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家庭作业的改革

时间:2022-10-24 10:36:46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家庭作业的改革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的突出问题,机械重复、高耗低效的作业训练模式,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题海”战术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让学生失去了更多宝贵的休息时间,失去了有益的兴趣与爱好,失却了本应该得到发展的个性和潜能。这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目标,更是背道而驰的。合理的家庭作业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家庭作业;改革

初中生物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作业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中的不足,有利于教师收集教学信息,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作业教学的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通过作业教学,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同时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展示的重要平台。

一、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家庭作业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倡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要,那现行的作业制度并不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业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布置和处理生物作业时要讲究艺术性和针对性。具体要注意以下要求:

作业内容具有科学性。作业内容的科学性,不仅指知识的精确性,表达的准确性,内容的典型性,更是代表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能很好的涵盖书本的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作业方式要具有多样性。作业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指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更是指形式多样,既有一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又可布置一些有关联系本地问题的思考与练习。例如,在学习扦插与嫁接这一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尝试,动手完成,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作业形式。

作业应具有层次性。作业的布置应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学生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所以同一种作业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布置同一种题目,成绩好的同学觉得作业太容易,不仅没有思考价值,不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养成他们自以为是、敷衍马虎的不良行为习惯;成绩差的同学则完不成作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区别对待,让全班所有同学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并都能独立完成,都既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使生物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又能体会到完成作业后的愉悦。当然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更要激励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知难而上,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提高其成绩。课程基本观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生物学习需要”在作业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二、当前生物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业量不适当。有的教师认为生物学科家庭作业对学生作用不大,特别是生物教师所教班数和学生数量较大,检查和批阅作业的工作量都很大,所以对作业要么不布置,或从书本照搬,造成学生轻视的心理;要么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而产生厌学心理。

作业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有的教师布置生物作业就是为了应付常规检查,作业内容多为抄写课本中的概念或罗列教材上答案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甚至部分教师明确题目答案后再让学生重新抄写在作业上。作业形式成了单纯的书面作业或者读读背背等。内容枯燥而重复,形式单调,使作业失去了其应该具有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在作业布置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布置的所有任务,导致学生只能机械的学习,可能丧失学习兴趣。

三、生物家庭作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家庭作业设计应多样化,教师应将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植物类型这些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同类型的其他植物作为家庭作业,这样很好的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差异可以激动灵活的布置家庭作业,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应针对差异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不会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困难,而强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教师批改,注重评价,重在激励,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认真记录作业情况,既可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也方便对学生一个阶段来的学习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批改作业中多给学生鼓励,哪怕是很小的进步。

四、结语

“教者有心,学者得意”生物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者。

参考文献:

[1]梦娟.新课程下的作业布置――一种新的学习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4

[2]黄小莲.家庭作业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05

[3]任宝贵.家庭作业观之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10.07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下一篇:事实与前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