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农药使用现状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10-24 07:48:29

涟水县农药使用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农药使用不当,不仅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且对生态环境及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文概述了涟水县农药的相关现状,简要介绍了使用农药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简单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13-1

0 引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具有其他防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不科学合理的使用,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有害人畜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等严重后果。因此,安全和科学地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笔者调查了涟水县各乡镇农户使用农药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服务于“三农”。

1 农药使用的现状

1.1 农药种类繁多

农药种类繁多,同一种农药也会因生产厂家不同而叫法各异。目前在涟水县农资市场上农药品种已有50多种。其中,用于稻麦防治的农药主要有吡虫啉、三环唑、井冈霉素、三唑酮、毒死蜱、多福酮、杀虫双、杀虫单等;用于蔬菜防治的农药主要有菌核净、扑海因、氰戊·乐等;用于棉花防治的农药主要有百枯净、虫线清等;除草剂水田主要有丁草胺、苄嘧磺隆等,旱田主要有扑草净、噻吩磺隆等。

1.2 用药时期不当

不按规定间隔时间和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用药。有的农民是不见虫不施药,没有病不打药,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最后只有加大用药量和增加施药次数。而多数农民则是不管有无病虫,隔几天便打药,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应根据病虫害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气候选择最佳用药时期。用药时期得当,防治效果好,防治次数少,成本降低,作物产量高。

1.3 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多种农药混合齐施是一种普遍现象,科学的混合使用,不但能提高药效,还可以兼治多种病虫害,但是,并不是所有农药都能够混合使用的。有些农药混合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使药效降低或改变药性。在农业生产中多数农民为图省事,在使用农药时不论科学与否,经常将多种农药混合齐施,有时会因药剂之间发生反应而使药效降低或无效,有时还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药害。

1.4 增加农药用量

农民在田间施药时,一般都不按使用说明用药,经常增加药剂用量,有的农民将剂量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多数农民都认为浓度高效果好,其实不然,每种农药都有合理的使用剂量,任意加大用量,不仅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浓度过高也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这不仅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农药残留、破坏生态平衡等系列问题。

1.5 用药不当造成伤害

多数农民都未曾经过安全使用农药培训,且对常用农药的毒性也不了解,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施药时不加防护,配药时徒手配药,施药时不隔行、不退步和不顺风施药,因此在施药过程中不幸中毒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2 治理对策

2.1 加强科学宣传,进行技术培训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是农药的直接使用者,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农药使用方法,要把安全用药的思想贯穿到农药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病虫草害和科学用药的基本知识,使其在购药、用药时能够有的放矢。

2.1.1 引导农民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购买农药时,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防治对象不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施用时,要根据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进行适量配药、交替用药和适时施药。同时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时,要科学混合使用,不能混合使用的,一定要分开施用并且施用时间要错开。科学混合使用不但能提高药效,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节省开支。施药要适时,在病、虫、草发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施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同一种农药在作物同一生长季节中对同一作物最多只能使用两次。

2.1.2 大力宣传安全用药 农药中毒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农药使用技术要求,不注意自我保护造成的。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增强农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施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技术要求喷施,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中毒,切实做到安全用药。

2.2 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农资市场

农业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不合格农药流入市场,在农作物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限用范围的农药不得超范围地使用。加强行政执法,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农资市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农药经营户,严厉惩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药人员。

2.3 加强农药管理,推广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对人畜毒性小,对环境污染小,同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因此,应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加强科学使用农药的宣传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使用农药标准。定期优质产品公告,引导农民购买优质产品。

3 结束语

农药的使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损失,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然而,由于农药的毒性,其引起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人长期食用残留农药的农产品,会对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残留农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和滞留,从而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导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胃肠道疾病,加重肝脏负担,并能够导致癌症、畸形、基因突变,有时直接导致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必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要保证农作物安全生产,获得高产丰收,也要保证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文初.加强中国农药污染环境法治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33.

[2] 刘颖.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50-51.

[3] 韩贞禄,杨丽丽.当前农村农药使用现状的调查[J].山西果树,2008,(1):63,73,83.

作者简介:王卫星(1976-),男,江苏淮安人,涟水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保障机制研究 下一篇:关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