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上游主要河流泥沙变化分析

时间:2022-10-24 07:03:51

赣江上游主要河流泥沙变化分析

[摘要]本文选用1980年至2012年共33年的泥沙资料,对赣江上游区各站所在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量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赣江上游 泥沙 时空沿程分布

[中图分类号] TV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07-1

0前言

赣江上游位于江西南部,所在位置于东经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东西宽219Km。南北长295Km,境内水网发达,水溪密布,共有河流约1270条,主要河流共有9条,上犹江、章江汇成章水,梅川、琴江、绵江、湘水、濂水、平江、桃江汇成贡水,章水与贡水汇成赣江。章水、贡水各支流统称为赣江上游区。赣江上游共有8个沙量站分别是位于贡水的峡山、湘水的麻州、濂水的羊信江、梅川的汾坑、平江的翰林桥、桃江的茶芫、居龙滩、章水的坝上。

赣江上游区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为76.2%。多年平均降雨量1580.2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5.7×108m3,多年平均蒸发量857.9mm。本文选用区内的8个沙量站1980年至2012年共33年观测资料,对测站所在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量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1河流含沙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

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8站历年年平均含沙量如下图。

1.1年平均含沙量的区域分布

从各站历年年平均含沙量图和多年平均含沙量(见表1)可以看出,赣江上游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都小于0.5kg/m3,只有濂水羊信江站、平江翰林桥站少数年份超过了0.5kg/m3。赣江上游含沙量的区域分布表现为贡水流域比章水流域大。贡水流域从南到北以次递减,但总体差别不大。

1.2年平均含沙量的沿程变化

羊信江站、汾坑站、麻州站在峡山站的上游,茶芜站在居龙滩站的上游。从表1可以看出,上游多年平均含沙量要比下游小。

1.3平均含沙量的年际变化

从各站历年年平均含沙量图看出,除濂水外,各站年平均含沙量总体为递减趋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河道上新建水利工程,受水利工程蓄水影响,水库的拦蓄作用造成河道流速减小,使得河道水流夹沙能力减弱,泥沙库区的淤积。平水翰林桥站1997至今含沙量变化不大,廉水羊信江站1980年至1995年含沙量总体趋势平稳,1995至2010年流域内大量开发果园造成水土流失,而使含沙量大增,断面年平均含沙量出现增加趋势。

2河流输沙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

河流输沙量与其含沙量、径流量的大小是密不可分的。茶芫站建站时间短,本文未作分析。

(1)多年平均输沙量的区域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因贡水的流量、含沙量比章水都要大,其产沙量要比章水大很多。在1995以前,濂水产沙量要比梅川、平江、湘水都小。可在1995年后比之都要更大。说明濂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2)多年平均输沙量的沿程变化。羊信江站、汾坑站、麻州站在峡山站的上游,贡水越往下游输沙量越大,但其单位面积流域的携沙能力却没有此规律。(3)多年平均输沙量的年段变化。赣江上游流域主要河流输沙量年内变化较大,全年的输沙量让要集中在3-9月份。汛期水量集中,径流较大,输沙量也大,枯期反之相对较少。从表2可以看出,梅川水是因为在1994年5月出现了历年最大洪水,从而造成1990~1999年的输沙量要比上个十年增加。湘水在1990~1999期间出现了五个丰水年使得其含沙量比上个十年增加。但总体主要河流的输沙量退减的比较严重,特别是近十年来除濂水因水土流失致输沙量增加以外,主要河流的输沙量都大幅减小。

3结语

(1)赣江上游主要河流的含沙量都比较小。贡水因其径流量大,所以输沙量最大。(2)赣江上游流域的含沙量的区域公布主要为贡水流域要比章水流域的含沙量大。在贡水流域是从南到北递减,但总体区别不是很大。(3)贡水、桃江上游多年平均含沙量要比下游小。输沙量也符合这个规律。(4)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河流泥沙的拦蓄作用明显,赣江上游流域除濂水以外,输沙量减少比较严重。

上一篇:城市沥青路面雨水浸渗破坏防治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简析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主要问题的解...