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摩尔:自主研发出效益

时间:2022-10-24 07:22:43

海斯摩尔:自主研发出效益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传统的棉纺织企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如今海斯摩尔已发展成为一家生物新材料及其制品研究、开发、测试、生产、加工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产品涵盖了纤维、纱线、面料、纺织成品、非织造布等众多领域。

转型升级研发之路始于可持续之忧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更大程度的转型升级成为海斯摩尔的迫切需求,经过公司董事长胡广敏和其所带领的研究队伍反复论证后,企业最终瞄准了壳聚糖纤维行业。

“当前纤维行业的发展,原料是一大难题,传统的石油资源不可再生,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纤维原料来源正从不可再生资源转向可再生资源。而壳聚糖纤维来自于海洋水产资源,产量巨大且可再生,纤维具有特殊的优良性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几十种原材料中选择了壳聚糖作为企业纤维生产的原料。”这个从公务员转身成企业家的胡广敏,在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方面,的确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机智与敏锐。

虽然当时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在做,但规模都非常小,亟需突破高品质壳聚糖可控提取,大容量、高效纺丝工程,品质提升与产品开发等技术瓶颈,同时需要开发壳聚糖提取与资源拓展技术,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生产工艺和多功能、高性能产品等,所以海斯摩尔打算在这些方面入手。

克服艰难五大创新点宣告项目成功

在胡广敏看来,难度代表机会,规模决定效益。因此,海斯摩尔大手笔地投入了2亿多元人民币来做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这笔投入对于海斯摩尔来说,可以说是赌博性质的,如果这个项目没有做成,那么企业死无葬身之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胡广敏介绍起那段岁月时仍感馊慨万千。

据他介绍,这个项目的整体思路就是以溶解与纺丝工程原理为基础,开发高品质可控提取技术、高可纺性纺丝液制备、高效高密度挤出、千吨级纤维纺丝工程关键技术,湿法纺丝纯壳聚糖纤维,开发特种壳聚糖纤维布、“海慈蜜语” 系列内衣、医疗和卫生用品等产品,实现绿色可持续与高附加值的统一。

“经过企业的上下齐心,这个技术虽然没有国内知名专家的参与,但还是实现了五大难点技术的突破。”胡广敏说道。

据他介绍,纺丝级高品质壳聚糖可控提取技术主要是针对不同种类虾壳、蟹壳组成存在巨大差别,造成多资源可控提取困难的问题,开发多地域虾、蟹壳纺丝用壳聚糖高效提取与品质控制;高可纺性壳聚糖纺丝液制备技术,主要是片状壳聚糖高剪切直接反应、溶解一体化技术,复合快速脱泡技术,其核心是均匀可控;高效高密度挤出、纤维均匀成形技术,则是为实现大流量高黏度触变性壳聚糖纺丝液的顺利均匀挤出,开发大流量计量泵高压低温触变性流体挤出技术,分区高密度大直径喷丝板,平推流高温凝固技术;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纺丝工程,则开发了全球首条高效节能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纺丝生产线,包括原液制备与紧凑型设计、气压输送技术、2000吨级中水回用系统和往复式逆流水洗装置;而纤维后加工与制品开发关键技术,则是研发纯壳聚糖纤维纺纱和壳聚糖纤维全色系染色技术,开发系列壳聚糖纤维制品。

“这五大难点技术的顺利解决,也就真正意义上宣告了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的成功。” 胡广敏说。

效益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现如今,海斯摩尔的这种天然抑菌、保湿防臭、促愈再生、强化免疫、吸附防护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给当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

据胡广敏介绍,这项技术近三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收分别达到108,547.01万元、 15,265万元、3,816.31万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这项技术拓展虾蟹壳资源,实现小龙虾等多种资源的纺丝级壳聚糖提取,每年可消耗废弃虾蟹壳20000吨,为纯壳聚糖纤维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而且,其生产过程无有害污染物产生,节水节电,吨用水量同比减少170m3,吨用电量同比减少3000度以上。这个技术所形成的壳聚糖纤维上下游产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借助着这个项目,海斯摩尔还打造了“海慈密语”品牌营销拉动产品产业链联合开发体系,生产系列壳聚糖内衣产品;全国开设300多家连锁专卖店,建立面向应用的产品快速开发与市场推广体系,实现了市场快速发展,开辟了高附加值纤维技术创新与市场引领相结合发展的新模式。

“如果再从大了说,这个项目还开创了我国自主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为我国其他海洋生物质纤维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胡广敏说道。

上一篇:棉纺织业将成新疆石河子支柱产业 下一篇:尊重 理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