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4 12:01:08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分析与思考

【摘 要】本文运用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在参考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优势分析;对策;高职院校

众所周知,高职生群体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坚力量之一。搞好高职生的健身活动,对实现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诞生的。秦纪强先生在吴秋林、茆飞霞二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把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界定为高职院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的高职院校体育爱好者,通过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而结成的带有社团性质的自立性体育组织。实践证明,把高职生体育俱乐部纳入体育教育管理系统之中、即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体育活动,又可通过俱乐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为高职生群体运用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增进健康、提高素质、锻炼综合体能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还能促进高职生群体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一、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优势分析

(一)丰富高职生课余文化生活

体育俱乐部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喜爱某一项目的高职生组织起来,在业余时间对某一运动项目,进行有偿的锻炼指导,提供有关运动器材及开放场馆,这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对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以人为本是体育的本质与核心。高职院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注重高职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能以高职生为主体,发展个性、提高他们的终身体育观念意识为宗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出重点,为培养高职生踏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发挥出积极的正面影响作用。

(三)能培养高职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

调查发现,自高职院校俱乐部实施以来,高职生的精神面貌就有很大的转变,体育锻炼激情高涨,身体素质,体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体育课的达标率也呈上升趋势。俱乐部举办的种类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促进了高职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四)能营造出良好的体育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是建立在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高职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新兴的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又加强了高职生之间的联系,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有利。体育俱乐部可以为高职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二、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对策思考

(一)改善场地设施条件

完善的场地设施是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状调查发现,高职生群体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场地条件、设备条件满意率相对较低。实地走访发现,随着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多场地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壮大和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学校体育部门当前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投入低、活动场地较少、设施条件不容乐观的短板现象。由此可见,改善俱乐部场地、设备等硬件是推动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加大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投入。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俱乐部本身也可以积极吸纳各种社会资金来改善条件。

(二)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俱乐部教学管理是俱乐部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一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只有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俱乐部教学管理更加完善。其二是机构管理。体育部下设教学选项中心和各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部主管领导主要负责加强机构管理,要有计划,有目的检查教学选项中心的选课安排情况和各体育俱乐部教学训练及活动的运转情况。教学选项中心主要协助部领导将选课的项目、时间,教师的名单安排好,提供教务部门让高职生进行选课。各体育俱乐部负责人主要协助部领导完成教学、群体、科研及人才培养,同时还要加强本部门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工作情况,以确保俱乐部各方面的工作正常进行。

(三)增加项目设置、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简单的重复,高职生对体育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多数高职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上体育课。随着教材改革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统编教材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对抗、竞争的特点,从健身、休闲、实用的角度出发,面向学生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开设丰富多彩的项目,培养和激发高职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项目开设的多,给高职生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不会使高职生集中在一两个项目上。也可通过选项过程,教师对高职生的选项适当加以引导。诸如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不仅其健身价值较高,而且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可动员更多高职生参加这些项目的俱乐部活动,以减轻乒乓球,网球等项目的俱乐部人数过多的压力。另外,增加一些棋类活动,借助本校的地理位置,让各俱乐部穿插组织一些郊游、远足和爬山活动,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体育俱乐部教练员(教练)的聘任过程中,采用按劳分配,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激励措施,不断发掘和深化精神激励手段,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精神需要层次以及职业道德水准。要充分重视教练员的配备和聘任工作,选配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事业心;对俱乐部和会员负责;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教学和辅导工作。在本校教练员短缺的情况下,可采用招聘或高职院校之间交流的办法解决,力争使俱乐部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等原则和要遵循体育学科本身的规律如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发展规律、情感形成规律等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高职生不同的身体状况而采取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这种被称为运动处方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高职生都能体会到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其次,利用好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辅助教学,能使高职生掌握技术动作更加形象、立体。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慢镜头让高职生观看动作的要领和细节,录像机可以记录训练高职生做的动作,通过回放让他们相互观看录像,使高职生在头脑中与正确的动作技术相比较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者相互帮助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利于高职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体育俱乐部理论课教学中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让高职生观看体育比赛,通过名人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传授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让高职生学会观看体育比赛,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懂得欣赏体育的美。

(六)加强同社会其他形式体育组织的联系与交流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自觉投身体育锻炼的社会团体不断增多。但目前, 社会上的体育设施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越条件, 开放各种体育设施, 鼓励社会团体进入校园健身, 通过体育俱乐部与社会其他形式的体育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在社会竞争加剧的今天, 应使高职院校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中心, 在高职院校形成一种引领社会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 逐渐使高职院校体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这样可以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弥补社会体育设施的不足; 二是增加高职院校体育设施的维修费用; 三是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为学校增加收入。另外, 高职院校之间应广泛进行信息交流, 积极开展教师之间、俱乐部之间的体育合作,成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联合会。

参考文献:

[1]秦纪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若干问题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2007.01

[2]王亮.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组织吸吸引力及其提升策略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4

[3]苏艳杰.河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7

[4]候振英.对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5

[5]任云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

上一篇:走近萨特哲学的“自由”精神 下一篇:试论高校进行模拟翻译实践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