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芝麻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4 02:40:16

泌阳县芝麻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泌阳县是传统的芝麻种植区,病害对芝麻生产影响很大。轻者可减产20%,严重者可减产80-90%,甚至造成芝麻毁灭性的损失。为了稳定芝麻面积,增加芝麻产量、实施芝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十分必要。

[关键词]泌阳县 芝麻 病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7-01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也是我国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作物之一。泌阳县是芝麻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2670hm2,而病害是芝麻生产的最大障碍,对芝麻病害要实施综合防治技术。

一、芝麻病害发生为害情况

我县芝麻病害主要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疫病、芝麻枯萎病、芝麻立枯病、芝麻青枯病、芝麻叶枯病。

1.芝麻茎点枯病:芝麻产区最严重的病害。芝麻苗期至蒴果期均可发病,以终花后发病最重。典型症状是病斑自主茎中下部发生,从黄褐色水渍状很快发展成黑褐色大块病斑,甚至绕茎一周,上面密布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引起全株叶片自下而上卷缩萎蔫,茎杆中空,易折断。雨水较多时发病严重,干旱年份芝麻生长衰弱,也易感病。

2.芝麻枯萎病:一种毁灭性维管束病害。各生育期均可发病,成株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萎蔫,维管束堵塞,叶缘内卷并变褐干枯,可在一侧发病形成“半边黄”或全株发病形成“穿大褂”。未死病株叶片变黄脱落早,早熟易裂蒴,籽粒多瘦瘪。连作田病株积累较多,发病较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田间操作及虫害造成根部伤口,使病菌易于侵入。

3.芝麻疫病:主要在中后期发生,为害茎、叶和蒴果,茎部受害后形成一段绕茎的黄褐色溢缩病斑,易断茎,上部枯死,叶片上病斑呈墨绿色或黄褐色大斑块,易裂,造成连片枯叶。湿度大时病斑呈黑色湿腐,病部产生棉絮状白霉,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叶片多失去对称状态而扭曲。该病与雨水关系密切,雨水越多越频繁,特别是连阴天,发病越重。

4.芝麻立枯病:苗期病害,幼苗茎基地下部一侧呈黄色至黄褐色条斑,逐渐凹陷腐烂,可扩展到茎基周围,溢缩变细,常从地表处折倒,轻病苗有时能恢复生长。阴雨低温寡照常引起幼苗大片死亡。

5.芝麻青枯病:成株期病害,发病初期茎部出现暗绿色斑块,以后颜色逐渐加深变为黑褐色条状病斑,并在其顶端下形成2-3个溃疡状裂缝而后顶部萎蔫,似缺水状,夜间能恢复,几天后严重萎蔫后不能恢复。最后根部腐烂,茎内外有菌脓溢出,叶部受害墨绿色条斑,有时可交结为网状,迎光透明,天气高温暴雨后易发该病,俗称“蒸死”。

6.芝麻叶枯病:一种常发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紫褐色角斑或近圆形斑,最后发展的多角形至不正形大斑,有不明显轮纹,边缘色深。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脱落。同时也为害叶柄和蒴果,形成红褐色斑块,略凹陷。高湿易引发该病。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①春季铲除田间地头杂草,降低虫源基数。②选择高燥田块种植,合理轮作倒茬,与棉花、红薯实行3-5年轮作制。③沟厢种植,宽行条播,通风透光。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④施足底肥,增施草木灰或钾肥,培育健株,增强抗病力。

2.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种子处理分浸种和药剂拌种,(1)浸种:播前可用0.5%硫酸铜或1%多菌灵液浸种半h,也可用55~C温水浸15min或600C温水浸5min。(2)药剂拌种:每500g种子可用2.5%适乐时1.5ml或40%五氯硝基苯2.5g或50%多菌灵2g加适量水拌种。

3.生长期病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中耕除草,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同时开展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以发病初期喷药保护和治疗为主,从苗期开始每亩用3%广枯灵100ml、50%多菌灵100g或98%恶霉灵10g加水30kg喷雾,间隔10d连喷3-4次防治芝麻枯萎病、芝麻立枯病。其他病害主要在7月上旬出现病株,8月上旬开始流行,要抓住7月上中旬这个时间施药,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喷药。每亩可用50%多菌灵或3%广枯灵或50%敌克松500倍液喷雾,使药液顺茎杆下流,间隔10-15d连喷2-3次防治芝麻茎点枯病。每亩可用80%乙磷铝100g或86.2%铜大师30g加水40kg叶面喷雾防治芝麻疫病。用20%农用链霉素50g喷雾,间隔10-14d再喷一次防治芝麻青枯病,每亩用50%多菌灵100g或3%广枯灵100ml加水40kg喷雾,间隔10d连喷2-3次防治芝麻叶枯病。

参考文献

[1]骆景霞,冯峰,张飞雪.芝麻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91-192.

上一篇:浅谈紫云英在从化市的推广应用 下一篇: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