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总关情

时间:2022-10-24 02:22:29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自《“一导三思”在文科开放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以来,已经三个多月了。回顾这三个月的教学经历,真可谓: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喜怒哀乐,萦绕心间。时时反思,收获与不足并存,经验与教训同在,现总结工作如下,以便认清方向,随时调整步伐。

一、 喜上眉梢

自从了解了“一导三思”教学法的的基本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就精心思考,对各年级分别实行了“一导三思”教学。经过近三个月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1.面向全体学生得以落实,不再是空话。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我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神情、状态等方面了解学生的自学态度和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尤其关注厌学学生和后进生的自学情况,甚至于可以和他们适时地谈谈心,做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搞好自学。

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有趣的事。实际教学中,在“一导三思”基本教学模式上,我引入了一些评价机制,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拉近了师生距离,可实现情感教学。“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爱哪一位老师,自然也就爱他教授的学科。在“一导三思”教学模式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地位。我教给学生要相互竞争,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反,学生也尊重我,爱戴我,这样,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可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4.提升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社会聚集、国际实事等的关注度。自从开始了“一导三思”教学法,我就苛意收集一些可以提炼出地理问题的新闻,告诉学生,并帮助他们分析,比如地震、战争、环境等。现在,有很多学生也开始关注新闻新事了。前不久,和一个七年级学生家长座谈时,他告诉我,他的孩子“仿佛很快长大了,原先只爱看动画片,现在也会看新闻联播了,还给我讲日本为什么老爱地震呢”。

5.开阔了学生视野,开拓了学生思维。尤其在“思疑”阶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国内外大事,在自然现象和社会聚焦中提炼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水平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开拓学生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毋庸置疑地需要学生合作,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学生讨论交流,在毫无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从中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二、怒

我坚信,“一导三思”教学法,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对人本身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但就这短短的三个月内,还是有些怒发冲冠的事,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内探讨、达成一致意见,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组内同学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后进生尊重小组长的权威,常常以小组长或本组内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的意见为准。而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探讨中,却常是唇枪舌剑、争论不休,甚至是摩拳擦掌,争论到白热化的程度,所以课堂就显得乱起来。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也并不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老师……”,更有甚者用手把课桌敲得咚咚响,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

三、哀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当中,也曾遇到过许多令人尴尬深觉悲哀的问题:

第一、我们这山区的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小学教育更是如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现在一些人的“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冲击。

第二、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差,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差。在家里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习上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组内探究学习中,起初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不活动,坐着等别人的探究结果。这种现象,在七年级表现最严重。

第三、在授课过程当中,时常出现所谓的“完不成教学任务” ,因为在小组探究学习阶段,有时间不够用的现象,看着学生为某一个有必要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或说得头头是道,真是不忍心打消其发言热情。

第四、最让我感到悲哀的一次经历是七年级第一次小测验,100分的题全班 个同学成绩平均才40分多一点,我很迷惑,也很无助。我们课改的目的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吗?怎么就经不起考试的检验?我有点灰心丧气,对“一导三思”教学法也产生了怀疑态度。可思来想去,觉得这种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行得通的,应该是不错的。我抱着疑惑的心情,和本课题组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探讨,大家的一致意见:还是继续下去。刘主任说得好:“不能只盯着一两次的考试成绩,要看学生总的发展状况。我们这山区能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放下心里的包袱,用以人为本促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就轻松多了。”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下一篇:让学生爱上初中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