的自媒体特性,将专业、敏锐的广播新闻嗅觉投放在受众身上,广泛吸收来自社会的情报,变客为主,将受众融入节目制作中去。江苏广播网()以及手机客户端(长江之声),已尝试由广播人和热心广播的社会贤达人员构成制作团队,生产专为新媒体服务的节目,探索更多适合移动、双向、窄播的节目。

3.专业化

传统媒体融入新媒体首先遇到的是技术难题。互联网媒体首先是互联网,其次才是媒体,新媒体的起步恰恰是从新技术运用。在此情况下,培养自己的新技术开发团队和项目经理势在必行。自主研发、控制源代码、不断升级、掌握大数据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

广播电台的拐点已经来临,制作适应高速网络传播的移动、双向、窄播内容,发展具有网络特质的音频传播模式,打造迎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专业制作队伍,是传统广播业焕发生机的希望。

上一篇:试析城市台电视新闻定位 下一篇: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