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驱”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时间:2022-10-24 08:07:36

“内外双驱”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专家视角

《支点》记者 方迎定 林楠

国家中心城市所在的区域,肯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综合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动力较强的区域,也被称之为“国家战略区域”。

由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的区域跨国经济体系,是城市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总部经济以及国际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发展程度,已成为决定中心城市能级大小的重要指标。

《支点》:应如何判断世界500强企业对一座城市的选择?

杨建文:首先,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某个区域是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它们选择某个城市,本身就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这个城市在全局中的位置以及企业的期待与预期,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城市成长的标志。

第二,世界500强中每一个企业本身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产业中间的一个领军者,其进入意味着这个产业往前或往后的关联效应将随之发生,而且这个发生不需要你再花很多的力气去招商引资,它们进来以后就全部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

第三,世界 500强企业进入某个城市有很多原因,如市场要素的价格、政策的特殊性,还有通过占有现有市场来获得潜在市场等等。

《支点》:如何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并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李光:国家中心城市应成为全球资源集散的重要节点,在一定程度上担当起整合全球生产和市场的重要角色,并与其他中小城市一起形成全球化的分工区域。国家中心城市与区域其他城市在价值链主导下的分工关系,决定了城市节点功能高度和影响力大小。

按照武汉现有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以及天然的区位优势,应该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武汉。遗憾的是,武汉的软硬环境仍在“补课”。所以,需要创造一个包容性环境,简政放权,积极探索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让企业做市场的事情,政府起引导作用。同时,还需要将科技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等综合优势充分发掘,这要靠政府做联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得到1+1>2的效应。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六个字:引领、辐射、集聚,也就是通过吸引世界500强企业,集聚更多的人才和技术。

《支点》: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田毕飞:在看到世界500强企业为当地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们对当地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警惕的是,世界500强的工业类企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发展工业就需要大量能源,而中国80%的电都是通过烧煤产生的。

再比如说,这些跨国公司进入到武汉或者中国,就会把优秀的人才都吸引走,如果把所有的人才都吸引走,那么内资企业或者本地企业不就成了被压制的对象?当然现在市场已经开放,并不能阻止这些企业花巨资吸引优秀人才,但也给我们敲了警钟,即不能一味依赖这些世界500强企业或者跨国公司,指望他们把中国的经济质量拉上去。

从根本上讲,我们更需要发展自己的民族企业。这就需要政府在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的区域总部或者研发上。因为如果他们把研发部门设在这里,即便它们把优秀人才吸引过去,但人才毕竟可以流动,如果这些人才一旦选择自己创业或者为国内企业服务,那就可以把先进的理念或技术带出来。(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

上一篇:革故鼎新与破坏式创新 下一篇:炮轰扶持资金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