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水井生产数据一体化应用系统的建立与推广

时间:2022-10-24 11:50:08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一体化应用系统的建立与推广

[摘 要]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油田建设的一部分,结合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实际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现状,在运行中逐步实现稳定化,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基本能满足油气藏生产数据的采集、处理、质量控制、上报、查询及展示等需求,在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及综合数据服务等方面也得到稳步提升,实现了油田油气开发数据的统一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建立起集油气水井生产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管理和应用于一体,规范、统一、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为智能油田的发展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和决策支持,指导油田的生产运营,发掘企业的管理潜力。

[关键词]EPDM模型;流程;算法;统一;标准规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58

[中图分类号]TE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3

1 背景及研究内容

1.1 背景

新疆油田公司2010年完善了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基本覆盖了原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的业务功能,但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只涵盖油气生产相关业务的数据采集,无法完全满足整个油田的数据存储和业务需要,要想正常获取、及时处理开发生产信息,每天还要将数据从A2库回传到原开发数据库,支撑目前用户的各类应用,因此各采油生产单位依然存在两套系统并行的情况,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之老系统本身存在错误、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数据组织机制不同等问题,导致两套数据无法保持一致,给数据应用人员造成很大困扰,成为开发数据应用中的重大隐患,也使上报到股份公司的数据不能通过数据校验系统的检验,且系统处理时间长,使用极其不便,影响上报效率。

1.2 研究内容

随着油田生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可根据股份公司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要求和实际需求,建设一套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减轻用户工作量,增强系统稳定性,保证数据质量,彻底实现源头采集、源点唯一、质量可控、充分共享。

第一,基于统一EPDM数据库模型,实现一体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对在用的EPDM模型进行扩展优化,实现日月报数据流程化审核、处理、上报、、报表查询及应用管理。

第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数据审核上报流程,实现开发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的标准化,提高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三,采用统一标准算法,实现日月报一体化,使日月报系统处理上报速率更加快捷。

第四,停用老开发动态库,解决两套系统并行造成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和数据透明,实现生产管理的实时化、可视化,为综合应用研究和生产决策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智能化建设。

2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实施情况

2.1 建设总体思路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以下简称我厂)是新疆油田公司各采油厂中首家实现开发动态库停用的单位,该系统改变了两套系统并行且数据不一致的现状,最终实现数据源唯一、算法和结构统一的目标,图1为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完善与深化应用总体思路。

2.2 统一油气开发数据模型,规范数据结构

数据模型,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与灵魂。EPDM是中石油有关技术专家遵循国际石油行业标准POSC,借鉴业界成熟的商业数据库EDM风格,融合中石油数据模型的特色内容设计的中石油数据模型,建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数据模型(EPDM)。这是集勘探开发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数据模型,面向对象设计,简洁严谨,易于扩展和维护,具有数据来源唯一、结构统一、算法统一等优点。EPDM数据模型在质量控制、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及减少数据冗余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油田数据存储以EPDM数据库模型为标准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的统一。这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和数据查询的高效性。在建设投资、运维成本、系统安全性、数据安全性和升级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以分析化验系统为例,基于EPDM 1.0进行数据模型扩展优化,实现各类分析化验数据的标准化应用。从EPDM数据模型表抽取数据表3张,新增数据表15张,新增字段255个。满足新疆油田油气开发数据的管理及应用需求,EPDM模型扩展优化如图2。

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在油气田生产中逐步成为生产管理人员最常用的工具和平台,EPDM也逐步成为中石油统一的数据模型,要以EPDM模型为基础,积极开展油田开发数据建设,为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仓库和数字油田建设服务。

2.3 统一油气水井生产数据录入,建立多级审核机制

数据采集遵循采集与应用相分离,源头产生、源点录入的原则。将数据采集点前移至班组,形成由班、作业区、厂、油田公司多层级构成的采集体系,数据层层把关、层层推进,确保采集体系的完整性,如图3所示。源点录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缓解了集中录入时间紧、并发用户多造成的系统压力大的局面;数据在现场及时入库,发现数据异常可马上到现场核实校对,真正做到5个及时:录取资料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现场落实及时、现场处理及时、跟踪分析及时,提高了现场生产管理的效率。

业务规则和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数据处理上报实现了从下到上四级审核的流程化管理,确保数据齐、全、准。在数据库表上部署质量控制逻辑校验规则,方便用户检查审核数据,完善数据逐级检查、审核和上报功能,提高数据质量控制能力,提供录入人、作业区、采油厂、油田公司四级数据质量校验与审核流程。从录入、处理、上报各环节严格把关,最终确保数据质量准确可靠和正常化入库。在数据审核及上报安全控制流程中,对于审核后的数据实行逐层锁定管理,下级部门要修改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必须经过上级部门解锁,从技术层面保证底层数据和上层应用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如图4、图5所示。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已在功能上全面贯通数据的审核上报流程,使数据质量管理得以提升,跟踪数据审核与等历史操作,统计用户进行数据审核与的时间与数据加解锁的次数,并能形成同级对比排序结果,在管理上分出优劣,从而实现对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的优劣评定,最终优化人员管理结构。在系统高级安全管理方面也得以提升,系统管理员可实时跟踪管理登录系统的用户,监控管理用户的登录时间及并发用户数等。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跟踪记录用户登录系统的查询及操作内容,系统管理员可查出每位用户曾查询的数据和曾进行的操作,达到系统最高级的安全监控管理。

2.4 统一日月报处理算法,实现日月报一体化应用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算法,规范了日报统计标准,实现了从日报到月报的一体化管理,月报打破了以往人工选值模式,无需人工干预,自动由日志汇总生成月报,减轻用户工作量。作业区1名地质员以前用2~3天时间进行选值和备注录入,现只需半天时间进行数据备注校核,全厂月报处理上报只需1人半天就可轻松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6、图7所示。

根据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标准化数据管理规范及要求,结合数据库结构,制定并实施历史数据迁移技术方案,采用建立存储过程和数据映射关系实现日月报历史数据的迁移,如图8所示。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数据管理系统,不仅通过统一标准算法可以生成日月报等各类单井、区域数据,还可提供油气水井的日生产数据、井月度数据、区块开发生产数据等的查询和下载,可综合支持各种油藏动态分析软件的数据需求,开发灵活的数据接口功能,导出各种数据格式及数据内容,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共享服务,提升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支持功能的价值。

3 推广应用效果

该系统已成为油田开发生产管理人员工作中最主要的数据管理与查询工具,全面支持油田日报、月报、年报及生产动态分析等业务。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油田所有油气水井生产数据,实现了油气生产井站库分线一体化数据管理。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纵向贯通采油队、厂、油田公司到总部的数据上报流程。油田上报日月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不断加强,日臻完善。系统规范和统一了数据源和业务规则,确保了数据质量,使横向数据共享成为现实。

在数据采集及数据应用等方面,替代了原有系统,为单井问题诊断与优化、综合数据查询等专业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源。基于EPDM数据模型搭建系统应用平台,为今后移植采油厂级综合井史、地质台账等奠定坚实基础。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在油田公司范围内组织实施集中培训,并在各采油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4 结 语

根据油气水井生产管理特点,结合生产数据应用需求以及在用开发数据库结构标准,对EPDM模型进行规范整理、扩展和完善,规范开发动态生产业务管理流程,实现油气水井各类生产数据及时入库、审核、校验,采用统一标准日月报算法,实现一体化的标准规范管理。为采油厂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提供准确数据,为各种动态分析提供可靠支撑。同时,确保数据的采集、应用、跟踪、处理及时、准确,节约大量的人力、时间,提高现场生产管理的效率。要进一步建好相应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在完善技术的同时,不断强化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生产数据管理目标,充分发挥系统在数据管理、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新疆智能油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吉江,范春凤,时付更,等.中国石油油气生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3):56-60.

[2]黄文俊,张弛,陈婷婷.EPDM模型在勘探开发主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10):44-46.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软件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