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塔斯曼的成功之道

时间:2022-10-24 02:41:18

论贝塔斯曼的成功之道

【摘 要】贝塔斯曼集团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全球传媒集团之一,它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传媒帝国,其全球化、多媒体新路径值得中国媒体借鉴和学习。贝塔斯曼的成功之道――分权管理与合作制胜、全球化扩张与本土化经营战略、多媒体战略以及贝塔斯曼企业精神,是贝塔斯曼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贝塔斯曼;成功之道;全球化;多媒体

1835年,卡尔・贝塔斯曼在德国居特斯洛小镇创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图书印刷公司。历经178年的发展,如今的贝塔斯曼集团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电视、图书、杂志、服务和媒体俱乐部等业务,位列《财富》全球500强,是在当今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的媒体和服务集团。那么,贝塔斯曼是如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图书印刷公司成功走上国际化、多媒体之路的呢?

一、分权管理与合作制胜

1.分权管理。分权管理是贝塔斯曼的一大特色,是贝塔斯曼管理指导思想的核心,是贝塔斯曼走向成功的助力器。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想在日益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离不开权力下放所带来的灵活性、责任感和高效性。“作为大型跨国集团的贝塔斯曼采用的是‘合作网络’型的分权经营管理模式,公司的管理不是由上而下的纵向指示方式,而是透过庞大的通讯系统, 将众多的雇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互相合作的网络,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技术创新等部门联系起来。”[1]分权管理所带来的灵活性、责任感和高效性,使贝塔斯曼在日益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合作制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世界大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之中,毋庸置疑,21世纪这股浪潮将更加汹涌澎湃。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只有合作的管理风格才是通向成功之路,合作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贝塔斯曼所建立的合作关系包括企业内部的合作关系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贝塔斯曼的内部合作――以信任为基础的团队合作。长期以来在相互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意义不可低估,尤其是在企业面临一个艰巨任务或处于危难之时,贝塔斯曼178年的历史中不断证明了这一点。贝塔斯曼的外部合作――重视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贝塔斯曼集团在领土拓展过程中重视利用已有资源,多方面寻求合作伙伴,采用建立合资企业等形式在各地扎下脚跟,重视全方位的策略合作,利用合作伙伴的经验、人才和设备迅速占领新市场,充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二、全球化扩张与本土化经营

1.全球化扩张战略。莱恩哈德・莫恩曾提出:我们的出路在国外。贝塔斯曼从地理、业务拓展两方面入手实施其全球化扩张战略。虽然贝塔斯曼集团的总部在德国,但它早已将触角伸到了世界各地。贝塔斯曼立足于欧洲市场,并逐步向美洲、亚洲等大市场渗透。如今,贝塔斯曼的分支机构已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000家独立的子公司,业务涉及书报刊、印刷工业、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专业信息等传媒业的各个生产和服务领域。

2.本土化经营战略。贝塔斯曼虽被称为最国际化的传媒集团之一,但是,它国际化的手段却是本土化,可以说,本土化成为了贝塔斯曼开启世界各国国门的钥匙。贝塔斯曼的本土化经营战略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本土化和经营内容的本土化。当地人员对本国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文化政策等更为了解,人际脉络更为广泛,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贝塔斯曼经营的主要是文化产品,只有其产品本身实现本土化,其经营内容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自己的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取得当地的文化认同,才能被消费者接纳。

三、多媒体发展战略

贝塔斯曼的产业发展是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横向一体化扩张:它以图书出版作为主导产业的核心,整合壮大杂志报纸业务,实现音乐业务从欧洲向美国根据地的拓展,完成电影电视业从“门外汉”到“领头羊”的角色转变。贝塔斯曼所涉足的业务,从图书、报刊、印刷到广播影视、娱乐以及多媒体等,涵盖了多种媒体和领域。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图书出版为例,2011年,兰登书屋怀揣收购美国数字媒体机构的非凡想法,已着手多元化其数字内容,增强其技术能力。贝塔斯曼现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Thomas Rabe在《贝塔斯曼2011年度报告》致辞中谈及传媒产业改革时说道:“我们计划加快贝塔斯曼的增长,使公司更加国际化、数字化和多样化。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将推动我们现有的活动、电视、书籍、杂志以及改造数字化服务。”[2]作为全球性的媒体和服务集团,贝塔斯曼在不断顺应数字化的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

四、贝塔斯曼企业精神

1960年形成的“贝塔斯曼原则和企业机构”奠定了莱恩哈德・摩恩作为德国企业文化先行者的地位,而它也成为今天贝塔斯曼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贝塔斯曼以其于1972年通过的《贝塔斯曼公司章程》为基础,建立起《基本准则》,该准则后经修订,被认为是贝塔斯曼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基本准则》指出:“贝塔斯曼是国际性媒介公司。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我们要努力成为市场中的领导者。创造性的内容、顾客关系、有力的资金回报,是我们诉求的中心。我们要确保积极性和公正的工作条件。我们要确保公司的发展和连续性。”贝塔斯曼之所以能保持178年的稳步发展而长盛不衰,其成功的秘诀何在?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贝塔斯曼的企业精神,才使庞大的企业集团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着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淡然若定的姿态,并成为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企业家的归宿。

结 语

纵观贝塔斯曼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我们目睹了一个家族企业由小及大,逐渐成长为媒介帝国的艰辛历程;目睹了一个家族企业历经五代传承,从子承父业到落入外姓人之手,从家族企业到介于“家族所有-家族控制”和“公众所有-经理人控制”的中间状态的转变过程。目前这种中间状态的治理是莱恩哈德为了集团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而做的伟大尝试,虽然对于这场战役胜负尚难以辨识,但我们仍然要向他对公司治理制度的这种探索表示由衷的敬意。贝塔斯曼的成功经验不能完全复制,但是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我们亦能从对这个伟大企业的研究中,找到我们发展的影子,有选择地借鉴其成功经验,把自己做大做强,丰满双翼,为冲出国门不断蓄积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明海,周昊,汤春娇.以员工为核心:贝塔斯曼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浅析[J].企业家天地,2009(33):62.

[2]Annual Report 2011.http:///bertelsmann_corp/wms41/

customers/bmcorp/pdf/BeAG_GB2011_Ansicht_EN_Final.pdf

作者简介:王静欣,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与科技传播。

吴淑丽,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与科技传播。

上一篇:错误扣船责任认定的比较法研究 下一篇:如何把差异教学引进高职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