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来提升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

时间:2022-10-24 02:30:57

从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来提升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

摘 要:初中老师作文教学不重思维培养,导致学生思维水平低下;学生作文呈现问题和写作中的困难也反映了思维水平上不去,能力低下的现实。课标也在极力倡导创新思维,文中通过构建思维训练操作模型,进行模型化路径引导和具体化赋形思维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写作;思维;赋形思维

一、概念界定

写作:并非真正的社会性、对象性写作,而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无对象写作,“写作”是一种工具,如作业、练习,只起训练作用,不能与作家“写作”相混淆。

思维:即对事物、现象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二、从初中生作文现状看写作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一)作文教学现状

1.作文教学无所作为:老师完全不教,让学生无师自通;好一点的是老师出示要求,读一些范文,最后让学生自己写作。

2.形式热闹型:课件精致,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讨论,或是以唱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热情,场面很热闹,该学生自己动笔时,仍写不出作文。

3.抽象知识型:老师讲述很正确但无用的写作知识,如写议论文,告诉你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可是究竟怎么“提出论点”,怎么“分析论点”的路径知识却只字不提。

以上整个教学现状导致学生作文教学低效,我们的学生思维水平低下。

(二)学生作文呈现的问题及困难

1.作文呈现的问题

(1)语言不通,思维混乱。

(2)作文内容空泛。

(3)作文缺乏创新。

从学生作文呈现的问题看,最主要的也是思维问题:思维水平高,语言就不会混乱;思维水平到一定程度,思想会深刻,写作就不会空洞无物;作文缺乏创新,更是欠缺思维的表现。

2.写作中的困难

以下是1996年初,山东荣成实验中心为了了解中学生作文心理状态所进行的一次调查简表,有一项是反映初中生写作中的困难:表1-1是调查结果统计:

类别项目初中(顺序)

写作中的困难

没什么可写52%(1)

不知从何写起10%(3)

有话说不出,表达困难18%(2)

老一套,没意思8%(4)

绞尽脑汁,太费力气6%(5)

喜欢作文,不怕作文6%(6)

从表中可以归纳出学生作文中的困难有两个:

首先能力困难,表中“没什么可写”占52%。

其次兴趣困难,其中“老一套,没意思”反映了这个困难。

深入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对作文没兴趣,也主要和作文能力低下有关。试想一个很会写作文,并用作文来拿高分的学生,怎么会对自己的优势没兴趣呢?

可见,大部分学生作文都有能力困难,“喜欢作文,不怕作文”的仅占6%,思维是写作的核心,我们可以进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作文要求

关于写作阶段目标在此摘录几条: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标对写作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有创意的表达”,要实现课标的该项要求,也必须把写作思维训练落实到实处。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这是对学生一般写作思维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识别文体的语言特点切实提高思维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初中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是落实课标的理念的要求。

三、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古代作文教学的弊端

我国有起源很早,很发达的文字学、训诂学、文章学知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宜于作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比如让人们反复诵读,只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却很少提供知识经验。

(二)急功近利的心理

作文教学长期低效,催生老师和学生荒唐的想法,总想走捷径,找各种作文速成法。学生看了、学了,老师教了,可还是不会写作文。

(三)缺乏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项技术活,不是认识论层面的,既然是技术,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我国长期以来把作文看做语文的附庸,也没有单独的《作文》教材,缺乏系统的训练。

四、现存对策简单梳理

写作出现了让人忧虑的现状,一些语文教育家和有志之士也对此进行了改革。我按改革套路,选取典型,大致梳理一下:

(一)模仿为主的作文套路

代表: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法

此法是湖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创造的,它比较关注作文速度问题。

(二)带有思维训练的模式

代表:章熊:“语言――思维”训练教学法

章熊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北大附中教师。他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注重兴趣的作文训练

代表: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

最早是上海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们发明的,将学生中比较好的作文装订成册,在全班相互观摩,使学生热爱写作。

以上解决策略中有一些优点,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始终是陷于模仿和文体中心论,章熊有思维训练成分,但是在语言――思维这个广袤天地里,对问题的解决存在局限性,广义发表是从动力学上解决问题,而根本是学生的思维训练。

五、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

(一)构建思维训练模型

思维训练模型:主要有两种:

1.因果分析基本操作模型

即对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状态而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过程性原因的追问、探究。

(1)原因分析:即对事物或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可不断细化,达到深刻。

(2)背景分析:即在特定时代或大环境下,拿当时代的人们所该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事准则来剖析行为,做到辩证地看待。

(3)功能分析:即对此现象或事情会产生的效果、影响进行分析。

(4)措施分析:当产生了一些结果时,我们要采取的措施。

2.构成思维分析与综合基本操作模型

即对事物本身属性或内部构造展开化,解决“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

(1)类型分析:有些事物可归为类、属,这样进行分类,可以让我们思维清晰,也可以让文章顺利展开。

(2)结构分析:对不属于某一类或不能再具体细分的事物,我们可以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二)路径――赋行思维具体操作方法

有了上述两种模型,我们思维就有了可去的路径。我们循着这个路径,进行赋形思维即可实现作文自然生长过程。

赋形思维:就是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等渲染、清晰化的写作章法行为中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赋形是结构主题化,主题结构化,把零散、淡漠感觉通过一再渲染、强化变得清晰丰富。这个过程是一个将立意变成材料、结构、文体的过程。重复的是文章的“主题”,对比是为使文章主题更加被感知,增强艺术张力。所以赋形思维两种方法:重复与对比,也叫渲染与反衬。

参考文献:

[1] 《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马正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实用快速作文法》杨初春主编.漓江出版社.1992年

[3] 《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4] 《语言与思维训练》章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材中教学评价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游戏激发的参与指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